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蔡继明《微观经济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

 圣文电子书 2018-11-25

篇  概 

1章  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1经济问题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说经济学产生于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的必要性?如何理解稀缺的相对性?

答:1)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对稀缺的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2)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无限需要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有限的。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有限的。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一个社会不可能只消费一种物品,它必须把稀缺的资源在多种物品的生产之间加以配置,以满足社会不同成员的不同偏好。同样地,一个社会也不能只顾眼前消费,把全部资源都用于消费品生产,它必须把有限的资源在消费品和资本品生产之间加以配置,以便兼顾社会成员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总之,需要的无限性和多样性与资源的稀缺性和用途的多样性,要求人们必须在各种资源配置之间作出选择。确切地说,经济学就是要研究人们如何作出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资源来生产各种物品和服务,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以满足他们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无限欲望。

3)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这里所说资源的稀缺性,既不是指这种资源是不可再生产的或可以耗尽的,也与这种资源的绝对量的大小无关,而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相比较,各种经济资源的供给量是有限的。

从稀缺性出发,西方经济学一般认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提供消费。

同时,对稀缺资源的认识应从动态的观点来认识。历史上,许多资源曾经被视为自由取用的资源,如空气、水,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人口的增加,人类需要的不断提高,这些资源也变得越来越稀缺。

2经济学的方法和自然科学及其他社会科学的方法有何异同?如何理解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关系?经常有学生在其论文中讲,“本文既采用理论分析,又采用实证分析”,这种提法正确吗?

答:1)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在研究对象上与自然科学迥异,因此研究方法上也与自然科学有较大的差别。但是,经济学通过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也能获得自身发展。

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相同点有:

①两者都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就是描述现象“是什么”以及“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或者说,实证分析就是揭示有关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联系,它回答的问题是:如果作出了某种选择,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②两者都采用均衡分析方法。均衡分析就是假定自变量为已知的和固定不变的,然后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所出现的情况以及实现均衡的条件。均衡分析包括一般均衡分析和局部均衡分析。

③两者都采用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静态分析,就是分析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所需具备的条件,但并不论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在原有的已知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考察或比较在这些条件变化以后均衡状态相应地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但并不论及怎样从原来的均衡状态过渡到新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动态分析则涉及相关变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④两者都采用模型分析方法。与自然科学家分析问题一样,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问题时,其基本程序也是建立模型。一个模型是由能够从中推演出某些结论和预测的若干假定组成的。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与所研究的经济现象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它既可以用文字来说明,也可以用数字公式来表示,还可以用几何图形来表示。

由于任何经济现象都是由许多复杂的因素和变量决定的,所以,要建立一个模型,就必须进行抽象、简化和假定。只有去掉大量无关紧要的、非本质的、外在的因素和信息,才能发现经济现象的本质和内在的、主要的东西。

⑤两者都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经济学家经常运用归纳法观察事实,把这些事实加以分类,然后考察它们之间的因果联系。归纳法的缺点是科学家无法确信他所确定的原则是否百分之百的可靠。因此,只要有可能,他就尽量要用演绎法来证实他用归纳法得到的结论。科学家运用演绎法是从建立一些假想的前提着手的,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从这些假设中得出结论。这一方法也就是前述“建立模型”法。

⑥两者都采用优化的方法。

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不同点:

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常涉及价值判断问题。经济学中的规范分析则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或者说研究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这就涉及伦理标准和价值判断。而自然科学常常不涉及价值判断问题,其常采用的研究方法就是实证分析。

此外,自然科学的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是科学试验;而经济学尽管有时也进行实验,但是相对于自然科学而言,这是十分不精确的。

2)实证分析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的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简言之,实证经济学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分析是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简言之,规范经济学回答了“应当是什么”的问题。

3)“本文既采用理论分析,又采用实证分析”,这种提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实证分析本身就是理论分析的一部分。

3什么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和决策规则?它是否和一般人的行为方式(包括你本人的行为方式)相一致?

答:1)经济学是一种思维方式,其核心是经济分析,也被称作经济理论。几乎全部经济理论的基础都是理性假定,即个人在计算了全部成本的前提下将作出使其净收益最大化(满足最大化)的选择。

这一假定可由三个基本命题加以解释:①当一种可选方案的个人收益增加时,决策者更愿意选择这一方案;相反,当一种可选方案的个人成本增加时,决策者更愿意放弃这一方案。②所有经济成本都是机会成本。③经济决策者的选择是有目的的,并且总是力图节约。从边际分析思想和理性假定可推导出经济决策规则。所有经济选择都是在边际或变化点上作出的。边际决策规则被称作理性行为原则,它表明一个经济决策者应该采取任何能从中获取正的净利益的行动,而只有当增加的利益超过增加的成本时,才会存在正的利益。

2)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完全理性的,与一般人的行为方式不一致。例如经济决策者的选择是有目的的,并且总是力图节约。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一般人有时候可能不会力求节俭,甚至可能会浪费经济成本。经济学中的决策规则是实现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而现实中的一般人可能并不会对成本和收益的分析考虑过多。

4有人说,理论问题是宏观的,现实问题是微观的,你从经济学的角度是如何理解微观与宏观的?

答: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经济单位的行为。这些单位包括消费者、工人、投资者、土地所有者、厂商以及在经济运行中发挥作用的任何个人或团体。微观经济学阐明这些单位如何进行经济决策以及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决策。同时,微观经济学将揭示行业和市场是如何运行和演进的,为什么它们各不相同,它们是如何受政府政策以及全球经济环境影响的。

相比之下,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则是诸如一国产出的水平和增长率、利率、失业和通货膨胀等经济总量。不过,近些年来,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了,这是因为宏观经济学也涉及对诸如物品和服务的总量市场、劳动的总量市场以及公司债券的总量市场的分析。要理解这些总量市场是如何运行的,人们必须了解构成这些市场的厂商、消费者、工人和投资者的行为。所以,宏观经济学越来越关注总体经济现象的微观经济基础,宏观经济学的很大部分实际上是微观经济学的扩展。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稀缺资源配置的节省和经济效率,取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①区别主要在各自的研究重点和论述的方式不同。在微观经济学中,总产量、价格总水平、总就业是作为已知变量看待,侧重用个量分析方法分析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而宏观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对象,正是微观经济学假定不变的经济总量。

②从微观或宏观分析同一问题,结论可能不同。例如,从微观上看,若一个企业降低工资,便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但从宏观上看,若所有企业都降低工资,有效需求将不足,最后导致所有企业利润下降。

③但是,微观与宏观又是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微观以资源充分利用为前提,研究资源最优配置,宏观则以资源最优配置为前提,研究资源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具有种种局限性,不能解决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公平等重大问题,必须在宏观调控下才能真正做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调控也必须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资源的充分利用。

5请与你的同学讨论,是否同意下列判断,并弄清其中哪些是实证性的,哪些是规范性的?

1)最低工资法增加了年轻的和非熟练工人的失业。

2)最高房租限制减少了可获得住房的质量和数量。

3)过去3年原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巨型石油公司的垄断势力。

4)政府应该成为最后可求助的雇主并实施有保障的就业方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