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居系列普通邮票,不普通!

 wyj剑神卓不凡 2018-11-24

驿路邮缘 与你同行

收藏   文化  历史

驿路荟萃 与你同行

关注



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

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

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中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

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


由于中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中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



普通邮票是邮票的主要类别。

普通邮票是编织传统邮集和邮政史邮集的主要邮品,

又是版式研究的对象之一。

有些普票色彩不像纪特邮票那么丰富,普通邮票往往多次印刷,

因而有不同版别。


相比于特种邮票、文革邮票、纪念邮票,

普通邮票由于题材并不丰富且往往多次印刷、发行量大之特点,

因而喜欢收集普通邮票的爱好者不多,

然而我国民居系列邮票的发行却打破了人们对于普通邮票的认知,

上演了邮票收藏界的“逆袭记”。


民居邮票是原邮电部于1986年4月1日开始发行的,

至1991年6月11日止,历时5年,共计发行4套21枚。


分别是编号普23,14枚,普25,2枚,普26,3枚,普27,2枚。


从面值设置上分别是

1分(内蒙古)、

1.5分(西藏)、

2分(东北)、

3分(湖南)、

4分(江苏)、

5分(山东)、

8分(北京)、

10分(云南)、

15分(广西)、

20分(上海)、

25分(宁夏)、

30分(安徽)、

40分(陕北)、

50分(四川)、

80分(山西)、

90分(台湾)、

1元(福建)、

1.10元(浙江)、

1.30元(青海)、

1.60元(贵州)、

2元(江西)等21种,

面值共计人民币10.845元。


1986年4月12日至1991年4月25日,邮电部发行了4套民居邮票,共21枚。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有着风格各异的民居住宅。

这4套邮票展现了多彩多姿的民居建筑。



一、特点

1、是中国在普票设计上首次向社会征稿。


共有20套图稿参加竞争。

其中有19套图稿由中央 工艺美院的师生创作设计,1套图稿是邮票发行局设计室创作设计的,经邮票图稿评审委员会讨论,确定了 2套图稿,报邮电部审批,一套以民居为图案,一套以中国古建筑为题材民居邮票,最终民居图稿中选。


2、首次在整版邮票的纸边上标明普通邮票、票名和第几组;

3、首次采用90分和1. 10元的面值;

4、首次用整数和小数点的方式表示面值,如1.10元、1.30元。


5、普23有两种全张,一种全张为60枚,

一种全张为100枚,普25、普26和普27全张均为60枚,原因在于印制邮票的印刷机不同,并造成了邮票齿孔度数的不同,如20分“上海民居”有粗齿和细齿之分。



6、民居邮票设计者采用了装饰性的画法,描绘了中国各地独具特色的民间住宅。


这些经过艺术加工提炼的民间建筑,显得精巧而美观,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浓郁的民族风格。


除“福建民居”外,设计者在每一图案中均排列两幢以上同一风格的民宅,

突出建筑结构和形式上的不同,构图饱满,错落有致,

既衬托出主体建筑,又使画面富有层次,具有村落的整体感。


建筑图案或以环境颜色(如内蒙的绿色草原、东北的黑土地),

或以建筑材料的颜色(如青砖、竹子、黄土),

或以建筑装饰色彩为基本色调,


再配以其它颜色进行点缀,

并用线条勾勒,显出建筑的清晰轮廓,

朴素的色彩与古朴的民居风格非常和谐,

突出了民居质朴秀丽的韵味,

普23、普25、普26均以白色为底,惟独普27以绿色和橙色为底。



7、邮电部于1989年3月10日,发行了普25民居邮票一套2枚,邮票分别为1. 30元、1. 60元,主要用于包裹和国际邮 件邮资。


1990年7月,国内邮资调整后,为了满足邮政通信对邮票面值的需要,邮电部于1990年9月20日、1991年4月25日又 陆续发行了 2套“民居”邮票,普26全套3枚,

