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279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8-11-25

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心悸的证治/饮盛而阳郁致惊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13 条,半夏麻黄丸证,是讲的心悸。
 
《金匮要略》“心下悸者,半夏麻黄丸主之”(二类)
(半夏麻黄丸方:
半夏 麻黄 等分
上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饮服三丸,日三服。
笔记者摘自《金匮要略讲义》)

 
   这里也是没有提症状,一般来说,刚才我讲了“悸”,特别“心中悸”、“心下悸”都是虚证。

   现在要讲的是水饮之悸,实邪,不是虚证,是实邪导致的心悸,这等于张仲景又给你举例说明,不要见到心悸就都以为是虚证,水饮之悸,用半夏麻黄丸。

   显而易见,善用半夏来蠲饮降逆,是这样的作用,所以,功效的话,
& 半夏,蠲饮降逆,
& 麻黄,干嘛? 这个地方水饮上犯,水气凌心造成的心悸。
   在《痰饮》篇里面,关于水气凌心的问题,我们讲了苓桂术甘汤,特别是眩悸者,用小半夏加茯苓汤类似的方子,解决水气凌心证。
   现在由于水气凌心,心阳被遏,因此,要依靠麻黄的宣发之性,宣通心阳。

   这里面有一个什么比较令人费解呢?
   因为现在的药理研究已经说,麻黄有麻黄碱、次麻黄碱的成份,它可以有很好的定喘作用,但是,麻黄也能够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作为心悸的病人,有的时候心率就比较快,麻黄的用量还是“等分”,和半夏一样,我们说,从病因疗法上来说,一定得把水饮给它祛除,心阳被遏的情况就可以改善。
   回过头来麻黄怎么用的问题,你要靠宣发,就得是用生麻黄,你要定喘,就是用蜜麻黄。
   为了减弱它的副作用,一个是先煎去沫,再一个,就是在炮制上,用碎末末的麻黄绒减轻它的发汗力,取它的通阳作用,做这么一个解释。

   这条原文,如果从方测证,半夏麻黄丸的兼症,应该有
& 咳唾清痰、涎沫,
& 胸脘、痞闷啊,
& 以及或喘、或呕。
   因为在《痰饮》篇里面,我给大家总结过一些代表症,它至少应该,除了心悸为主以外,可以兼咳,吐涎沫,胸脘的痞闷,“痞、喘、呕”,这都是饮邪可见,咱们说“水气凌心”,造成的心悸、痞、喘、呕,这些症应该兼有的。

   所以,作为饮盛而阳郁,用这个方子,
* 半夏,蠲饮而降逆,
* 麻黄,宣通阳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