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菖蒲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脾虚肝亢证)的临床研究

 山的伟大 2018-11-24

摘要 目的:探讨石菖蒲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方法:收治多发性抽动症患儿60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异功散合天麻钩藤饮加减且加入石菖蒲治疗;对照组给予异功散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石菖蒲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石菖蒲;儿童多发性抽动症;脾虚肝亢证
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又称Tourette综合征或抽动一秽语综合征,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的快速抽搐,并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属于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可表现为摇头、耸肩、瞬目、皱眉、鼓腮、张口、踢腿、喉间吭吭声等不同程度的不自主运动。好发于2~12岁的儿童,男性较女性多。本病病程较长,可反复发作,也可随年龄增长自行缓解或加重。笔者研究石菖蒲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脾虚肝亢证)的临床疗效,来源于教育部2016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研究课题“石菖蒲用于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脾虚肝亢证)的临床研究”,是2014年度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的研究课题“刘玉书教授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研究”的分支研究。刘玉书教授每年接诊病例400余人次。本研究结果表明临床应用石菖蒲配合异功散合天麻钩藤饮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脾虚肝亢证)的效果优于对照组。
资料与方法
2016年7月-2016年11月收治多发性抽动症患儿60例,均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与儿童诊疗中心连续服药1个月以上,年龄7~9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7.77±0.73)岁。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7.67±0.80]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西医诊断:依据《精神神经病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诊断标准:①具有多种运动性抽动及一种或多种发声性抽动,并不一定同时出现。所指的运动为突然的、快速的、反复性的、非节律性的、刻板的动作或发声。②每天发作多次抽动,通常为一阵阵发作,病情持续或间断发作超过1年,抽动间歇期不超过3个月。③上述症状引起明显的不安,显著影响社交、就业和其他重要领域的活动。④18岁前发病。⑤排除因某些药物(如兴奋剂)或内科疾病(如亨廷顿舞蹈病或病毒感染后脑炎)而引起。
中医诊断:依据2012年《中医儿科常见病指南》:脾虚肝亢证:主症:①腹部抽动明显;②注意力不集中,手脚多动,难于静坐。
兼次症:①性情急躁,烦躁易怒;②睡眠不安,多梦;③目赤口苦;④叹息胁胀;⑤健忘;⑥食欲不振;⑦便溏。
舌脉:①舌淡红,苔薄白;②脉细弦。具备主症①和(或)②,兼症3项,参考舌脉即可辨证。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②中医辨证为脾虚肝亢证型;③患儿年龄在7~9岁;④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醒,未患其他疾病;⑤患儿一般检查未见异常,肝肾功能未见损伤。
排除标准:①排除风湿性舞蹈病,习惯性抽搐,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疾病引起的动作异常;②共病且同时进行其他疾病治疗的患儿;③对试验药物过敏者。
脱落标准:①研究过程中自愿退出的患儿;②研究过程中依从性差,影响有效性、安全性的患儿;③研究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特殊生理变化的患儿;④研究过程中采用其他药物或方法治疗的患儿;⑤因其他各种原因未结束疗程,退出研究的患儿。
治疗方法:①治疗组给予异功散合天麻钩藤饮加减且加入石菖蒲。方药组成:天麻15 g,钩藤15 g,石菖蒲20 g,远志15 g,茯神15 g,炒白术15 g,龙骨20 g,牡蛎20 g,珍珠母20 g,磁石10 g,全蝎6 g,甘草5 g。口服方法:水煎服,1付药服2 d,3服/d。②对照组给予异功散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未加入石菖蒲。方药:治疗组方药去石菖蒲。口服方法:同治疗组。1个疗程持续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
安全性评价:进行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等一般体检,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疗效判断标准:参考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从抽动的类型、频度、强度、复杂程度和对生活或行为影响程度5个方面进行评分,评估患儿的运动性抽动及发声性抽动。治疗结束后,根据治疗前后量表的积分值评定疗效,将疗效分为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4个等级。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胎疗前总积分1×100%。临床治愈:疗效指数(积分值降低)≥95%;显效:疗效指数(积分值降低)≥60%;有效:疗效指数(积分值降低≥)30%,无效:疗效指数(积分值降低)<30%。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检验水准:a=0.05。
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83.33%,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不良反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尿、便及肝肾功能等一般体检指标均无异常,服药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讨论
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属于常见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患儿神经系统检查多?o异常,对本病的治疗多以对症治疗为主,较少有对因治疗。目前临床常应用泰必利、氟哌啶醇等药物进行治疗,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而且服药时间长,患儿及家长很难长期接受。而中医学依据自身特色,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没有西药的不良反应,因此被越来越多的患儿家长所选择。
多发性抽动症是西医的称谓,在中医中并无该病名、症状,在中医中可归结为“慢惊风”“瘛癜”“痉病”等范畴。其中医辨证主要分为气郁化火、脾虚痰聚、脾虚肝亢及阴风内动等证。因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若加外感或内伤,极易发生脾虚肝亢证,所以笔者选择脾虚肝亢证型的多发性抽动症为主要临床研究方向。 中医学认为,儿童患本病与先、后天因素及外感内伤有关。笔者通过临床跟师学习发现,孕妇在妊娠期间的身心健康及生产方式都对患儿有一定的影响,如忧思受惊、急躁易怒、剖宫生产等,可致患儿阴阳失调,先天不足。同时,若后天家庭氛围紧张,教育方法过激,喂养方式不当,可致患儿心肝失养,脾胃受伤。且小儿脾胃稚嫩,在外感内伤之下,易肝亢生风,发为脾虚肝亢证。脾主四肢,脾经入腹,风性主动,故腹部抽动明显,手脚多动;肝阳上亢,故性情急躁,烦躁易怒,目赤口苦;肝风内动,肝失疏泄,故叹息胁胀;脾主意主思,意志不藏,故注意力不集中,难于静坐;脾虚气血生化乏源,脑髓失养,故睡眠不安,多梦健忘;脾虚不能运化水谷,故食欲不振,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都为脾虚肝亢之象。治当缓肝理脾,息风止痉,同时兼以健脑充脑。基础方用异功散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组加石菖蒲,对照组不加石菖蒲。
石菖蒲味辛苦,性微温,归心、肝、脾经,为手少阴、足厥阴经要药,可开心窍,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益心智。辛味能四达以散邪结,心气不足者可虚则补其母,以辛补肝之急,且石菖蒲气味辛温,气厚发热,则温肠胃。因此,石菖蒲可缓肝之急,补心之气,温补脾胃,开窍醒神,健脑益智,宁心安神,又可引药入经。现代研究也表明,石菖蒲中含有的多种化学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镇静安神作用。石菖蒲的主要有效化学成分为挥发油,另外还包括糖类、有机酸、氨基酸等多种化学成分,通过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和对神经递质的影响,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镇静安神,醒脑开窍,益智抗衰老的作用。
治疗组以天麻、钩藤为君药,平肝息风;石菖蒲醒神安神,健脑益智,远志安神益智,茯神健脾宁心,炒白术健脾益气,四者共为臣?;龙骨重镇安神,牡蛎平肝息风,珍珠母平肝潜阳,磁石镇惊安神,全蝎息风镇惊,五者共为佐药;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单为使药。诸药同用,使肝风得息,脾胃得补,脑髓得充,从而达到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目的。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临床治愈和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可知石菖蒲治疗多发性抽动症临床疗效较好,且药物丰富,价格便宜,很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同时,家长也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改进教育方式,减小患儿的压力,使患儿少看或不看那些带有刺激性因素的电视节目,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多进行户外活动,从而配合药物治疗,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