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课题研究的概念、方法与推进策略

 heitudi 2018-11-25

周国韬,长春市教育局

 

摘    要:长春市从2008年开始在中小学积极推进小课题研究。本文阐述了小课题研究的概念、方法与推进策略, 即明确了开展小课题研究的五个问题:小课题研究的含义、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和推进小课题研究的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 教育科研; 小课题; 行动研究;


小课题研究能够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专业水平, 各地教育部门在积极推进这项工作。从2008年起, 长春市教育学会在汽车区第七小学、农安县等单位多次召开现场会推广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典型经验, 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培训。2010年, 长春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小课题研究实施意见》【长教发 (2010) 119号】, 对开展小课题研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11年, 长春市教育学会将小课题研究的突出成果整理出版了《小课题、大文章———长春市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实践探索》, 用于进一步指导和推进这项工作。但是, 要深入开展小课题研究, 必须明确小课题研究的概念、方法与推进策略, 即明确以下五个问题。


一、小课题研究的含义是什么?

关于什么是小课题研究, 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从现行的实践操作来看, 小课题之“小”是针对“大课题”之“大”而言的。所谓中小学的大课题指的是由学校领导或科研部门的负责人牵头, 组织学校的各方面力量, 研究解决学校的重点或全局性问题, 实现科研兴校。相对于学校的大课题, 我们把小课题简洁地定义为是以中小学一线教育工作者为研究主体、以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研究。这一定义明确了小课题由谁来研究和研究什么。

人们还经常通过描述小课题的特征来阐述小课题的含义, 如有人认为其切口小、周期短, 有人认为其具有微观性、灵活性、个体性等等。我们认为, 小课题的核心特征体现在“小”上, 即所研究的是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具体问题, 或叫微观问题。正是因为小课题具有研究微观问题的核心特征, 才会表现出周期短、过程灵活、教师个人也能够进行研究等特点。


二、小课题研究哪些问题?

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并将之确立为课题是小课题研究的第一步, 也是关键的一步。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问题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对于教师来讲, 他需要关注教育改革中的重大主题和问题, 但他更需要发现和解决的则是学校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小事和细节中所存在的问题, 如某些学生的学习态度为何不佳、有些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何不好等等。

但是, 并不是所有具体问题都是小课题的研究对象, 选择问题作为课题要遵循真实与有价值两个标准。真实指的是问题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客观存在的, 有价值指的是问题是制约教育教学发展的关键且没有现成的答案。


小课题所研究的问题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亲身感受到的疑难问题, 第二类是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这两类问题的来源是不同的。

第一类问题来自于教师参与的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与现状之间的矛盾。例如,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课堂上应如何操作, 探究学习怎样才能行之有效地开展等。另一个方面是教育情境中的一些“老”的疑难问题, 这些“老”问题的特点是似乎能说清楚, 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难以做明白。例如, 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如何有效地因材施教,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角色怎样才能协调一致等。

第二类问题来自于自己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所有的问题发现都存在着合作交流的成分, 因为教师不可能脱离开学校来研究问题, 也不存在只是某个教师自己才能遇到的问题。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过程中发现问题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面对面的交流, 另一种是书面交流, 即教师阅读他人资料获得相关信息或受到启发。


三、小课题研究的方法是什么?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重要方法是行动研究, 小课题研究的方法也不例外。有些人说小课题研究简单、起点低, 从研究方法上看这种说法是没有道理的。也就是说, 开展小课题研究也必须掌握行动研究的方法, 遵循其研究过程。


行动研究是由计划、行动、观察与反思四个环节构成的螺旋式推进的循环过程。

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是“计划”,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一是计划应以所发现的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来明确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即在对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二是计划包括“总体计划”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的计划, 至少要有第一、二步行动计划。三是计划要有充分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允许不断地修正计划。

第二个环节是“行动”, 即实施计划或者说按照目的和计划行动。在行动研究中, 实施行动具体表现为:一是行动者有目的、按计划采取的步骤;二是行动是灵活的, 实施计划的行动重视实际情况的变化, 重视实施者对行动及结果的逐步认识, 重视其他研究者、参与者的评价和建议, 并据此不断调整。

第三个环节是“观察”。在行动研究中, 观察的基本含义和要求是:一是观察可以是行动者借助于各种有效手段对本人行动的记录观察, 也可以是其他人的观察。多视角的观察更有利于全面而深刻地认识行动的过程。二是观察主要指对行动过程、结果、各种影响因素的观察。由于教育教学受到实际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而且许多因素不可能事先确定和预测, 更不可能全部控制, 因此研究者要使用各种研究技术进行系统、全面和客观的观察。

第四个环节是“反思”。它是一个螺旋圈的结束, 又是过渡到另一个螺旋圈的中介。这一环节包括:一是整理和描述, 即对观察到的与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有关的各种事件加以归纳整理, 描述出本循环的过程和结果。二是评价解释, 即对行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判断评价和原因分析, 同时找出计划与结果的一致之处与不一致之处, 形成下一步行动计划是否需要修正与需作哪些修正的判断和构想。


从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实践操作来看, 可以结合上述行动研究的过程将其分成问题、设计、行动、评价四个阶段, 不同阶段回答不同的问题。在问题阶段要明确“有哪些实践问题需要解决”;在设计阶段要回答“应该怎样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即提出解决方案 (研究计划) , 明确采取什么行动措施将得到什么效果;在行动阶段要保证“是否按解决方案 (研究计划) 采取了有效的行动措施”;在评价阶段要分析“所采取的行动措施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解决问题的情形及还有什么问题”等。然后, 根据评价的结果开展下一步研究。


四、小课题研究的成果通过哪些形式来表现?

