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美术学院2018届博士研究生成果展

 xiaojun6768 2018-11-26

2018届博士研究生成果展于5月23日—31日在西部美术馆A馆展出,攻读博士学位意味着对人类知识探寻和文明积淀的不断突破,人生学历教育行将结束之际的这次汇报展览,是踏上社会征程前的最后检阅。展览中或是对史论的专攻,或是理论与实践的并重。既有发现问题的意识,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逻辑表达的缜密,都是对艺术创造与艺术认知的理性追问、深度思考和开拓创新,承载着西安美术学院博士培养的希望。

西安美术学院2018届博士研究生成果展展览介绍

展开剩余96%

序号

姓名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展览地点

1

王珊

美术学

黄土画派及西部画风研究

西部美术馆A馆一层

2

于静芳

美术学

黄土画派及西部画风研究

西部美术馆A馆一层

3

卢珊

美术学

中国画人物理论与创作研究

西部美术馆A馆一层

4

王名峰

美术学

中国古代雕塑文化学研究

西部美术馆A馆一层

5

周卫华

美术学

中国画山水理论与创作研究

西部美术馆A馆负一层

6

张向辉

美术学

中国油画与传统文化研究

西部美术馆A馆负一层

7

张燕

美术学

中国油画与传统文化研究

西部美术馆A馆负一层

8

张华洁

美术学

油画理论与创作研究

西部美术馆A馆负一层

9

张超

设计学

建筑遗产保护与文化生态环境研究

西部美术馆A馆负一层

10

高蕾

设计学

装饰艺术理论与创作研究

西部美术馆A馆负一层

11

孙常吉

美术学

中国古代雕塑文化学研究

西部美术馆A馆二层

12

于若溪

艺术学理论

中国画花鸟理论与创作研究

西部美术馆A馆二层

13

马丽娜

美术学

中国美术精神研究

西部美术馆A馆二层

14

卢攀攀

艺术学理论

中国美术精神研究

西部美术馆A馆二层

15

冯琳

艺术学理论

中国艺术与考古研究

西部美术馆A馆二层

16

陈磊

艺术学理论

周秦汉唐美术史研究

西部美术馆A馆二层

17

王陆健

艺术学理论

中国美术史论研究

西部美术馆A馆二层

18

徐志君

艺术学理论

中国美术史论研究

西部美术馆A馆二层

19

邓渭亮

艺术学理论

中国设计理论研究

西部美术馆A馆二层

20

冯大庆

艺术学理论

当代艺术批评与策划

西部美术馆A馆二层

作品欣赏

(参展作品欣赏第一期)

实验艺术系

1

姓名:卢珊

专业:美术学

研究方向:中国画人物理论与创作研究

导师:贺荣敏 教授 应一平 教授

作品说明:

这组毕业作品的名字叫《行云梦间》,行云使人联想到王维的诗: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借用了《终南别业》中的诗句,但作品中并没有隐士思想,只用“行云”这一元素将整个系列作品串联起来。

我在每幅作品中安排了不同的角色,而这些角色又是我内心的投射。我用新的空间结构,新的交错方式,新的图像建构,新的形象角色,来反映20岁左右女孩对生活、生命的态度;对爱与被爱,救赎与被救赎的理解;以及生活本身在女孩身上所反映出来的面貌。这即是我对“女孩”的理解,也是我对自身生活的向往与修行。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沉浸在一种自然而然的纯净状态,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出一种“纯净”的样貌。于是我将女性的思维方式带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去,用女性思维的角度去理解世界,去细腻和敏感地描绘一个场景,一个画面结构。我觉得绘画是凝固了很多瞬间,很多情感在一起的呈现。我一笔一笔用漫长的时间去绘制,观众欣赏一幅画也是一个漫长的凝视过程,凝视能够更多地接近精神世界,所以我会尽量将物象刻画的精致,刻画的“有看头”,让观众尽可能长时间的来凝视作品,让作品本身也尽可能的“美”。我会把每一幅作品绘制的战线拉的相对长,让自己有时间去思考和感受画面背后的东西。

