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家庭教育免费家长学堂 第十九讲:教育犯错误孩子的艺术

 木香草堂 2018-11-26
中华家庭教育免费家长学堂  第十九讲:教育犯错误孩子的艺术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中华家庭教育免费家长学堂 第十九讲:教育犯错误孩子的艺术

编写:郭永文    整理:周玉萍

主讲:周玉萍

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

家庭教育咨询专家

家庭教育高级顾问

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

中华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

黑龙江家庭教育学会理事

 

教育犯错误孩子的艺术

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会看到孩子发生错误,孩子第一次犯错误,家长能平心静气地妥善处理,已经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如果孩子屡犯错误,家长仍然能保持理智和克制的态度就更加困难。尤其是那些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孩子进行打骂的家长,也屡见不鲜。

一项家庭教育调查结果显示,90%的家长承认正在打或打过自己的孩子。这些70后、80后,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表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尽管他们不愿意也不舍得用“打”的方式来解决,但在孩子犯错误,反复说教无用的情况下,“气得发狂不得不打”成了他们最无奈的选择。一些家长对此提出疑问,当孩子越过界限说教无用时,家长们该怎么办?是选择不打任其发展,还是打了暂时收效?用什么心态什么方式去教育孩子?早教专家说,“任何处于狂热状态下的打骂不管出于何种原因,一定是错的。”
  父母打孩子往往出于一时冲动,大多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但却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使孩子产生不良心态和心理偏差。儿童心理医生认为,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出现以下一些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
 
