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小楼艺事掠影(上)

 lsjxs 2018-11-25

杨小楼艺事掠影

——为杨小楼诞辰140年而作

文丨赵绪昕 赵憬

当前京剧的发展现状是无论在国家扶持资金的分配利用、登台演出机会、人才培养以及剧目的继承与保存上,都有倾向于文戏的现象,武戏似乎有被边缘化的危机。武戏和文戏同样是中华民族戏曲文化艺术的瑰宝,今年是杨小楼先生诞辰140年,特撰此文纪念这位京剧武戏的重要代表人物。

1.

>>>大器晚成<<<

杨小楼(1878-1938),原名三元,又名嘉训,艺名小楼。北京生人,梨园世家出身,祖父杨二喜(又称杨双喜)是武旦名家,以舞动大刀闻名,人称“大刀杨双喜”。父杨月楼擅演孙悟空戏,有“杨猴子”之称,故杨小楼早期曾用艺名“小杨猴”。杨月楼工武生、老生、文武老生,文武兼善,红极于世,深得程长庚器重,程逝后,杨月楼曾接任三庆班班主,1888年入选清皇宫昇平署值差。

尽管杨小楼出身梨园名角之家,可是在他6岁时,父亲杨月楼就去了上海,因涉刑案数年不归,他12岁时其父即病逝,实际上他并没有多少机会接受父亲杨月楼的亲授。他幼入北京著名科班“小荣椿”,习武生,师从名师杨隆寿、姚增禄、杨万青、范福泰等。他在科班时排名杨春甫,与叶春善、谭春富(谭小培)、郭春山、郭春元、冯春和等同科。根据《中国京剧史》(中国戏剧出版社)中朱家溍、江上行合撰的“杨小楼”一文(以下简称“朱文”)所记,杨小楼“十七岁出科搭班时正值倒仓,任武行,受排挤。”他十七岁时是1895年,然而潘侠风先生在其《“国剧宗师”杨小楼》(《京剧艺术在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一文(以下简称“潘文”)中说:“正当杨小楼学业日益进展的时候,在光绪十三年(1887年)小荣椿科班解散,刚刚11岁的杨小楼未及满科,即结束了科班生活。”这样,朱文与潘文所记的杨小楼离开小荣椿科班的时间前后相差六年之久,在此并列存疑。

杨小楼在嗓音“倒仓”期的搭班唱戏确实很不顺利,身材高大在戏班里成为他的弱势。他初在双奎班“打武行”(武戏群众演员),然后去天津投奔周春奎,搭义盛合班仍做武行“班底”。无论让他扮演“靠将”、打“英雄”,还是让他给主角配演“下手”,他在舞台上都是“鹤立鸡群”,高人一头,确显极不般配,他的身量要是演主角、站中间,倒是极合适的。当时有的老艺人批评他身段松懈,台风懒散,动作不紧凑,身形不够边式,说他的孙悟空戏显得笨拙,不像个美猴王,活像个大马猴,似乎一无是处。这让杨小楼看不到自己的前途,心灰意冷。幸有同行好友杨功、薛凤池、高福安、闫岚秋、许德义、郭际湘、范宝亭、茹锡九、迟月亭、何佩亭、岳春林、赵寿臣、朱湘泉、王玉吉等“三十六友”的鼓励、带动,加上俞菊笙先生收他为徒的帮衬,他立志求进,刻苦练功学戏,又经文人窦砚峰、魏匏公等指教声韵,杨小楼在艺术上突飞猛进。他在通县演《挑华车》,获好评,旋即赴津演出,亦得赞誉,开始出现走出低迷的苗头。

和其他很早就成名的演员比较,杨小楼成名的时间比较晚,而且他虽然在北京出生和学戏,却是先唱红于天津,这是不争的事实。1902年有“约角儿的”(经纪人)来接他去天津“下天仙”茶园演出一期,这时他已经将近25岁了。他在下天仙茶园上演的三天“打炮”戏是《铁笼山》《挑华车》和《艳阳楼》,尤以《艳阳楼》最为轰动,他那魁梧的身材,扮出姜维、高宠的大将之风让人瞩目,高登之相俨然一个称霸一方的恶少,他那响亮的嗓音,猛烈的开打,干净利落的动作,如同俞菊笙再现,一下子征服了天津的看客,奠定了他在天津舞台上的“红角”地位。