小课题研究的成果与其研究的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

小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与成果是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 会出现一些常规教育教学工作解决不了的问题, 需要通过课题研究来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小课题研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性条件是教师教育观念和行为的发展, 这是小课题的又一目标与成果。小课题研究的主体是学校的教师, 通过小课题研究能使中小学教师在探究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更新观念与改变行为, 正是这些教师专业素质的变化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 小课题的成果要能够表现出学生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其具体的表现形式首先是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报告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课题的提出、研究过程与实施策略、研究的成效。课题的提出部分需要讲清要研究什么问题, 即回答前面提到的“有哪些实践问题需要解决”。研究过程与实施策略的部分要表述清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是怎样想、怎样做的, 即提出解决方案, 明确采取什么行动措施将得到什么效果, 回答“应该怎样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如何“按解决方案 (研究计划) 采取了有效的行动措施”。研究的成效部分要分析清楚在这些措施的影响下学生与教师的成长变化, 回答“所采取的行动措施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并进一步明确“解决问题的情形及还有什么问题”。


但是, 仅仅有课题研究报告还不足以说清楚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成效, 必须同时呈示体现学生与教师的成长发展变化的作品、材料与数据, 还要呈示体现促进学生与教师产生变化的措施 (如课程的调整、教学模式的改革等) 的相关材料。这些材料除了直接反映变化的作品和数据以外, 其他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论文、案例、课例、教育叙事、课程、课件等。课题研究报告与这些成果表现形式结合在一起, 说明了课题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么做的、取得了哪些成效, 具体展示出前面提到的问题、设计、行动、评价四个研究阶段应该回答的那些问题。


五、小课题研究怎样推进?

小课题研究的主体是一线教师, 推进小课题研究的主体是学校。从推进主体这个角度, 我们可以将小课题称之为校本课题, 即由学校组织立项、进行管理、开展有关的课题研究工作。县区层面的工作主要是对学校开展小课题研究提出要求, 对课题研究提供指导, 为其将来立项为上一级课题及成果评奖提供政策保障, 在课题管理上不必提出过细要求, 强化学校对小课题的自主管理。

根据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实践, 中小学校要扎实有效地推进小课题研究, 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 学校的领导要了解小课题研究对学校发展的意义。也就是说, 校领导要明确小课题研究的目标是本校学生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通过开展小课题研究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能够提高本校教师的专业素质。

第二, 学校要制定小课题研究制度。小课题研究制度要宁简勿繁, 以便使更多的教师能够参与进来, 所谓小课题门槛低指的就是它不需要履行繁杂的手续, 防止很多教师望繁杂的手续而却步。学校要根据小课题研究的特点和过程制定有关的制度, 一是明确要求教师要制定问题具体、措施可行的研究计划;二是明确要求教师按研究计划采取有效的行动措施, 同时以多种形式积累体现研究过程和成效的资料;三是明确要求教师按研究计划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 并根据进展情况调整计划开展深入研究。

第三, 要求教师确立课题可以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有些学校在推进小课题研究的时候, 采取了把学校课题层层分解、使每个教师都有子课题的方式, 这样做的优点是解决了有些教师难以确立课题的问题, 缺点是教师被动接受课题, 不注重与自身工作的结合, 不真正开展研究。有些学校在推进小课题研究时采取了由教师自下而上自由申报的方式, 这样做的优点是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缺点是课题范围比较散, 有些课题与学校整体发展结合得不紧。所以, 确立小课题应该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 如以学校课题为大的研究范围, 再让教师根据所任学科年级的问题去确立具体的相关的课题。

第四, 按照学校工作的周期安排小课题研究成果的交流、分享与推广。有人把周期短看成是小课题的特点之一, 其实小课题的周期短是有规律的。因为小课题与教育教学工作结合得比较紧, 所以其周期应该与常规教育教学工作相一致, 即按学期、学年开展研究。当然, 根据研究的内容有些课题的周期还可以更短一些, 即在一个学期内安排几个周期。学校特别要注意的是, 小课题不是教师个人的单打独斗, 学校要搭建平台组织教师开展交流, 如以教研组或学年组为单位定期进行课题研讨。这样既能督促小课题研究的不断开展, 又能及时发现研究中的问题, 还能推动相互学习借鉴、开展合作研究, 更能促进小课题研究成果的共享与转化推广。

除了上述应该重点抓好的几项工作外, 学校还要根据本校的实际, 积极探索推进小课题研究的策略, 以确保小课题研究达到预期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