  一、 说谎 
  有的父母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就开始说谎,被父母发现后,有可能打得更重,那么下一次孩子就更不敢说实话。如此造成恶性循环。 
  二、 懦弱 
  如果孩子经常挨父母的打骂,时间一久,孩子从心里对父母就会产生恐惧和疏远,不论心里愿不愿意,都不敢违抗父母的命令,只有乖乖服从。在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会惟命是从,精神压抑,将来在学习上也会很被动。 
  三、 孤独 
  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自认为“低人一等”,不愿意与人交往。性格孤独、沉默。 
  四、 固执 
  父母动不动就打孩子,会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有的孩子还会用故意捣乱以示反抗,存心让父母生气。有的孩子越打越不认错,越加倔强固执,甚至用离家出走来与父母对抗。 
  五、 粗暴 
  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在家里挨父母打,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特别是比他小的孩子。实际上,父母打孩子是起了一个坏榜样的作用。 
  六、 怪癖 
  有的父母打了孩子之后,还硬要孩子“认错”,以检验教育的效果。这样做,只能促使孩子思想的“排他”倾向加剧。他明明心里并不情愿,但不得不口是心非地“认错”,久而久之,使孩子产生怪癖心理。 
  七、 焦虑不安 
  有的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超过孩子的实际能力,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父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使孩子焦虑不安,终日提心吊胆,结果却往往离父母的要求更远。 
    打骂不是教育,也不会奏效,它只能使孩子与家长的关系紧张、恶化,孩子也更加胆大妄为,继续下滑,犯更大的错误。有一个经常挨打的孩子根据自身的体会,编了一首挨打歌:“首次挨打战兢兢,两次挨打哭不停,十次挨打眉头紧,百次挨打骨头硬,千次挨打功夫到,酣然微笑入梦中。”当不断升级的体罚不能奏效的时候,家长已经无计可施,不得不悲哀地承认,自己在教育子女上的失败。孩子也就完全失去了控制,其发展前途将是十分危险的。
    面对越来越残酷的社会竞争,很多家长认为,必须培养孩子从小就耐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有些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经常打骂孩子,认为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还能培养孩子耐受挫折的能力。但是,经过对挨打受骂的孩子和快乐成长的孩子的长期跟踪调查发现,从小遭受太多太大挫折的孩子长大后更加害怕遭受挫折,而且容易形成谨小慎微、胆小怕事的性格。而那些从小就快乐成长的孩子长大后则更具有抵抗挫折的能力。
  这主要与孩子所能承受挫折的量和强度有关。孩子在幼小的时候,也就是婴儿期,不能遭受太多挫折,否则容易形成精神疾病或人格障碍。到了孩子三四岁以后,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微小的挫折,使孩子既能够耐受,也能从中得到锻炼。但是,无论什么时候,粗暴的打骂教育都是不能培养孩子耐挫折能力的,当时看可能会有些效果,但那不过是表面现象,等孩子成年以后粗暴教育的恶果便会逐渐凸显出来。
  相反,快乐长大的孩子不怕挫折。因为养育人在孩子小时候就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关注,包括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并在适当的年龄给予孩子适度的微小挫折。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一般比较自信,比较健康,看问题也比较积极,既能坦然应对外面的世界,又有与年龄相适应的耐挫折能力。
  有些家长认为,如果孩子小时候不接受严厉教育,上学后就不会努力学习并应付学习中必然出现的困难与挫折,光快乐有什么用?社会看重的是成绩和学历,如果没有这些硬指标,将来怎么养活自己,如果生存都成问题,快乐又从何谈起?这种说法表面上看不无道理,但是家长要明白,您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将社会上的一切信息,包括优点和弊端、成就与挫折都放到了年幼的孩子身上,完全忽视了孩子的感受,这样怎么能看到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呢?有些时候,完全按照“适应”社会的想法去教育孩子,其结果也许恰好相反。在培养孩子抗挫折问题上,家长需要有更宏观的眼光,要能预先感知培养孩子心理素质、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按照科学的方法,顺应孩子的天性来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才既快乐,又具有极强的耐挫折能力。
    应当指出,在正常条件下,从幼年开始的,正确实施的家庭教育是可以教育好每一个孩子的。孩子的不良行为、不良习惯、不良品德,最初都是与不良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清除长时间以来形成的不良影响,是一件困难的事。必须承认,由于种种原因,家长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给子女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并非都是正确的。家长也会常常犯这样和那样的错误。只有少数家长能进行自我反省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并设法消除自己的错误造成的影响,教育子女,本来就是一种伟大的艺术,而教育犯错误的子女,客观上必然要对家长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是:
    1)家长要认识到言教与身教的关系,孩子身上的毛病可能与家长的缺点和错误有直接关系。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做到,凡是不许孩子做的事,自己也决不做。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家长的威信,家长威信是家庭教育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2)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不要限制过紧,对孩子提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不要滥施惩罚。不要当外人面用别人孩子的长处比自己孩子的短处。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3)孩子犯了错误,家长要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谈话,让他讲清楚事情的过程,允许孩子为自己争辩,引导孩子自己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4)当孩子一再犯错误,也不要失去对孩子的信任,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知道,一个完全丧失自尊心的人是很难进行教育挽救的。
    5)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表扬孩子做对的事,及时肯定孩子微小的进步,发扬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鼓励孩子认识和珍视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心,用自身的优点去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古人云:“长善救失”“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这是很有道理的。
    6)孩子不愿意听家长叼唠,不要反复重复些老生常谈,要给孩子留面子,对孩子的错误不要总是说个没完,要善于“择机而教”,当孩子自我矛盾,心理不平衡时,当孩子做了好事受到赞扬时,当孩子受到心理挫折,情绪低落信心不足时,当孩子过生日情绪高涨时,当孩子遇到困难,需要关心和帮助时,正是教育孩子的大好时机,教育孩子的语言要言简意赅,简洁明了,如果富有幽默感,能引起孩子进一步思考玩味,则效果更佳。例如,孩子克服很大困难为家里修好了某件电器或装好了抽油烟机,家长就可以诚恳地表示感谢。说他真能干,有出息,为自己帮了大忙,是一个爸爸妈妈离不开的有用的人。
    7)要维护老师的威信。有些品德不良的孩子,很难教育,其中一条重要原因,是家长与学校的老师在评价孩子的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有的家长总抱怨老师对孩子有偏见,不公正,他们在孩子面前公开指责老师。孩子在家里谩骂老师,说侮辱老师人格的话,家长听了也置若罔闻,不予批评。为了减轻孩子的过失,免受处分,他们千方百计为孩子的错误辩解,孩子得到家长的支持,有恃无恐,隐瞒错误,毫无悔改之意,甚至无理取闹,公开向老师和学校的权威挑战。其结果,孩子愈陷愈深,最后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家长应当记住,孩子所生活的班集体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心理环境。运用集体的力量进行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手段。离开了老师,单靠家长单方面的力量是教育挽救不了品德不良的孩子的。明智的家长,总是积极与学校配合,与老师保持密切联系,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形成教育的合力,创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理环境,帮助孩子克服缺点,纠正错误。家长应当相信,只要教育得法,有耐心、有毅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犯错误的孩子是可以教育好的,应当树立这个信心。

 中华家庭教育免费家长学堂  第十九讲:教育犯错误孩子的艺术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