大约在1903-1904年间,他二十五六岁的时候开始享有盛誉。据京剧著名编剧家和活动家齐如山先生讲,“光绪庚子(1900年)前后”“小楼刚出头”(齐如山《谈四角·杨小楼》,《京剧谈往录·三编》第151页,北京出版社,以下简称“齐文”),“我与小楼相熟在光绪末年,彼时他已成名角。”(第59页)清光绪最后一年是光绪34年,即1908年,依照齐如山先生的判断,也许他比我推断的杨小楼“成名角”的时间还要晚些。

杨月楼离世时,将儿子杨小楼托嘱给好友谭鑫培,谭鑫培收其为义子,命名嘉训随谭家排名。为进一步提高艺术水平,一来他拜武生宗师俞菊笙门下求学,向俞菊笙学习《艳阳楼》《铁笼山》《挑华车》《晋阳宫》《金钱豹》《混元盒》等俞派名剧,羽翼更丰。二是回京后,他搭入谭鑫培的同庆社,谭老竭力提携杨小楼,安排他在自己的前边即“倒二”的位置演出,在“大轴”为谭鑫培配演重要角色,因此杨小楼在北京声名鹊起。

从学艺起历经十数年磨砺,杨小楼名满京津。他的成名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经过了坎坷与奋斗,在京津之间频繁历尽艰苦、勤奋挣扎,不断战胜自我、博采众长,才逐渐获得业界认可,收获菊坛殊荣。纵观他的成名,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促成:

  • 一是天赋智力和艺术条件,被齐如山先生称之其具有的“天才”、“遗传性”;
  • 二是有在天津成名的机缘,他得到天津观众的呵护、推崇与认可,是他成名的启动阀;
  • 三是得到谭鑫培先生的传授与提携,受到谭派文戏和武戏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 四是在其危难之际得到俞菊笙先生的救助,收入门下,有名师真传;
  • 五是基于以上诸项,1906年他被选入清皇宫的升平署,“一登龙门,身价十倍”。“据戏界人云,在宫中当差之角,在西太后面前,红人虽然不少,就最红的莫过小楼了”(齐文第146页);
  • 六是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对艺术有创新发展的意识,才能成就他稳坐武生第一把交椅和宗师的地位。

齐如山认为,就唱得最红和享名最大而言,清末至民国时期,杨小楼可算是武生第一名。但是如果统观京剧全局,1900年至民国初年,最红者应该是谭鑫培,民国以后最红者是梅兰芳,杨小楼只能屈居第三位。余叔岩虽然名气也很大,可是他的舞台生活较短,只能位列第四。丁秉燧在《菊坛旧闻录》(第45页,中国戏剧出版社,以下简称“丁文”)中记述:“以武生挑班的,清末有俞菊笙,为时并不太久。自民国以来,杨小楼就挑班以大轴出现了。除了民国六年(1917年)以前,谭鑫培晚年出演,杨小楼位居二牌。和梅兰芳、余叔岩合作时期,偶尔互挂头牌以外,杨小楼从民国元年唱到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他一直以武生挑班唱头牌了二十六年,这在梨园史上,占了特别的一页。”

然而正是因为杨小楼经历过这样的艰苦历程而大器晚成,才能让他后来的艺术生涯行稳致远,从艺之路基础牢固,终成国剧之大器,武生之宗师。

2.

>>>天津唱红<<<

上已述及杨小楼的成名与天津有密切的关系,他是先在天津成名,而后载誉回北京,之后才在北京大红起来。齐文“杨小楼”一章的第4节标题即为“天津是小楼的发祥地”,潘文在其文中也专列有“红遍天津卫 轰动北京城”的一节,说他走红天津以后回到北京,“经过杨功的推荐,杨小楼进‘宝胜和’,在‘庆乐茶园’演了几场,大受欢迎。”齐文说:“他去了一趟天津,于是名气便大起来。”齐文透露杨小楼在天津红起来纯属偶然。他来天津之前,收了两家戏园子的定金,两家都要他在自家的园子先唱,为此登报打起口水战。这一来天津观众都知道了有一位杨小楼,于是在他一旦演出时,观客趋之若鹜,要一看究竟。未见其人,其名先行,结果一演而红。不过,公正些讲,如果他舞台上的表现经不住让人看的话,他照样是决不会红起来的。让我们看如下史料:

据1904年4月28日(农历三月十三日)天津《大公报》刊登的广告记载:

紫竹林法租界 聚兴茶园

特请上洋 宝来坤班

上洋新到 头等名角 张少棠

超等坤角 由申来津 小兰英 小桂英

京都内城府 超等武生 初次来津 杨小楼

择 吉 登 场

其实,杨小楼此次并非是“初次来津”,在早于此前的十多年起,杨小楼已经多次到过天津搭班,但是过去他的身份都不是主要演员,没有机会出头露面,连登报上广告都没有资格。这次来津则以头路武生的身份堂堂正正地上了报纸,可见这时的杨小楼已经登堂入室了。因此,这可以视为杨小楼成名后的第一次到津献艺,聚兴茶园出于商业目的,为扩大影响,则用“初次来津”广而告之。

在上列四位名角来之前,聚兴茶园已有双盛合班在此长期演出,挂头牌的是孙(菊仙)派老生的好老双处。1904年4月9日至12日,聚兴茶园还请来谭鑫培、龚处(龚云甫)、郭蝶仙、王长林等,与双盛合班合作演出了4天。与杨小楼合作演出的除双处挑班的双盛合班,还有小兰英领衔的宝来坤班。

杨小楼这次在天津首次登场是1904年5月2日(农历三月十七日)晚场,当晚上演的剧目共八出戏,杨小楼在“倒二”以拿手的《长坂坡》“打炮”,大轴是小兰英演老生戏。演出的具体剧目和演员依次有:全班合演《五福堂》,杨春芳、刘永宽《百寿图》,小黑灯、小连仲《取洛阳》,王云霞、金镶翠《赠珠》,双处《状元谱》,张少棠、小幺六《双锁山》,杨小楼、刘吉祥《长坂坡》,小兰英、孙德宝、孙才宝《问樵闹府·打棍出箱》。

杨小楼首日登台用的名字是杨小楼,第二日演出开始改用“小杨猴”的名号挂牌,仍在“倒二”上演了勾脸武戏《金钱豹》,与他合作的主要配角有刘长林、刘艳廷(广告刊名如此,疑即刘砚亭)等。这一期杨小楼在天津聚兴茶园从5月2日演至5月9日,演出的剧目依次有《长坂坡》、《金钱豹》、《恶虎村》、《牛头山·带下书·挑华车》、头二三四本《水帘洞》、《铁笼山》、《招贤镇》、《贾家楼》。

杨小楼在天津一炮而红。时间不过一个月,1904年6月5日起,杨小楼仍以“小杨猴”之名又在天津聚兴茶园复出,第一出戏是《艳阳楼》。这次在聚兴茶园由宝来坤班与京都丹桂班两班合演,与他同台的主要演员有小兰英、小桂英、谭均培、张少棠、杨四立、刘艳廷、一阵风、刘吉庆、刘吉祥、刘长林、小幺六、十二红、孙九龄、朱玉康、龚云仙、十三红、十四红等,演员阵容非常强大。他主演的剧目有《艳阳楼》《八大锤》《招贤镇》《挑华车》《铁笼山》《大长坂坡》《金锁阵》《九妖上寿》《艳阳楼》《三义绝交》《殷家堡》《水帘洞》《收关胜》《黄龙基》《青石山》《朱仙镇》《征西》《混元盒》《金钱豹》《赵家楼》《盗御马》,共21出戏,演至6月22日。

杨小楼在天津声誉大振,势不可挡,天津戏园子对他一约再约,邀请不断。在与小兰英同班合作时,他经常是在“倒二”出场,通常是小兰英演“大轴”戏。与小兰英分开以后,他在天津的演出几乎都是“大轴”戏了,这也是他成为唱“大轴”戏的真正大角儿的重要标志。