作品《听暮蝉》和《观夜静》表达的是一种救赎与被救赎的关系,女孩化身成九色鹿,倚靠在小马背上,小马的眼神是无助和悲切的,在善良的感化下它会重新振作起来,积极地面对世界与生命;之后小马长大了,自己强大的身躯又成为了女孩脆弱时的倚靠,这是一个美丽的梦,这美丽的梦同样映照着现实。施与善心又收获善心,将善良这种本身就具有美感的情感与美术创作的美感结合在一起,绘制成作品,期望能够用最单纯的初衷打动观众。

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来表现一种“善良”,一种爱,这种善良不仅仅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更多的存在于人与生命,人与自然,人与生态之间,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用善心关怀他人,关怀生命,关怀自然,自然才会回馈给我们更多的善良与美好。

《行云梦间·听暮蝉 》80×80cm

绢本设色 2017年

《行云梦间·思凡竹》 50×85cm

绢本设色 2017年

《行云梦间·翕》 50×85cm

绢本设色 2017年

《行云梦间·寻寻觅觅》 50×85cm

绢本设色 2017年

《夜来沉醉卸妆迟·人悄悄》 45×45cm

绢本设色 2017年

国画系

2

姓名:于静芳

专业:美术学

研究方向:黄土画派及西部画风研究

导师:刘永杰 教授

作品说明:

丝绸之路新疆段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我出生在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对这里的风土人情比较熟悉,所以画喀什就是在表现故乡之美。喀什地区汇集了众多民族,三大宗教都在这里留下痕迹,胡姬美人、民居、日常用品或多或少都体现了各种文明交汇留下的印记与遗传密码。

叶尔羌之窗: 我的故乡莎车古称叶尔羌,这幅作品的主题是纪念十二木卡姆音乐套曲的整理与编撰者、叶尔羌汗国的王妃阿曼尼莎汗。充满伊斯兰风情的白衣少女抱胸低头,虔诚回忆阿曼尼莎汗的音乐与诗歌,背景是叶尔羌汗国王陵建筑的花窗。

帕米尔之花:这套作品表现帕米尔高原上的坚韧、美丽的塔吉克女人。塔吉克民居装饰着花朵、日常用品装饰着花朵、女人们的服装上也缀满花朵。这里是花儿的世界。

《帕米尔之花 》 60cm×238cm×6 2018年

《叶尔羌之窗》 220cm×108cm 2017年

雕塑系

3

姓名:王名峰

专业:美术学

研究方向:中国古代雕塑文化学研究

导师:石村 教授

作品说明:

雕塑《泥的纪念碑》1.5X1.5X2米,玻璃钢仿铜,2018年,用身体与泥之间的互动作为雕塑的创作过程,用身体在泥板上的运动,突出泥这种材料所呈现出的物理特性,最终用纪念碑的形式固化下来,表达对物的致敬。

雕塑《通天塔》2X2X6.8米,玻璃钢仿铜,2017年,用身体与泥之间的互动作为雕塑的创作过程,用身体把泥块附着在立杆上所能达到的最高处,将反复推送泥的行为过程中所留下的痕迹作为雕塑语言。

雕塑《我用身体做了一件雕塑》6X2.5X0.15米,玻璃钢仿铜,2018年,用身体与泥之间的互动作为雕塑创作过程,用身体测量出的最大维度与用泥块推积出的痕迹构建出一个诗意的现场,最终以雕塑的形式展现。

《通天塔》 2X2X6.8米 玻璃钢仿铜 2017年

《泥的纪念碑》 1.5X1.5X2米 玻璃钢仿铜 2018年

《我用身体做了一件雕塑》 6X2.5X0.15米

玻璃钢仿铜 2018年

油画系

4

姓名:张燕

专业:美术学

研究方向:中国油画与传统文化研究

导师:潘晓东 教授

作品说明:

作品取材于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一个点——城市雾霾,这是作者近些年来所关注的一个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环境恶化的担忧与面对被污染的空气的忧虑。

《无法呼吸之痛之一 》 120cm×240cm

《无法呼吸之痛之二》 120cm×240cm

《无法呼吸之痛之三》 120cm×240cm

《无法呼吸之痛之四》 120cm×240cm

《无法呼吸之痛之五》 120cm×240cm

国画系

2

姓名:王珊

专业:美术学

研究方向:黄土画派及西部画风研究

导师:陈国勇 教授

作品说明:

释题

创作思路来源于黄宾虹观察方法上的启示,作品以夜华山为创作母题,阐释早中期山水画艺术审美创造“取象”的意义。

解意

探寻自然的“真实”—-艺术的“真实”-—意象的“真实”。“于极静处叩问生命的律动,于极黑暗中洞察生命之幽微,于极沉实处见出极虚灵”。千古寂寥,照见人的内心。

《月移壁》系列一 116cm x 270cm 纸本 2018年

《月移壁》系列二 142cm x 220cm 纸本 2018年

展览现场一

展览现场二

油画系

2

姓名:张向辉

专业:美术学

研究方向:中国油画与传统文化研究

导师:王胜利 教授

作品说明:

我的作品一直是在从写实到表现再到抽象然后重返写实的探索中进行实践,这来源于内心既有再现生活的渴望也有突破形体和材料限制的欲望。艺术形式的表现既要依附于一定的材料,但又不能完全被材料所限制,其中对自由的向往是不变的追求,而“中国精神”的外化表达则贯穿始终。

《市场之一》 油画 185cm x 89cm 2015年

《市场之二》 油画 185cm x 89cm 2016年

《郑州·前进路伊河路》 油画 185cmX89.5cm 2015年

《微风》 油画 200cmX100cm 2014年

《瀚》170cmX101cm 宣纸 油彩 2014

《惊蛰》 宣纸油彩 170cm x 98cm 2014年

《渺》 宣纸油彩 164cm x 87.5cm 2014年

《悠》 宣纸 油彩 167cm x 87cm 2014年

展览现场

公共艺术系

2

姓名:高蕾

专业:设计学

研究方向:装饰艺术理论与创作研究

导师:任焕斌 教授

作品说明:

《Forever》:永远到底有多远?肥皂与盐都是遇水渐逝的命运,如果时间是条河,纵使遍体篆刻Forever,永远到底有多远?

《礼物》:艺术出现在语言所不能到达的地方,当语言不能表述清楚,也许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言保持作品的沉默才是最好的方式。如果一定要表述,我只能说,当一份捆绑着粉红丝带的礼物被展开,当奶油变成了含有苦涩的盐巴,当其中暗藏钉刺的伤害,当鲜花随时间枯萎,当孩童般可爱的造型被树脂的虚假掩藏,当蛋糕变成一排照见诸般真实容颜的灯泡,这又是一份怎样的“礼物”?

《Forever》 作品材料(肥皂、盐)

《礼物》 作品材料(陶瓷、钉子、鲜花、树脂)

《秘密》 综合材料

《涉渡之身》 雕塑 长60cm x 宽40cm x 高20cm (3件)

漆艺 高120cm x 宽45cm x 深5cm2017

《欲望都市》 2漆艺 63cm高 x 42cm宽 x 47cm深

《未来考古学》 综合材料 2017

展览现场一

展览现场二

国画系

姓名:周卫华

专业:美术学

研究方向:中国画山水理论与创作

导师:王晓 教授

作品说明:

事物中都能提炼出美妙的“元素笔墨”,我偏爱较平面的形式结构,尽量实现这些元素的单纯统一。它们大都取材于秦岭山石树木。

《象山》 国画山水,纸本水墨,180cm×97cm,2018年,

本幅作品主要取材于大散关山石。

《冬林》国画山水,纸本水墨,180cm×97cm,2017年,

本幅作品主要取材于冬春交际秦岭北麓的丛林。

《黄河石林》国画山水,纸本水墨,180cm×97cm,2018年,

本幅作品主要取材于甘肃景泰黄河石林。

《秦岭(一)》国画山水,纸本水墨,180cm×97cm,2018年,

本幅作品主要取材于秦岭山石。

《影山系列(一)》国画山水,纸本水墨,138cm×69cm,2016年,

本幅作品主要表现逆光下的山石背影伟岸的一面。

《象山》 国画山水 

纸本水墨 180cm×97cm 2018年

《冬林》 国画山水 

纸本水墨  180cm×97cm 2017年

《黄河石林》 国画山水 

纸本水墨 180cm×97cm 2018年

《秦岭(一)》国画山水

纸本水墨 180cm×97cm 2018年

《影山系列(一)》 国画山水 

纸本水墨 138cm×69cm 2016年

展览现场

实验艺术系

2

姓名:张华洁

专业:美术学

研究方向:油画艺术创作与研究

导师:郭北平 教授

作品说明:

