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性循环,启动主动学习机制

 宿缘回家路 2018-11-25

  过去十年,世界的变化非常剧烈:经济景气循环急跌与急涨的周期变得愈来愈短,而涨幅与跌幅却较过往的时代来得更大,而这样动荡不安的大环境,很可能就是职场工作者未来要面临的常态。当环境的变化愈来愈快,学校所学的知识或技能,绝对无法应付长达一个人三、四十年的职涯;所以,「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学习型组织」的说法,就是在提醒人要不断的学,才不会被淘汰。

 

  这些说法我们听了几十年,甚至已经变成陈腔滥调,但事实上这些说法跟人性是抵触的!因为,人的天性是好逸恶劳,并非天生有高的意愿学习,但是不学习又会被淘汰,所以相当矛盾。因此,有什么方法能让人自发性的想学,而不是被逼着学?

 

  大家先回想一下,什么事让人自发性的追求?玩会得到快乐,所以大家想去玩;追女朋友时,会风雨无阻站卫兵、起早赶晚勤接送,因为它有「价值」。有「价值」的事物,会让人着迷,废寝忘食也要去追求;因此,如何发掘、认知事物的价值,就是引发人主动追求的启动点。

 

  如何才能发掘事物的价值?第一步是要先「接受」。

 

  我经常打一个比方:吃白米饭。假如有菜有饭,你会吃什么?我们的价值观告诉我们,菜才是有价值的,饭是用来填饱肚子的,所以我们经常不注重白米饭。有一次我学日本人吃饭的方法,菜归菜吃,最后再吃白米饭,细细的嚼,只配些酱瓜,才真正体悟到它真的很好吃。

 

  从此以后,我改变了吃饭的习惯。夹菜时我会先把菜放到菜盘,怕菜汁沾到白米饭;而白米饭变成一道菜,非常地香。因为我「接受」了白米饭的价值,理解其价值,而且决定实际去品尝看看;最后发现它比菜还好吃,甚至改变了自己吃饭的习惯。因此,样样事物如何先接受进来,才有机会去认知、验证其价值。

 

  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好的价值,往往我们「听过」,却在还未「认知」「体悟」其价值前,甚至只是「印象中」认为它很八股,就把它排拒掉了。为什么?这跟「本能叛逆」的习性有关。

 

  人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有所谓的叛逆期。事实上,叛逆是好的,叛逆是人能自我突破的重要因子。若非叛逆因子,人会墨守成规,人云亦云,不会主动寻求改善和突破。

 

  但是,仔细分析人的叛逆,会发现叛逆有「本能叛逆」与「理性叛逆」的区别。人的成长过程一开始处于「感性主导」的阶段,会靠着感觉,迁就容易、舒服的事,也就是以「好恶」而非以「是非」来判断事物。但是,喜欢的事情不见得是对的,甚至于多半都是错的,所以,人要能随着年龄增长,透过教育发展理性思维,将「本能叛逆」会逐渐转换成为「理性叛逆」。亦即─「为了要做得比别人更好」的叛逆,而不是为了不一样而不一样的叛逆。

 

  用「理性(是非)」取代「感觉(好恶)」,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换过程。如果没有转换过来,行为持续被感觉所主宰,不知不觉中,养成不喜欢就不接受的习惯,好多好的价值就这样被「本能叛逆」排斥掉了。因此,要先认知到「本能叛逆」的存在,碰到任何事情,避免用「好恶」去判断,而是要先「接受」进来(见善性循环图)。

 

 

  「接受」不代表「同意」,接受叫做不排拒,但至少有机会去「理解」它,理解之后,才会对此一事物产生「认知」。然而,如果在进入「深度理解」前就停住,就只会是知而已,跟你不会产生关联;要真正进去「深度理解」,拆解事物的深刻意涵,才会进一步想去「尝试」、「体悟」。「体」是什么?就是用自己亲身去感觉、到那个情境中去感受;亲身体验过后,才会进入「认同」的阶段。

 

  「认同」事物,人才会「感知」到其价值,进而自发性的想去「追求」;投注心力追求,就会产生结果,尝到甜头(「享受价值」),所以想要第二次、第三次再去追求。在别人的眼中,你似乎对这件事很有热情、很狂热或非常着迷,但实际上,你是深度体悟到一项价值,并且启动了主动追求的善性循环,而乐在其中了。

 

  同样的,当你先「接受」某个价值,运用理性的去判断,真正理解、认知、深度理解后,若最终仍觉得它是错的,依旧可以排斥。但这样的过滤方式,就不会把对的事情排除掉,而是能真正排除掉不对的事情。

 

  因此,大家从自己追求事物的过程去回想,当初为何会想去追求?它是如何被引发、启动?感受一下,是不是确曾走过类以的价值追求善性循环?所以,样样事物如何引导到这样的情况,就自然而然会去追求很多美好的价值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