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家庭教育免费家长学堂 第四十六讲:不当的方法

 木香草堂 2018-11-26

 

 

中华家庭教育免费家长学堂

第四十六讲:不当的方法——打骂

编写:郭永文   整理:孙倩

主讲:孙倩

    案例:儿子为何杀父亲案件反思(于俊卿)
父亲被人杀死,母亲服毒自尽,一个家庭在瞬间解体。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杀人凶手竟是死者的亲生儿子,在其主动报案自首后,对这一切供认不讳,并请求法庭对自己重判,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儿子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
案例回放
    2009年7月19下午,范中良得知父亲范庆朋因琐事殴打母亲于彩田,在家中与父亲发生争执,并于第二天早晨再次发生争执后,用水果刀在其父亲胸部猛刺数刀,母亲不但不予制止,反而手持铁锤砸向丈夫的头部,致使父亲心脏破裂、肺破裂、造成大失血,合并颅内损伤而死。范中良在报案前唯恐父亲醒过来,又用刀割断其喉部,然后才放心报案。
案例思考:
    范中良为什么会如此残忍地杀害自己的亲生父亲?父亲范庆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事件原因:
    范中良杀死父亲的理由很简单,就是让母亲解脱。
    原来范庆朋游手好闲,对家里人感情淡漠,对家庭缺少责任,并有外遇,对母亲于彩田经常殴打虐待;对儿子的教育非打即骂,认为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要求儿子考取名牌大学,致使范中良压力过大,成绩不尽人意,补习一年后才考上一所专科学校。因此,范中良被父亲斥为废物,招致更为凶猛的打骂,最终导致范中良得了抑郁症,上学时就有过轻声的举动。
案例调查:
    用范中良妹妹的话说,父亲经常在范中良吃饭时进行打骂,使得范中良一边哭一边吃,母亲实在看不下去,就从中劝说,但是父亲范庆朋总是连妈妈一起打;范中良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中……
    通过辩护人的问话,我们得知范中良在案发前,曾经劝母亲跟父亲离婚,但是看母亲没有离婚的意思之后,又想跟父亲谈谈,让父亲做出改变对母亲的态度,然而在得到父亲蛮横、粗暴的拒绝后,想到母亲今后就会长期受到父亲的虐待,冲动之下动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
案例启示:
    范中良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听起来大逆不道;范庆朋被儿子杀死,看起来咎由自取!但是留给我们的思考却不是评论“谁是谁非”这么简单,范庆朋的死,最终是死于家庭教育的失败!
    我国民间有句老话,“一辈子好妻,三辈子好子。”这句话的本意是:娶一个好媳妇,到第三代上才能显现出好的教育来。看起来似乎是说娶一个好媳妇的重要性, 当然也就是母亲在家庭中的作用,但真正的含义却是体现了家庭教育的传承性。也正验证了顾晓鸣老师所说的,学习家庭教育是几代人享用不尽的充电之旅。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经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身教育,这个教育过程来不断的完善自己,而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因为他直接影响着我们自身的教育素养。
    从本案中我们看出:想当初,范庆朋作为一个受教育者,他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好的家庭教育,在社会化过程中也存在着重大缺陷,导致自身的教育素养极低。所以成家后在家庭中缺少责任感和道德感,没能尽到一个丈夫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反而成为家庭中的暴力统治者;作为施教育者,范庆朋不仅没有为儿女做出好的榜样,更不能对儿女实施好的家庭教育,对儿子非打即骂,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模式,不仅没有像他预期的那样,培养出一个“孝子”,最终却让儿子亲手把他给杀了。
    家庭教育的基础是尊重孩子,前提是了解孩子,更重要的是给孩子一个绿色的家庭教育环境,父母以自身的行为影响着孩子,这样才能使孩子才健康的成长!
    正如公诉人最后所言:家庭本应是温馨的港湾,而不应是暴风雨的天空;父亲本应是子女的依靠和保护神,而不是恐惧的代言人;丈夫应该是妻子的呵护者,而不应是随意打骂的施暴者。
    可怜范中良最终成为上一代家庭教育失败者的牺牲品,真的是让人一声叹息!
打骂多是家长在感情失控时采取的非常教育手段,这种手段刺激程度大,有震慑作用,在短期内具有一定的警诫功能。在中国教育史上家庭教育,私塾教育都曾普遍地使用过这种手段,封建统治者甚至把它延用到公堂上做为惩教手段而被法律化。正因为它有着历史性、普及性和法律认可性等特点,所以人们往往看不到的有害性和教育效果的表面性、短期性。事实上,成才也好,建功立业也好,起作用的从根本上讲都是打骂之外的有益的教育而不是打骂。他们看到的只是一种假象。
    打骂之所以是一种不当的教育方式,主要因为以下几点:
    ①打骂多是教育者感情失控状态下实施的失度的教育手段。其刺激的作用大于教育的作用。孩子做出的心理反应多为畏惧、怨恨、抵触、对抗或委屈、后悔等,而不是对错误的性质、原因、危害的认真剖析,更不能促使孩子进行触及实质的深沉反思和自我裁判。恰恰相反,这种刺激所激起的复杂的心理反应常常会栓塞家庭教育的渠道,减损而后补充的教育效果。“鞭打之下,不以反之教”(《孔子家语?六本》)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②孩子犯了错误,特别是暴露之后,大多数会产生悔恨心理。这种悔恨是他们剖析错误,进行正确自我评价的开始。能否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反省过程并提高其反省质量,是他们能否知错、改错的关键。而打骂常常发生在他们反省活动之前或开始阶段,这就中断了他们自身的内心谴责和剖析错误的过程,且用外来的错误的教育手段取代了起根本作用的内在的内戒教育,结果当然是失败的。
    ③打骂会使孩子(尤其是儿童和少年初期的孩子)因畏惧而力图掩盖错误、推卸错误甚至撒谎。据统计,在家里有撒谎习惯的孩子一般都与家长的粗暴和粗暴教育有关。对于少年晚期以后的孩子,家长的打骂教育很容易激起他们诸如争吵、出走、自我封闭等反抗行为,严重的还会扭曲他们的性格,泯灭对生活、进步的积极态度。鲁迅曾深刻地批评这种打骂教育,他说:“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而至于扑打,使他畏葸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上海的儿童》)有的孩子在遭家长痛责之后产生“毁给你看”的自毁式报复心理,而一旦产生这种心理和行为,他距犯罪的边缘也就不远了。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戒是体罚的反对者..戒没有见过一个家庭施行体罚会有好处的。”(《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柯的话说得对,因为古今中外确实还没有人能举出纯系打骂而使受教育者转变并成才的典型事例。

http://www./kcms/blog/vblog?b_id=158195&u_id=451

 中华家庭教育免费家长学堂  第四十六讲:不当的方法——打骂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