抽象与现实是当代艺术的一体两面。

现实生活显然是真实具体的。对我,对一个艺术家来说,生活也可以是抽象与形而上的。

艺术创作聚焦又耗散于现场、作者、媒介、观众,是社会发展对观念艺术提出的要求。

从《张华洁画周边的人》一年千张街头人像采集和互动现场,到公共场合的《行走的人》的行为绘画系列,都是对我所提出的“视觉场”艺术的持续实践。

这一艺术探索试图提出和回答艺术和生活、个体与群体、观念与行为、社会与文化,人性与环境等相关问题。

新的形式语言是视觉的,也是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与精神中的反映。艺术是艺术家对生活的个体认识和可分享的严肃态度。它要有陌生感和唯一性,也要有互动与公共的方向,这是一种艺术的分析、分割,与综合、聚集。

《行走的人:之一》 

丙烯亚麻布 180cm×150cm 2018年

《行走的人:之二》 

丙烯亚麻布 250cm×200cm 2018年

《行走的人:之四》 

陶瓷混合材料 15cm×12cm×9cm 

长223cm×宽110cm 2018年

《行走的人:之八》 

丙烯亚麻布 200cm×400cm 2018年

《行走的人:之九》 

丙烯亚麻布 200cm×400cm 2018年

展览现场一

展览现场二

展览现场三

建筑环艺系

姓名:张超

专业:设计学

研究方向:城市遗产保护与文化生态研究

导师:吴昊 教授

作品说明:

展板一:

整个设计方案分为六个部分来展示,以总——分方式表现。总体上系统地对遗产点概括、现状和展示方案目标进行分析梳理,寻找整治的核心点。然后分别对遗产的三个主要部分的整治和设计的细节做详细的陈述。

展板二:

遗产区域概括是宏观地介绍了它的地理和文脉。2014年7月31日下午,台山市委召开台山市“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第一次会议。自此,前期的田野考察工作就紧张的开始了。先后挖掘出遗产点在国家历史和国家战略上的意义价值,完成好遗产区的环境整治和展示设计,进一步彰显遗产点独特的经济贸易和宗教特点,突显它在整个海丝遗产链条中的特点,可以更好的突出遗产区的综合价值和保护意义。

申遗项目总指导、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代表安磊表示,从全国申遗设定来讲,上川岛有着独特的价值:上川岛是当时民间海上贸易点,也是大航海时代由欧洲开辟到中国的第一贸易点。从这一点来说上川岛的申遗价值是不容置疑的,在“海丝”申遗中有独特的位置。

展板三:

2015年9月,我跟张国雄教授第一次考察上川岛遗产区,这也是设计团队正式组建的日子。当时的遗产总体现状是非常不乐观的。为了配合申遗工作,2015年7月,遗产区才是台山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实是县级保护单位,因为台山的级别是县级市)。当我进入遗产区收集材料时,天主堂遗产全部被3米高的荒草覆盖,道路也已经残破,被杂草覆盖,大洲湾被乱石垃圾覆盖,无法看到本貌。

因为前期的荒废没有保护,遗产点的现状非常不理想,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在随后的一个月中,我多次考察了遗产区的全貌,分析并寻找出遗产点所存在的具体问题,明确下一步的设计方向!遗产总体现状的考察是设计前期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的成效依赖于细致的现场调研,包括遗产区田野考察、渔民走访、史料检索等,五邑大学广东华侨研究中心的张国雄教授对遗产区的史料挖掘,对于我的调研和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板一

展板二

展板三

展板四

展板五

展板六

展览现场一

展览现场二

2018届博士研究生成果展于5月23日—31日在西部美术馆A馆展出,欢迎广大艺术爱好者前来观展!

- THE END -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