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针烙法排脓治疗面部化脓性疖35例

 庞艳芳 2018-11-25
文章编号:0255-2930(2007)09-0648-01   中图分类号:R 246.2文献标识码:B      近年来, 笔者采用火针烙法排脓治疗面部化脓性疖3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男25例,女10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60岁,平均35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8天;发生部位在唇周围8例,鼻周围7例,眼周围6例,耳周围4例,前额4例,左、右面颊6例。表现为面部局部肿块,红肿热痛, 疖肿中间已软,有黄白色脓头。
  
  2 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遮住双眼。常规消毒局部,纹式钳夹住酒精棉球后,点燃,烧红三棱针的尖部。这时,一手固定脓腔,另一手持烧红尖部的三棱针,直烙疖肿的白色脓头处,三棱针烙入脓腔后,阻力突然消失,有刺空感,随后拔出三棱针,脓液随之流出,用无菌棉球擦干脓液后,外敷地榆油(由地榆、香油组成,有凉血解毒的功效)纱条,无菌纱布及医用胶布固定。排脓后一般不需服药,创面每日用地榆油纱条换药1次,3天后局部红肿消退,用纹式钳伸入脓腔,取出脓栓,继续用地榆油纱条换药,每日1次。
  
  3 治疗效果
  
  35例全部痊愈,局部红肿热痛消失,创面愈合。时间最快5天,最慢12天,平均愈合时间7.5天。局部创面留有小米粒大小瘢痕。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35岁,2006年3月12日初诊。主诉:左嘴角肿物疼痛1周。检查左嘴角肿物面积1 cm×2 cm,红肿根深,中间已软,有白色脓头。即以上述方法给予治疗,一次排出脓液约1 mL,当晚疼痛大减;3天后取出脓栓,红肿消退;7天后创面愈合,创面留有小米粒样瘢痕。
  
  5 体会
  
  火针烙法排脓古称“燔针�刺”,是用来治疗体表脓肿的一种古老方法,以“给邪以出路”为中医理论根据。烙脓时火针烧红作用有三:一是针具在高温下消毒灭菌;二是以针代刀,穿破脓腔以引流;三是止血作用,烧烙局部小血管,防止出血。面部化脓性疖属于中医“颜面疔疮”范畴,特征是疮形如粟,坚硬根深,成脓块。如果早期失治,或过早切开,或扩大创面,或挤压碰伤处理不当,均会造成毒邪扩散,尤其是面部危险三角区等处,容易发生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眼部及周围组织炎。常规切开引流,因病灶在面部,术后留疤,影响美容,患者不愿接受。笔者采用火针烙法排脓,不但局部损伤小,不破坏面部脓肿壁的防御功能,防止了毒素和细菌进入血液循环,避免了疔毒走黄的发生,而且有不出血、引流通畅、瘢痕小、不影响美容、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的优点,值得推广。
  (收稿日期:2007-03-27,齐淑兰发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