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资深HR的面试“术”

 昵称60766069 2018-11-24

想法丨发现丨习惯丨人文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作为一名面试官,阅人无数,需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在人才济济的现代人才市场,才能做到大浪淘沙,找到真正适合企业发展的优秀人才!在此分享一下我的面试“术”,一点点心得体会,无论是对面试官而言,还是应聘者而言,希望多多少少可以有所帮助!

1

初步判断,独特的感性认知

孔子曰:“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面试的过程,是一个面对面观察、交谈、了解、智斗的过程,也是短兵相接、双向沟通的过程。面试中的一言一行,始作为面试官对应聘者的初步判断依据,亦作为应聘者对本企业的初步了解之窗口,形成初始印象。作为面试官,在人才初选的初级阶段,需具有独特的感性认知,以及观人察人的基本能力。

所谓的“观”与“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解析。

观人,首先观仪表,其次观貌相,再次观举止;

观的过程,是对应聘者基本素养的初判。

首先是观仪表,仪表体现一个人的职业形象,影射着一个人内在的职业素质。仪表着装不一定要很正式,至少要端庄大方,干净整洁,合乎自身形象的着装会给人以干净利落、有专业精神的印象,男生显得干练大方,女生显得庄重高雅。

其次是观貌相,相貌是心灵的折射,是后天修养的总和,此貌相非纯长相美丑,而是面相与神态。有人说,二十五岁之前的相貌取决于父母,二十五岁之后的相貌取决于自己。所谓“相由心生”,即是如此。因此,不要抱怨说面试官会“以貌取人”之类。

再次观举止,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会是基本素养的显现。比如在招聘行政人员时,在应聘者填写表格的房间里,会很自然的安排一个歪放的垃圾篓,或地上散落几页纸张。通常情况下,能及时把垃圾篓摆正的人或拾起纸张交给工作人员的,面试成功的机率是相当大的。试想下,一个连油瓶倒了都不扶一下的人,如何做一个行事干练的行政人员呢。

人的性格通常情况下是伪装不出来的,会在面试的过程中不经意间显露出来,关键在于面试官敏锐的观察力与独特的感性认知。

察人,首先察背景,其次察专业,再次察经历。

察的过程,是对人岗匹配度问题的初判。作为HR对人才的评估选拔,重要的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在人才筛选的初阶段,无论是出身背景,还是其专业与经历,都将是应聘者能否与企业文化相融合,能否与企业长期成长之关键。虽说是“英雄不问出处”,而这里察的“背景”,非传统意义上的门第,而是学历、专长、资历等背景条件,是否符合其岗位的需求。察访其学历、专业及经历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亦是人岗匹配最基本的判断依据。

2

分析思考,特有的思维方式

“观”人不容易,而要想系统地“察”一个人,带着人岗匹配的目的去“察”人更是不容易。“观”重讲技巧,“察”重在实质,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系统的分析与思考,用HR特有的思维方式。

面试过程中,无论是结构化面试还是非结构化面试,均是以一问一答,再问再答,反问还答等形式呈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比如,面试中经常会被问及“谈谈你人生旅途中最大的成功和失败是什么?”当然,有的应聘者会回答没有,在任何时候,回避都不是最好的方法,不可取也;这个问题很常见,但能有效反映一个人生命历程的深度和广度,接踵而至可以判断出思想的深度和悟性。如:你回答类似高考因未能考到满意的大学而痛哭了好几天,那就容易判断你是一个经历单纯、对逆境没有承受力的人。所以,当你谈到最成功的一件事时,你要谈到从成功中得到的经验和升华,但不要眉飞色舞、夸夸其谈,给面试官以浅薄自大的感觉;谈到最失败的一件事时,要谈到从失败中吸取的教训和自己战胜失败的过程,不要垂头丧气、苦闷彷徨,给面试官以没有挫折商的感觉。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上,只要不是偏颇太大,真正的正确与否,无人去深究,只是作为面试官而言,更多的考察其诚实可信度、表达能力以及更深层次的理解能力和应变能力等。简单的一问一答中,彰显着作为面试官特有的思维方式。

3

理性判断,见微知著的察人术

孔子在《论语》中讲君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其实也为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从何处“观察”人的提出了标准,即:道、德、仁、艺四个要点。“观察”人作为面试官必备的一项技能,亦可从“道、德、仁、艺”四方面综合考量及理性判断。

简单地举例,比如在会计人员的面试的过程中,会问到“一般情况下将如何避税?”应该说,这样的提问是相当刁钻,答对了是合理避税,答错了就是不合法。作为面试官而言,并不需要什么标准答案,而是需要从应聘者的言谈中探查一些信息,比如道德水准、专业技能的熟悉度及对人对事的基础判断。作为应聘者,也不必紧张或不知所措,不可单纯地回避问题,亦不可夸夸其谈如何避税,此时需要真诚作答,用自己所熟悉的税务知识谈谈自己合理避税的理解及风险问题即可。

纵观所有的“观”与“察”,绝不可只停留在纸质文字的考量与判断上,如果是这样,就大大失去了面试的意义。所谓细节决定成败,见微知著,因小见大,亦同样适用于人才的评估选拔上。因此,现代社会中不都是非黑即白,灰色地带中的是非真假善恶,需要面试官具备系统的思考能力与更多的理性判断力。

    面试是一门学问,

面试是对一个人全方位综合能力的判断,

通过独特的感性认知、特有的思维方式

与理性的判断力内外兼修,

一定可以成就“秀外慧中”的面试官。

经过阅人无数的磨练,

经过时间岁月的沉淀,

我相信,

每一位从事招聘面试工作的HR

都可以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