其中15分面值的 “广西民居”邮票为外埠明信片邮资、

25分面值的宁夏民居邮票为国内航空信函邮资、

80分面值的山西民居邮票为邮政快件邮资,


普27全套2枚,其中5分面值的山东民居邮票为拼贴机动用邮票,可以分别与10分、20分、50分面值票拼貼为外 埠明信片、航空信函和港澳台航空信函邮资;

2元面值的“江西 民居”邮票为国际航空信函邮资。


民居普票因选题新颖,受到集邮界的好评。


1989年4月,在邮票发行局、中国邮票博物馆 举办的《邮票图稿设计展览》上,普23被专家评为三等奖。



二、邮票赏析

普23组(共14枚、面值4.695元)

蒙古包:毡包是我国蒙古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民族牧民居住的帐篷,一般为圆形,古代称“穹庐”“毡帐”。

蒙古包一般用柳条做骨架,外侧包羊毛毡,再在顶部中央设可支起的圆形天窗,是一种可移动式圆形住宅。

在柳条两侧涂料灰草泥代替毡子,即成为半永久式的固定蒙古包。
藏南碉房:西藏南部各地的乡村和城镇,石村丰富,民居一般用石砌墙、高2-3米,称为碉房。
碉房以木材做梁、柱和椽子。平屋顶,有的设外廊。木梁、柱子上有鲜艳的色彩,窗上装玻璃,可能有效地利用当地充足的阳光。
碉房顺应高原自然条件、农牧业生产、信仰喇嘛教、生活习惯及自卫防御的需要。
马架房是吉林省蒙古族农民住宅中主要的房屋,在山墙开山,形如吉林东部山区汉族农民的马架,故称马架房 。

其房平面近方形上部可用椭圆顶,极似蒙古包,保持了蒙古族的民族习惯。
马架房全部用泥壁,不做基础,四面皆土坯墙围绕,当阴雨连绵之际,墙壁会因潮湿而脱落,房屋寿命难以保持长久。
湖南民居建筑平面多为前后两个一明两暗的三间组成,中为内院,植以花木,房屋空间高,设有阁楼,建筑选型均衡;青瓦粉墙,墙内设有风火墙,背山面水,环境优美。

一般的农民房屋并没有高大的山墙,如毛泽东同志的韶山旧居就是典型的湖南农宅。
江苏气候温和湿润、水域丰富,城镇及乡村民居大都利用地形、自由灵活地散列在流水萦坏的隙地上,临河依水而建或跨溪而筑。
住房布局紧凑、一般为2层楼房并建有楼阁。
房层高、墙身薄、出檐深、门窗高大,利于通风,外观朴素、粉墙灰瓦照影、蠡窗映水,掩映于桃柳丝竹之间形成独特的水乡人家。
四合院式的住房是我国最为普遍、历史是为久远的住宅形式。其布局常为“一正两厢”,正房(上房)位置在全宅的中轴线上,坐北朝南,开间、进深、高度和装饰等都央全宅之首。

院子两侧的厢房、陪衬着正房。住宅大门多设在东南角上,象征风水八卦上的“巽门”方位,附会“紫气东来”的吉祥,以北京的四合院最具有代表性。
傣族竹楼相传是傣族祖先根据凤凰降落在傣乡的姿态演化而建造。竹楼分上、下两层。
上层住人距离地面2.5米左右,以木桩或青竹为柱。
下层无墙,用以饲养牲畜及堆放杂物,屋顶为双斜面呈人字型,覆盖“草排”或瓦。
地板富有弹性,阳光和风经竹缝透入,雅致舒服。
上海旧的住宅除一部份花园楼外,以里弄“石库门”房子最具代表性。
大片住宅成排布置,互相毗连。
户内建筑布局紧凑,高2-3层,青瓦坡屋顶,并有小型晒台,在建筑正面和墙头、大门等外常作简单的装饰。
安徽民居其布局一般都以三合院或四合院为基本单位,但宏观世界与北京的院落形式有别。
根据当地气候、地形的特点,安徽传统的民居建筑多为各种造型的二层楼房,有的依山傍水,有的参差起伏,有的层楼叠院,精致朴素、堂皇俊秀。
窑洞是典型西北黄土高原、黄河上游地区,少雨地带的民居。窑洞一般宽3米、深5-20米,在3-5米深的黄土覆盖下,夏季室温比室外低约10度,冬季比室外约高15度。温温度比较稳定,可谓冬暖夏凉。

