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破后立,这座不大的小园子将中国园林的巧妙解释得淋漓尽致

 伟天英 2019-04-13

耕乐堂位于西柳圩的陆家埭中段,坐西朝东,前宅后园,由明代正统年间处士朱祥所建。朱祥曾协助江苏巡抚周文襄建宝带桥有功,因此被授予官职。但他不愿为官,决意退隐,引疾归家后造此宅园,并以其号“耕乐”为名。

耕乐堂初建时共有五进五十二间,现为后人改建而成的三进四十一间。前宅第一进是门厅,露明五开间,前置褐色木门和竹丝门槛,庄重朴实;第二进、第三进为堂楼、绣楼,堂楼为三明两暗五开间,门厅与堂楼之间有天井相隔,南北两侧均有两厢房相连接;绣楼亦为三明两暗五开间,一层厅堂低矮,二层居室高爽明亮。堂楼与绣楼之间,间以两重天井,而两重天井又以门楼相隔,左右分别嵌套小方院与厢房。进门之后的整体感受是住宅部分形制规整,布局严谨,而细看堂楼与厢房连接处的辅檐折绕与坐槛“吴王靠”,以及前檐步柱包方抹角,又可体验到匠作之精巧。

先破后立,这座不大的小园子将中国园林的巧妙解释得淋漓尽致

摄影:李坚强

耕乐堂最令人印象深刻之处,还在于其宅内庭园——耕乐园。耕乐园内今仍可见的建筑,多为清乾隆、咸丰年间翻建,而园林整体内虚外实,简远疏朗,仍有明代雅正疏朗之风。园中一道廊划分空间,形成“半庭半池”的格局,同时又串联起全园的游线,为全园最精妙之处,可谓先破后立。

庭园北部以池为中心,水面集中而内聚,墨香阁、环秀阁、鸳鸯厅、燕翼楼、古松轩等建筑皆依池而建。池北环秀阁、墨香阁一西一东一字排开,之间有双层廊相连,廊后为外墙,廊上木栏杆与挂落均有葵式万川花纹,朴素雅致,倚栏观景,可俯瞰整个园林。墨香阁前植有桂树两株,也有数块奇石堆叠的假山,山、水、植物、建筑,构成了一个简单别致的景观。

先破后立,这座不大的小园子将中国园林的巧妙解释得淋漓尽致

摄影:关锦峰

池南鸳鸯厅体量稍大,厅前设有观景月台,使其与水面相隔,水面与建筑之间的空间因此得以拉伸,立于台上亦可赏莲观松。而鸳鸯厅西侧的燕翼楼为两层建筑,形似燕翼,轻盈飘逸。池水东半部,有一处形态简约的三曲桥,将一整块水面空间划分开来,增添了园中的层次感。在三曲桥上西望,可见一白皮松与树下古松轩互为映衬。白皮松苍劲古拙,高大挺拔,将视野延伸至苍穹,成为了视觉焦点和观赏主体,与院落中的白色墙面、褐色木窗、简约雕花共同形成了古朴素雅的氛围。

相较于北部,南部庭园没有过多修饰,仅有三友亭、园廊两个建筑,亭侧有一座小型假山,略微搭配几株植物,简单的布置使得原本不大的空间更为开阔空旷。庭园最南侧的三友亭,旁植“三益之友”松、竹、梅,正合计成《园冶》所言:“径缘三益,业拟千秋”。

先破后立,这座不大的小园子将中国园林的巧妙解释得淋漓尽致

摄影:董建成

一般游人进入耕乐堂后通常循序渐进,穿越重重厅堂和天井,到达绣楼后折而向北,最终进入位于建筑之后的耕乐园,然而这样的常规的游览方式却不能让园中一道廊的妙处极致呈现——这道廊自陆家埭横贯东西,直入园内的备弄,向西四折之后过鸳鸯厅,连燕翼楼,又蜿蜒向南、向东,与园墙若即若离,最终收于三友亭。从形态上看,廊的安排曲折有法,时而依园墙、时而又离园墙,因而在廊与园墙之间组成各式小院。园主或在其间栽花置石,或任之虚空,并以漏窗形成框景,而廊之檐口比园墙之檐口略低,远看似重檐错落,界面连续灵动,可观可游。如若循着仅容两人的备弄进入,则依次经过的厅堂和天井,备弄里一明一暗,一高一低,行至尽端,也正是廊始之处,虽仍置身于建筑的连续覆盖之下,但目之所及已豁然开朗,向左可以信步闲庭,向右可以伫立观鱼,从市井到林泉之间的转换,如此般于倏忽之间呈现。这正解释了中国园林为何曰“城市山林”:闹市之中建造的宅第庭园,虽不能远离城市,但自喧闹繁华的街巷,阴晴明暗间峰回路转,不知不觉间便进入另一番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壶中天地。隐林泉于市井,观山水于亭榭,这也正是历代隐逸文人所追求的居游生活。

文字根据线上传播方式对原作有部分删改。

撰文:李振燊、徐凌云。内容来自:《风物中国志·同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