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教常识初识180问(171-180)

 愚人道缘 2018-11-26

171、问:韩湘子传略如何?

答:唐时人,姓韩名湘,吕洞宾度之学道成仙。《酉阳杂俎》载,其为韩愈宗侄,性狂放,能奇术。湘欲度其叔愈,曾在初冬时数日内令牡丹花开数色,每朵又有 诗一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之句。愈不悟,湘乃别去。后愈以谏迎佛骨事,贬剌潮州,别家赴任,途经蓝关,值大雪,马惫于道。湘忽至,愈悟 曰:“子言验矣”!然志忠于君,终不欲随湘学仙。此为韩湘子度叔之事略也。

172、问:李铁拐事迹如何?

答:李铁拐也称“铁拐李”。姓李名玄,曾遇太上老君而得道。一日赴李老君之约于华山,属其徒曰:“吾魄在此,倘游魂七日不返,方可焚吾魄也”。后徒以母 急病迅归,六日即化之,李至七日归,失魄无依,乃附一饿殍之尸而起,蓬首垢面,坦腹跛足,并用水喷倚身的竹杖,变成铁杖,故名。

道教常识初识180问(171-180)

173、问:曹国舅得道之事迹如何?

答:姓曹名景休,宋徐州人。据《续文献通考》云:“曹国舅宋曹太后之弟,因称国舅,学道山岩间,遇钟离权吕洞宾辈,引入仙班”。一日吕祖同钟离权问曰: 闻子修养!所养何物?对曰:养道!曰:道何在?曹因指天。曰:天何在?曹又指心。二祖笑曰:天即道,道即心,子见本来矣!遂授以修真秘旨,令其修炼,未几 道成,二祖来引之去。

174、问:蓝采和之行略如何?

答:蓝采和是唐时逸士,常着破烂衫,夏则加絮,冬则卧雪,气出如蒸,时携篮唱踏踏歌于长安市,歌词多神仙意。其踏歌云:“踏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 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到碧落,暮见苍田生白波。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后得钟离祖师度引,在濠 梁间酒楼,酒醉乘鹤仙去。

道教常识初识180问(171-180)

175、问:何仙姑是何出处?

答:何仙姑名琼,为唐广东增城女子,住云母溪。年十三,随女伴入山采茶,俄失伴独行,迷归路。见东峰下一人,修髯绀目,冠高冠,衣六铢衣,即吕祖也。仙 姑亟拜之。吕祖与一桃曰:食此尽,他日当飞升,不然只居地中也。仙姑仅食其半,祖指以归路。仙姑归,自谓只一日,不知已逾月矣,自是不饿,无漏。洞知人事 休咎,后尸解去。此为何仙姑得吕祖度化而成道之事也。

176、问:扁鹊是何来历?

答:扁鹊是我国古代的名医,《史记》称其姓秦,名越人,春秋渤海莫人(今河北任邱)。他精通医道,闻名天下,被誉为神医。因医术神奇,医德高尚,遂被封为药王。祭祀扁鹊的药王庙(含墓)在河北任邱。

道教常识初识180问(171-180)

177、问:孙思邈是何来历?

答:药王中最有名的是唐代神医孙思邈。《旧唐书》说其为京兆(今陕西耀县)人。北周宣帝时,居太白山修道,后期隐居终南山,行医济世。著书《备急千金要 方》,北宋崇宁二年,赠封为“妙应真人”。孙思邈擅长阴阳术,主张治病必须“天人合一”,认为“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人亦有“四肢五脏,一觉一寝” 与之相应;天转运,“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为霜雪,张而为虹霓”,谓此为“天地之常数也”,人“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营)卫,彰而为气色,发 而为声音”,称此为“人之常数也”。二者相结合,“阳用其神,阴用其精,天人之所用也”。提倡“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圣德,辅之以人 事”,最终使“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后人以此理论治病,救活了许多人,德荫后世,享龄一百二十余寿而羽化归真,因此后人尊称他为“药王”, 又称之为“真人”。

178、问:张三丰是何来历?

答:张三丰本为宋、明间道士,名通,字君实,号玄玄子,因为他平时不修边幅,人们又称他“张邋遢”。据《王征南墓志铭》和《宁波府志》称,北宋时的张三 丰北赴汴京的一个晚上,梦见真武大帝降临,传授给他一套奇掌神拳。第二天早晨,正好有一群强盗打家劫舍,张三丰便用此拳打败了这伙强盗。此后,他来到武当 山继续修炼拳法掌诀,并将所炼之术定名为武当内家拳,不久便以此闻名于世。明英宗天顺三年(西元1459年)封其为“通微显化真人”。明世宗加封为“清虚 玄妙真君”。

道教常识初识180问(171-180)

179、问:道教里对龙是怎么解释的,对“神通”是怎么解释的?

答:龙是中国传统的四灵之一,后被佛教借用为护法的八部众。而且传统上的龙与神仙及神话传说一般都是分不开的。

神通,本来是形容通神的本领,后来引申为一些外显的法术。神通不过是修行大道中的副产品。这些不是目标。所以道教认为只专门修行神通的人是术士,而这种偏离大道而专修神通的方式称为旁门。

180、问:道教的现状如何?

答:目前全国各地正式开放的道教宫观有五千多处,全真派和正一派道士约三万余人,普通信徒的人数则难以统计。道教界有自己的全国性组织——中国道教协 会。各地还成立了许多地方性的道教组织。在北京有中国道教学院和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各地也设立了一些道教教育和研究机构。中国道教协会办有《中国道教》 杂志,一些省市道协和宫观也办有道教刊物。改革开放后,道教界举行了数次全真派传戒和正一派授箓活动,使道教的传承按传统的仪轨有序进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