窑洞有单独的沿崖式窑洞(土窑)、土坯或砖石的拱式复土窑洞以及天井地院落式窑洞三种。
四川民居广泛采用全楔式木结构建造,并因地制宜、就地取村、随势而筑,
以石下基础,
以木制梁、楔、柱、椽,
以竹隔墙夹楼,
以砖或土,石砌墙,以草、瓦盖顶,
空间丰富多变,层次错落有致,造型空透轻盈、色彩清明素雅,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宛似天成,其抗震防水灾性好。
台湾民居的基本形态是三合院、四合院。屋顶前后坡落水。
农家多用三合院,前面广场可晒农作物。
较富裕的人家或官司家住宅则多用四合院,有门厅与正厅的缓冲,秘密性较高。
客家住宅沿着五岭南麓,分布于福建西南部及广东、广西二省的北部。
“承启楼”为圆形的砖楼与土楼,其中最大的土楼、直径达70多米,用3层环形房屋相套、房间达到300多间,外环房间高达4层,底层作厨房及杂用间,2层储粮、3层以上住人,其它两环仅高1层。

它是一座对外可防御、抗台风、外观坚实雄伟的古城堡环楼。
黄岩天长街住宅,该住宅面街背河、附有店面,临街设店面,内部兼作起居室,后部临水的房作厨房。
全宅的中间部分分三层,第二层空间仅有2.2米高。

以顶阁楼三面凸出,窗台做得较低,三面都开窗,阁楼窗子开得合宜,住在顶层并不觉得压抑。整个住宅造型有虚有实,有遍有低,轮廓线不单调。
普25组(共3枚、面值共2.90元)
青海地处高原,是汉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哈萨克族聚居的地区,是因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丰富的建筑材料使其民居富丽堂皇而典雅。

前房为高台阶平房,大门凹进,左右两扇窗户形式各异。后院的房屋为一楼一底,楼上有凸出的明式走廊。
贵州地区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所居住的房屋区别较大,贵州西南靠云南、四川地区,多修建邮票中形式的房屋。
该房屋基本与四川民居的木结构特点一致,不同的是这种民居建筑在较高地石料基础之上,房檐前高后低较为平缓,房门常开在左侧面靠后。 
广西民居建筑主要是木、竹结构,漓江沿岸主要以竹为建筑材料,有类似傣族竹楼的竹房。
房屋下部有一高度不大的底层,房前设有小走廊,类似城市建筑中的阳台。在壮乡,房屋往往依水而建。
普26组(共2枚、面值共1.20元)
宁夏主要是回族聚居,其民居就地取材以土为主。
院墙屋墙均用泥土而筑,土墙上加有一定民族风格、习俗装饰,房檐为单面,形成独特的风格。
山西民居以土坯大砖为建筑材料,常为瓦房。
瓦房的布局、结构一般以三间为主,院墙和房屋形成四合院,院墙大门和房顶都建有独特的装饰。
普27组(共2枚、面值共2.05元)
该地区房屋,尤其广大乡村的民居,基本结构形态与四川民居相同,即木结构,有堂屋、卧室、厨房等用房。

但建筑材料、房屋质量一般比四川民居要好些,通常是以瓦房为主。邮票上房屋较为“豪华”不是该地区常见的民居建筑。
其建筑具有东北地区部分汉族住房特点,以石土混合筑房壁和院墙,屋顶有一层较厚的泥土,以保护房内的温度。有的房顶类似东北地区蒙古族 “ 马架房 ” 的房顶。 

该枚山东民居邮票是普 27 组最后一枚,也是《民居》普通邮票发行的最后一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