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3.舌 裂

 学中医书馆 2018-11-25

123.舌 裂
  舌上出现裂纹,其形状有横形、纵形、人字形、川字形、井字形等,均称为舌裂。舌裂,唐。孙思邈又称为“舌破”,如<备急干金方.心

脏脉论)说:“心脏实,……
肉热口开舌破。”
  从临床观察来看,舌裂一般都主热证,但从苔之有无,以及所兼苔色之不同,主病差异很大。本节论舌裂主要以有苔无苔作为病证鉴别的

着眼点。
  
  常见证候    
  阴虚津亏舌裂:舌见裂纹,无苔,舌质红绛少津,口干,消瘦,五心烦热,或见出血、发斑,脉细数。
  阳明实热舌裂:舌见裂纹,苔黄糙,身热汗出,恶热烦躁, 口渴引饮,大便秘结,腹满坚硬拒按,甚则谵语,循衣摸床,脉洪数或沉实。
  
  阴虚津亏舌裂与阳明实热舌裂:二证虽都可见舌裂,但一虚一实,迥然不同。
   阴虚津亏舌裂多发生于病之极期,常见于温热病后期,因邪热久羁,热毒燔盛,灼烁津液,阴液大伤;或因某些慢性病久延失治,脏腑亏

损,伤阴耗液;或因素体阴虚,误食温燥之物,伤阴所致。凡此种种,均可形成舌裂。梁玉瑜(舌鉴辨正)说:“裂纹舌血液灼枯也,内热失治

邪火毒炽者有之”,“又因误食热物或误服温补辛燥药物灼伤真阴所致。”
  其辨证要点是:舌裂无苔,舌质深绛或光红,伴有其他阴虚内热(口干盗汗,五心烦热,脉细数)症状。
   至于治疗,<验舌辨证歌括)曾概括地说:“舌中有槽,阴虚滋阴,有热清热。”方选增液汤滋阴清热,如伴见出血发斑之症。可与犀角地

黄汤合用。

增液汤
元参30克 麦冬24克 细生地24克  
1.若津亏燥 热较甚,服增液汤大便不下者,加大黄、芒硝清热泻下;
2.阴虚燥热,虚火上炎,发为牙痛者,加川牛膝、丹皮等以降火凉血;
3.若胃阴不足,舌质光泽,口干唇燥者,加沙参、玉竹、石斛等以养阴生津。
  增  液  汤
    (《温病条辨》卷2)
  [组成]  元参一两(30g)  麦冬连心  八钱(24g)  细生地八钱(24g)
  [用法]  水八杯,煮取三杯,口干则与饮令尽,不便再作服。
  [功用]  增液润燥。
  [主治]  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大便秘结,口渴,舌干红,脉细数或沉而无力者。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治疗温热病热甚伤津,肠燥便秘,以便秘,口渴,舌干红,脉
细数或沉而无力为证治要点。因本方养阴润燥之功颇佳,故也可用于治疗阴虚液亏诸证。
    2.加减法  若津亏燥热较甚,服增液汤大便不下者,加生大黄、芒硝清热泻下;
阴虚燥热,虚火上炎,发为牙痛者,加川牛膝、丹皮等以降火凉血;若胃阴不足,舌质
光泽,口干唇燥者,加沙参、石斛等以养阴生津。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慢性咽喉炎、复发性口腔溃疡、慢性牙周炎、
糖尿病及放疗后所致口腔反应等属于阴津不足者。
    [使用注意]  使用本方药量宜重,否则无增液通便之效。吴瑭云,本方乃“增水行
舟之计,故汤名增液,但非重用不为功”(《温病条辨》卷2)。