1904年9月27日起,他受天津新开业的绘芳茶园之请,与庆华班合作开台演出。庆华班的主要演员有恩晓峰、牛春化、李鑫甫、白牡丹、曹宝峰、杨四立、盖奎官、冰糖翠、刘长瑞、刘长林、余玉琴、李成林、茹锡九、海棠红、尤金培、周春奎、张蕴秋、杨翠喜、天明亮、十六红、李小山、王才宝、英质臣等。杨小楼这时还在用“小杨猴”艺名,9月27日晚场他以《挑华车》“打炮”演“大轴”戏。此后他陆续演出了《闹昆阳》《大闹嘉兴府》《鸳鸯楼》《阳平关》《战宛城·割发代首》《白水滩》《青石山》《全本迷人馆》《恶虎村》《挑华车》《铁笼山》《淮安府》《艳阳楼》《金钱豹》《水帘洞》《长坂坡》《混元盒》《朱仙镇·八大锤》《贾家楼》《连环套》《剑锋山》《翠凤楼》《金山寺》《画春图》《八蜡庙》等25出戏,演出月余,至11月2日才离开绘芳茶园。

1904年成为杨小楼在天津大展身手之年,离上次不过20余天,1904年11月25日天津《大公报》又刊登出他将演出的广告:

侯家後街 万福茶园 同庆合班

特请 京都山陕姑苏超等名角

小杨猴 朱素云 周春奎 程全顺

刘玉斌 谭均培 徐天元 张长奎 孙福祥 小荷花 杨德奎 张聚才 马云龙 张益芳

择 吉 开 演

11月26日早场(下午)杨小楼应请以吉祥戏《大上寿》开场。当场演出的剧目和演员依次是:全班《富贵春》,姚凤山《渭水河》,小云仙、小桂仙《算粮》,谭均培、刘玉斌《花蝴蝶》,小荷花、银娃娃《喜荣归》,周春奎、张长奎《出祁山》,程全顺、银娃娃《双断桥》,朱素云、冯瑞龙《岳家庄》,“大轴”戏是小杨猴(杨小楼)、王才宝、韩乐卿《大上寿》。当天晚场靠后上演的部分剧目和演员有:刘玉斌、徐天元《八仙寿》,周春奎、叶六十《六国》,程全顺、马云龙《十万金》,朱素云、杨德奎《射戟》,小杨猴、谭均培、刘玉斌《收关胜》。

杨小楼这次在万福茶园与同庆合班只演了26日一天,27日起他仍在万福茶园演出,合作的戏班改为全顺合班,至12月24日晚场止,历时将近一个月。这期间杨小楼演出的剧目仍然是他过去在天津常演的剧目,只是比过去多了《骆马湖》和《包公案》,这两出戏是他过去在天津没有露过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从12月13日晚场到24日晚场,这些天其他剧目和演员轮换上演,而他连续每天演双出戏,前边他与刘长奎、范福太、曹宝峰合演《包公案》,最后他以《水帘洞》一剧“攒底”。在杨小楼的演出生涯中,他演双出戏的机会很多,可是连续不断地14天演双出戏,是极其罕见的,很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另外,他在一年当中四次受邀到天津演出,演出的时间期限从开始的一个星期,到第二次的半个月,再到第三、第四次的一个月,可以看出他在天津演艺事业的蒸蒸日上。

1905年1月2日起,杨小楼在天津位于闸口西的天仙茶园搭鸣凤班演出。当时天津有两个同名为“天仙茶园”的戏园子,一个位于闸口西,另一个位于袜子胡同,都是著名的演京戏的园子。鸣凤班的演员阵容非常强大,云集了南北名角,有小孟七、薛凤池、赛活猴、元元红、刘凤祥、一杆旗、白文奎、张七、刘永奎、小幺六、王永景、赵广义、范宝亭、海棠红、羊喜寿等。2日晚场杨小楼与张七、黄处、刘凤祥、刘永奎合作以《长坂坡》登台。后来陆续又参加进来恩晓峰、小兰英等,可谓名家荟萃,济济一堂,所以杨小楼与其他名家只能轮换演“大轴”戏,而且不能每天排上登台。他在鸣凤班所演的剧目与合作者,如与永棠、张七、王永景的《盗御马》,与一杆旗的《铁笼山》《恶虎村》《飞叉阵》《画春园》《天飞关》《神州擂》《罗四虎》《霸王庄》《艳阳楼》,与范宝亭、刘凤祥、王永景的《牛头山·挑华车》,与范宝亭的《朱仙镇·八大锤》《花果山》《艳阳楼》,与薛凤池的《八蜡庙》《阳平关》《溪皇庄》《迷人馆》,与刘凤祥等的《骆马湖》《霸王庄》,与小春来、刘凤祥的《金钱豹》《金锁阵》,与小孟七的《殷家堡》《嘉兴府》《长坂坡》《飞叉阵》,与王永景的《金水桥》,与小幺六、王永景、刘永奎的《战宛城》,与小孟七、薛凤池、一杆旗的《讲堂斗志》,与小春来的《赵家楼》,与白文奎的《黄鹤楼》《八大锤》,与王德义的《蔡天化》《艳阳楼》《金钱豹》,与史福奎的《青石山》,与黑灯的《贾家楼》《金钱豹》《金沙滩》《殷家堡》,与张七的《连环套》,与黄处的《长坂坡》,与白文奎、范宝亭、王德义的《盗御马·连环套·盗双钩》,与范宝亭、小孟七、小春来的《牛头山·挑华车》,以及他的《恶虎村》、《水帘洞》等。

