分享

在重复阅读中培养孩子的“细嚼慢咽”

 serenay_no.1 2018-11-23

文:雪宁

编辑:常春藤亲子营(cctqinziying)


女儿把两本400多页的书递给我:“妈妈,你可以读读这两本书,真的很好看。”


看着贴着花花绿绿标签的书,我跟女儿说:“要读的书真多,这么厚的两本,我得读两个月吧。”


“不厚不厚,我已经至少读3遍了。好书就是一读再读,每次都有不同的感悟。”女儿说。


喜欢阅读的女儿有个习惯,就是遇到喜欢的书总是一读再读。在当下资讯泛滥且快速更新的社会,这种读书特质是值得培养和鼓励的。


因为重复是向下扎根的力量,借由重复阅读,不断深化她内心那些引发共鸣的观念,从而在她未来的人生中慢慢发酵。而且重复阅读也会细化文字在脑海中所转化出的图像,这样可以对作者所传递的讯息体会得更细腻。


这个习惯是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慢慢建立的。女儿幼年的时候,我每天都给她讲一个睡前故事,而且会重复讲一段时间才给她换新的故事,不会一天换一个故事,或者一次讲很多个故事。


女儿在很小的时候其实非常喜欢重复听故事,因为这是固定的睡前仪式,每天都按照这样的规律和规则,她并不会闹着要不断换新故事。


女儿喜欢的绘本,我总是重复给她读,有时还会按照她的要求读三四遍。


对于孩子来说,无论是听故事,还是亲子共读绘本,都是阅读的伊始,而有规律、有耐心地重复讲或者重复读,更是在无形中培养了她阅读的耐心和专注力,培养了她“细嚼慢咽”的习惯,也让她获得了借此不断重复加深感悟的喜悦。


因为日复一日的重复,女儿居然能背得出故事中的每一个字,常常能跟着我一起讲。


其实,我重复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让她背诵,而是细化那些故事在她脑海中所呈现的图像和画面,而这个细化的过程是对阅读深层动力的培养,也是她将来对于世界抽象观念的深层理解能力的培养。


在重复中,可以产生更多更细的自我经验和感悟的连接,阅读最大的喜悦不就是在别人的故事中看到自我吗?如果阅读是架起一座通往自我认知的桥梁,那么重复阅读会让桥梁更稳固。


因为同样喜欢阅读,我和女儿的话题也常围绕着我们所读的书。


聊着聊着,女儿就会迫不及待地跑去房间,拿出一本她喜欢的书:“妈妈,我建议你也看看,真的不错。你看我和你一样贴了不少标签。”她翻到一个标签页:“你看,这句话写得多好。”


原本,我对当今流行的科幻小说并不感兴趣,但想到这是我与女儿连接的通道,还是很认真地拜读了她推荐的书。


每个时代都会有流行文学,我的那个时代流行金庸、三毛、琼瑶,而女儿的这个时代,有着属于她的文字。每一种文化都会为我们打开一扇窗,流行文化也一样。


每次我看完女儿推荐的书,就会和她一起讨论书中对于情感和人性的描写,从而也了解到女儿对于情感和人性的看法,同时,我们分享着彼此的感悟。


女儿经常会说:“妈妈,你觉得精彩的地方也可以贴标签啊。”


常常是我觉得精彩的内容,女儿也恰好贴了标签,这大概就是母女灵魂共振的地方。通过她贴的标签,我也在体会她的感受和体悟,这也是一种了解女儿的方式。


读书都是在读自我,而从女儿推荐的书中,我同时也在“读她”。对于青春期孩子,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沟通方式。


共同阅读也是架起亲子沟通和了解彼此的美好桥梁,而不仅仅是陪伴。


作者简介:雪宁,亲子教养专家、作家、词作家、第一代明星经纪人。推出“家文化”系列书籍、音乐专辑作品《爱和陪伴》《和孩子一起玩创意》《瑶谣摇—世界童谣改编辑》;“音乐大师课”艺术教育品牌第一二册教材总设计;歌词代表作《故乡的雪》《香港别来无恙》等,并与其父合著《流行歌词写作新概念》一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