犀角地黄汤
赤芍12克 地黄24克 丹皮9克 犀角3克(磨汁冲服)(无犀角可水牛角60-120克代,并先煎2小时)  
1.若蓄血,喜忘如狂者,系热燔血分,瘀热互结,加大黄、黄芩。
2.郁恕而挟肝火者,加柴胡、黄芩、栀子。
3.若吐血者,加侧柏叶、茅根、三七。
4.衄血者,加茅根、黄芩。
5.便血者,加槐花、地榆。
6.因血者,加茅根、小蓟。
7.发斑者,加青黛、紫草。
  犀角地黄汤(芍药地黄汤)  
    (《小品方》,录自《外台秘要》卷2) 
    [异名]  地黄汤(《伤寒总病论》卷3)、解毒汤(《小儿卫生总微论》.卷8)、解毒散
  (《杨氏家藏方》卷19),。    .
    [组成]  芍药三分(12g)  地黄半斤(24g)  丹皮一两(9g)  犀角屑一两(3g)
    [用法]  上切。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去滓,温服一升,一日二、三次。
    [功用]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
    1.热人血分证  身热谵语,斑色紫黑,舌绛起刺,脉细数,或喜忘如狂,漱水不
  欲咽,大便色黑易解等。
    2.热伤血络证  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舌红绛,脉数。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主治热毒深陷血分的耗血、动血证。以各种失血,斑色紫黑,
神昏谵语,身热舌绛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若蓄血,喜忘如狂者,系热燔血分,瘀热互结,加大黄、黄芩;郁怒
而挟肝火者,加柴胡、黄芩、栀子;心火炽盛者,加黄连、黑栀子;若吐血者,加侧柏
叶、茅根、三七;衄血者,加茅根、黄芩;便血者,加槐花、地榆;尿血者,加茅根、
小蓟;发斑者,加青黛、紫草。原方中芍药,现用赤芍;犀角,现用水牛角代。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重症肝炎、肝昏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尿毒症、过敏性
紫癜、急性白血病、败血症等属血分热盛者。
    [使用注意]  阳虚失血及脾胃虚弱者禁用。

  阳明实热舌裂与前者不同,此证见于外感热病过程中邪热炽盛的高峰阶段。病机为邪热内传阳明,搏结于胃肠,化燥成实,消烁津液,而

致舌裂。 <伤寒论>181条云:“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 胃中干燥,因转屑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

也。”说明太阳病因津伤而转属阳明,如果舌见裂纹,为阴液亏竭之征。这与单纯阴虚津亏所引起的舌裂不同,前者邪实阴伤,后者虚多邪少
   本证辨证要点是:舌裂有苔,舌苔黄糙,扪之干涩少津.伴有肠胃燥热内结(便秘腹满拒按)的症状。
   治疗当急下存阴,釜底抽薪,方选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 

大黄12克(包) 厚朴24克 枳实5克  芒硝8克(包) 
一般先试用小承气汤无效后,再用本方。
1.若腑实兼见口唇干燥,舌苔焦黄而干,脉细数者,为腑实兼阴津不足之证,可加玄参、麦冬、生地等。
2.若腑实兼见至夜发热,舌质紫,脉沉涩等瘀血证,宜加桃仁、赤芍、当归。

  此外,尚需注意健康之人亦偶有舌裂,或与生俱来,或为时已久,但其人一切如常,则不可视为病态。此种舌裂之特点:舌质呈健康之肉

红色,不胖不瘪,不老不嫩,苔薄白荣润,口中津液如常,其人毫无所苦,亦无其它不适感。
  [文献别录]
  <舌辨):“白苔燥裂,伤寒胸中有寒,丹田有热,所以舌上白苔因过汗伤营,舌上无津,所以燥裂,内无实热,故不黄黑,宜小柴胡加芒

硝微利之。”
  (神验医宗舌镜):“不论白红黄黑各舌苔中,有裂纹如川字、爻字、人字不等,或裂开直槽者,多由实热人误服温补汤,热火在脏腑相争

所致,大承气汤虽能下毒而未能 凉沁肠胃,宜以白虎汤与承气汤循环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