以上史料充分证明在1904年时杨小楼在天津己经开始唱大抽戏、挂头牌了,所以,丁文所记“自民国以来,杨小楼就挑班以大轴戏出现了”,“杨小楼从民国元年……一直以试生挑班唱头牌”,显然比实际情况晚了约八年,所记是不全面不准确的。

这次他在天津闸口西天仙茶园的演出与以往比较有三个特点:

一是与他同台合作的南北京剧名家人数众多,其中不乏顶级的武戏同行,例如薛凤池、赛活猴、一杆旗、范宝亭、王德义等,难得有机会与这么多好角同班同台献艺,有的同一个剧目他分别与不同的演员合演,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二是这时的杨小楼27岁,同台者中有比他资历老、名气大的,可是他的演出多被安排在“大轴”位置,并且以他为第一主演,像小孟七、薛凤池等这样名噪一时的大演员都甘愿给他配戏,可见这时他的艺术地位深受同行的尊重;

三是与这么多知名演员同台合作,可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所以这期演出他有异常的发挥,拿出的剧目十分丰富。除了他经常上演的剧目悉数登场外,像《神州擂》《罗四虎》《霸王庄》《阳平关》《溪皇庄》《迷人馆》《嘉兴府》《金水桥》《讲堂斗志》《黄鹤楼》《蔡天化》《金沙滩》等十几出戏,都是以前他在天津没有露过的,总共约30余出戏。

这次他与这些演员们的合作是非常成功和愉快的。

有了以上的声誉和业绩,杨小楼的身价倍增。 1906年杨小楼入选为清皇宫昇平署的“外学”,开始成为内廷供奉,经常奉招在皇宫内演出,深得赏识。

3.

>>>挑班建园<<<

1910年杨小楼32岁,开始自组戏班,自行挑班挂头牌。

要成为全国名角,只停步于北方的京津一带还不行,一定要去江南的上海一显身手才行。1912年杨小楼接受吕月樵、白文奎邀请,携永胜社第一次到上海演出,7月24日在大舞台登场。朱文记“杨小楼首次赴上海,连演四十天,剧目不重复”,而潘文则记“民国元年初秋......杨小楼第一次赴沪演出......一直演到转年春末”。40天和初秋到转年春末的两种记录,时长相差半年有余。杨在上海所演“剧目不重复”,恐怕也只有40天才可能做到。

同年,盖叫天首次到北京,在文明茶园登台。京剧老生名家王琴生在93岁接受采访时讲过一段杨小楼与盖叫天的故事。盖叫天过去是不服杨小楼的,有一次他与杨小楼同台,一起演《薛家窝》,盖饰黄天霸。杨小楼一上场,人高马大,身材魁梧,盖身量矮小,吃亏,一下就被杨比下去了。开打时,杨的步子大,挪动一步,盖要挪动三步。经过这一回,盖叫天心服口服了杨小楼。朱文对此也有记述,该文引用梅兰芳转述盖叫天的话说:“当杨老板第一次到上海,我们武行都以为他就是好嗓子,好扮相,腰腿功夫不见得比我强,要讲翻,大概比不过我。头一天打炮,《青石山》,我的大马童,钱先生(金福)周仓,他们两人那一套【四边静】曲牌中的身段,那份好看是我能想到的。惊人的是踢九尾狐的‘抢背’,这一踢的时候,他自己的靠旗都扫着台板了,就这一下,后台武行全服了。他演《水帘洞·闹海》那一场,在曲子里的跟头翻得那份漂亮,落地那份轻,简直像猫似的,我是真服了。”

