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小广州”点滴

 朱觉超 2018-11-24

佛山本地  最权威  最亲民的服务型社区媒体

点击标题下方蓝字  关注街坊们最信赖的朋友

   

  来来去去只看见三个字“小广州”,但很少看到描述九江当时经济繁盛景况的内容。为此,我就讲一下“小广州”当时的一些场景吧。


  九江沙口是一个内河港口,来往船只穿梭不息。当时,陆路交通不便,以水路为主。九江上游至广西等地,即西江上游。竹、木、山货、木炭、香胶、木油、松香、茨茛、青蔴、黄蔴、芒心、茶麸、茶油、玉麸、粮食、食油、豆类、药材、什粮等,全部由西江水运经九江运往各地。场面壮观者得看竹排和木排了,摆满整个沙口江面,长达一二公里,岸上则有卖竹、木、杉的货栏十间八间。沙口上沙来还没有水闸,沙口街可直达上沙。


    为什么要在这里停泊呢?因为上游只有一条江,到了九江就不同了,有多个分运出口去处,有的往江门、三埠、香山(中山)、澳门、香港,还有容奇、桂洲、大良和广州、市桥、东莞方向。


    在上游的火船仔(又名湿底)是烧煤的、靠蒸气驱动的,起到火车头的作用。另一拖法船头船尾用缆绳系紧两只船,称为“拍拖”。现时,男女青年行街结伴相好相爱都叫拍拖,这个词就一直沿用下来了。


    火船仔在上游一路顺流而下,到了九江就要分运各地。实际上,九江是个大的转运点,如论竹木排停泊面积,广州没有“小广州”这么壮观。真正到达广州只有三成左右,其余的都已经由九江分流运往各航线去了。船只也停满江面,有大小货船还有客船,有直达香港的,中午十二点鸣笛开船。沙口街世美码头是用大块坤旬木板和铁架搭成的,每块木板有五六米长、五六十公分宽、十多公分厚,整个码头面积有半个篮球场那么大。


    由于来往的船只及人流多,来往的客船有部分靠码头,还有部分不靠码头的,就用驳艇“开埋街”(注:以往,从渡船上岸叫“开埋街”)上落客,人来人往。加上每个竹排上货船上都有押运人员,他们有上岸买东西的,有观赏风景的,人流多自然就兴旺起来了,人流货物都集中聚集在一个小地方,变成一个闹市,形成物流转运中心。


(昔日的沙口)


    现在陆路交通发达了,水运不多了,而社会所需要的物质种类又变了,再不是竹木山货之类的东西,现在所需要的是工业产品、钢材、建筑材料等现代产品,转运则是利用集装箱。而沙口还是个集装箱转运点,一样兴旺发达,在新形势下优势依然存在,“都系咁大个煎堆过年”。(注:这句是九江话,乐观的大好形势未变的意思。)



撰文:岑九

摄影:柯盛发



一扫即可添加九江公信

↓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