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学概念·文体四变

 江山携手 2018-11-24
古代诗学概念。唐皎然《诗式》说:“洎西汉以来,文体四变。将恐风雅寖泯,辄欲商较以证其源。”“文体四变”是指诗体四变。他说:“诗有五格,不用事第一,作用事第二,直用事第三,有事无事第四,有事无事,情格俱下第五。”皎然以此为标准去衡量诗体。他以为苏、李诗不见用事,自然天成,当是西汉以来诗体之一变。而东汉《十九首》始见用事,这是二变。他说,“西汉之初,王泽末竭,诗教在焉……及乎成篇,则始于李陵、苏武二子,天予真性,发言自高,未有作用。《十九首》辞义精炳,婉而成章,始见作用之功,盖东汉之文体。”建安七子,同属二变。他说:“邱中七子,陈王最高……不拘对属,偶成有之,语与兴驱,势逐情起,不由作意,气格自高,与《十九首》其流一也。”齐梁五言诗“惟工惟精”,声律流美,雕绘偶丽,这是三变。齐梁诗“格虽弱,气犹正。远比建安,可言体变”,后人虽欲“降杀齐梁,未知其旨”。从艺术发展的眼光来评价齐梁诗,尚属公允之言。至于当时的大历诗风,讲究对偶,嘲风弄月,气弱格低,是诗体四变。皎致不满,云:“大历中,词人多在江外,皇甫冉、严维、张继素、刘长卿、李嘉佑、朱放,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以为己有。吾知诗道初丧,正在于此,何得推过齐梁作者。迄今馀波尚寖,后生相效,没溺者多。大历末年,诸公改辙,盖知前非也。”皎然以诗史的眼光看待诗体艺术的演变,有一定的见解。后来,严羽《沧浪诗话》受其影响,分时代论诗采用汉、魏、晋、盛唐、大历、晚唐的分期法,虽非尽为的论,但其诗史眼光,启迪后人,功不可没。(张小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