上海之行,让杨小楼大开眼界,回到北京后,他接受新事物,1913年他除了要组建喜庆和戏班之外,还受上海现代化戏院的影响,开始筹建北京的现代化戏院“第一舞台”,该戏园是由杨小楼与姚佩秋合建的。1914年(陈洁编著《民国戏曲史年表》记为1912年)杨小楼的戏班与李玉贵的“鸿庆班”合并。“鸿庆班”由李玉贵(玉福)承办,聘王玉甫领班,常演于北京广和楼。两班合并后演于刚落成的北京“第一舞台”。6月5日开张纳客,曾上演《镇潭州》《嫁妹》《群英会》《蟠桃会》《金钱豹》《金锁阵》等戏。1916年12月至1917年1月,朱幼芬成立的桐馨社和梅兰芳先后演于杨小楼所在的北京第一舞台。杨小楼为了提携梅兰芳,5月12日在梅兰芳新编的四本《春秋配》中饰演张衍行。

1919年9月9日起,杨小楼领衔再次到上海,假天蟾舞台演出,同行并演出的有谭小培、尚小云、白牡丹,时有“三小一白”之称,轰动剧坛,杨小楼主演了《长坂坡》《连环套》等拿手好戏。

1921年12月,杨小楼与梅兰芳联合组成“崇林社”。杨、梅二字偏旁都是木字,二“木”为“林”,故名之“崇林”。他们新排齐如山改编的《霸王别姬》,杨饰项羽,梅饰虞姬,于1922年2月15日在北京第一舞台首次上演,一炮而红,成为经典之作。杨小楼因此首开武生演这出戏中项羽角色的先河,为后世留下范例。1922年5月29日起,梅兰芳、杨小楼、王凤卿三大头牌率筱翠花、郝寿臣、王长林、姜妙香、姚玉芙等一行赴上海,应邀演于天蟾舞台,在上海首演《霸王别姬》。

1922年12月末,杨小楼领衔组建起“松庆社”,演于北京华乐园、开明戏园等。除有传统戏的演出以外,该戏班还排演出《东昌公主》、《元宵迷》、《情天冰雪》(《飘零泪》)等新戏。参加该班演出者曾有林颦卿、白牡丹、德珺如、刘景然、钱金福、许德义、王长林、程继先、九阵风、谭小培、雷喜福、谭富英等。该戏班1932年解散,历10年,不为多见。

1927年9月1-8日,杨小楼、梅兰芳联袂演于天津新明戏院。1929年2月23-26日,杨小楼、尚小云在天津新明戏院合作演出《长坂坡》《回荆州》等。1934年9月,杨小楼在天津继演出新编戏《陵母伏剑》后,在春和大戏院演出了另外两出新改编的戏《坛山峪》和《甘宁百骑劫魏营》,是宣传爱国思想,号召国人英勇抗敌的进步剧目,社会反响强烈。

1928年9月20日,杨小楼正在上海,日本著名演员市村羽左卫门在上海慕名拜访杨小楼先生。杨小楼宴请市村羽左卫门,邀请曾留学日本的欧阳予倩以及上海当地名士麒麟童作陪,宴请后一起到天蟾舞台观看京剧《封神榜》。

1929年2月23-26日,杨小楼在天津明星戏院与尚小云合作演出《长坂坡》《回荆州》等。1931年2月4日,梅兰芳设家宴招待美国电影明星范朋克,邀请杨小楼、余叔岩、尚小云、程艳秋、荀慧生出席作陪。4月13日,杨小楼在天津演出新编戏《陵母伏剑》,借古喻今,宣传爱国思想。1934年9月,杨小楼在天津春和戏院演出《坛山峪》(又名《姜维智取邓艾》)和《甘宁百骑劫魏营》,增补大段道白内容,鼓动宣传抗击日本侵略的主张。1936年春,杨小楼等参加梅兰芳收北京富连成社学员李世芳、毛世来、李元芳、刘元彤、张世孝为徒的拜师仪式。

1937年春,杨小楼与梅兰芳在天津合演《长坂坡》《霸王别姬》,这是杨小楼先生最后一次在天津的演出。1938年春,杨小楼先生与世长辞。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赵绪昕,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中国戏剧家协会天津分会、戏曲文学学会、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天津市社科联 会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