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名片 名称:耕乐堂地址:吴江区同里镇上元街127号 园龄:始于明代,现建筑为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及咸丰年间重建 面积:4200平方米 开放时间:4月至10月,7:30-17:30;11月至3月,7:30-17:15(提前15分钟停止售票、入园) 概况:耕乐堂坐西朝东,前宅后园。住宅有三进,后园有荷池,湖石池岸错落有致。池南鸳鸯厅贴水而建,为夏日赏荷纳凉佳处,厅北与环秀阁隔池相望,互为对景。 本报记者 张丫 明代处士朱祥所建的耕乐堂,是同里古镇核心景区内的主要景点之一,与退思园一西一东,遥相呼应。朱祥,字廷瑞,号耕乐,此园因此得名。 耕乐堂真小。这里的小,不是指园的面积,而是指园的布局、设计和园内建筑,都小巧精致。耕乐堂坐西朝东,前宅后园,也是明清宅第较为传统、典型的布局。前宅有三进,门厅和前后楼。后园有荷花池、三曲桥、三友亭、鸳鸯厅、燕翼楼、环秀阁和墨香阁等。从前宅到后园,脚步所至、目光所及,无不小巧,堂与厅、阁与楼,都四方、规整,连飞檐翘角都克制、内敛,只如飞鸟停驻,略舒羽翼。前宅的三进,每一进都有天井相隔,又有厢房相连,可谓既独立又可相互串走。前后堂楼内,都分别有三明两暗的五开间,房间不大,数量不少,耕乐堂所给人的小巧感受,也体现在这里。 东西贯通的前宅北侧有一条长而窄的备弄,将大门与后园的回廊连在了一起,如今设置为游客出园的通道。花园是耕乐堂的精华所在。园中间的荷花池,被三曲桥隔为两处,池四周湖石高低错落、参差有致。池南是鸳鸯厅和燕翼楼,池北是环秀阁和墨香阁。环秀阁和墨香阁都坐北朝南,阳光甚好。环秀、环秀,楼下水潺潺,楼上风拂面,无论是临池嗅木樨,还是上楼俯全园,淡雅含蓄的景致都令人回味。从环秀阁到墨香阁,有一天桥相接,天桥很短,却是用心之处。没有窗子的阻隔,阳光可以尽情洒进来,遥想园主在墨香阁读书习字乏累了,便可踱步天桥,或沐浴和风细雨,或唤来清风明月,甚是惬意呢。 耕乐堂建筑小巧,庭院、天井和随处可遇的湖石花木小品,也都设计精巧,特别是鸳鸯厅西侧的燕翼楼,依荷池西南一角,两层建筑在半山半水之间展翅欲飞,比其他建筑多了几分活泼灵动,因为藏于一隅,又小巧玲珑,容易被游客忽略,却又最让人印象深刻。 耕乐堂原为朱祥初建,朝代更迭、屡有兴废,现在的耕乐堂已非原构,而是清代所建,但其保留了初建时的建筑风格和“明初崇尚古朴的风尚”的特点。耕乐堂有门楼四座,每座皆有题字,可见“乐善家风”“耕乐小筑”“耕读传家”等等,从建筑的古朴简约,再到题字的表达,读书人的勤耕乐读在这里一展无遗,如今细品,这种气质依然隽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