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音之说有三种实质是一种 一种以河图数解释纳音五行... 一种以太玄数解释 第三种根据纳音解释,也就是系统的先得到纳音后得到纳音五行. 第一第二种的本质都是第三种,至于这三种的联系方式是另一个话题了 简单点就是外面传的“同类娶妻,隔八生子” 在律本身也有相關內容秦简《律书》:宫一、徵三、栩五、商七、角九。 这种方法结果和隔八生律是一样的 所以認為只是隔八生律法得到這個結果是錯誤的 第一个明确采用纳音论的京房 京易是乾坤不入卦气,六子入卦气(就是纳二十四节气),而且京易以六子卦初四爻入卦气。 但是六十甲子是从甲子开始的. 而只是单纯因为乐律和六十甲子起始位置的矛盾.也就是音从庚子起和六十花甲从甲子起的矛盾 然后看下纳音和六十甲子配对 甲子 黄钟商 乙丑 大吕商 丙寅 太蔟徵 丁卯 夹钟徵 戊辰 姑洗角 己巳 仲吕角 庚午 蕤宾宫 辛未 林钟宫 壬申 夷则商 癸酉 南吕商 甲戌 无射徵 乙亥 应钟徵 丙子 黄钟羽 丁丑 大吕羽 戊寅 太蔟宫 己卯 夹钟宫 庚辰 姑洗商 辛巳 仲吕商 壬午 蕤宾角 癸未 林钟角 甲申 夷则羽 乙酉 南吕羽 丙戌 无射宫 丁亥 应钟宫 戊子 黄钟徵 己丑 大吕徵 庚寅 太蔟角 辛卯 夹钟角 壬辰 姑洗羽 癸巳 仲吕羽 甲午 蕤宾商 乙未 林钟商 丙申 夷则徵 丁酉 南吕徵 戊戌 无射角 己亥 应钟角 庚子 黄钟宫 辛丑 大吕宫壬寅 太蔟商 癸卯 夹钟商 甲辰 姑洗徵 乙巳 仲吕徵 丙午 蕤宾羽 丁未 林钟羽 戊申 夷则宫 己酉 南吕宫 庚戌 无射商 辛亥 应钟商 壬子 黄钟角 癸丑 大吕角 甲寅 太蔟羽 乙卯 夹钟羽 丙辰 姑洗宫 丁巳 仲吕宫 戊午 蕤宾徵 己未 林钟徵 庚申 夷则角 辛酉 南吕角 壬戌 无射羽 癸亥 应钟羽 你再比较纳音五行就一目了然. 宫为土,商为金,角为木,徵为火羽为水.然后看下是不是五行对得上? 而纳音五行在八字体系中讲性情是因为我国乐律学和天文历法是混淆的,所以这套内容在长生十二生灭里,西汉叫做生壮死的理论里也是匹配的.在乐律里就是根据之前的十二律. 而十二长生宫大部分人都只能解释出“犹如人之初生”那套,自然纳音五行也从这个角度开始了...比如邱祖的丹法里也解释了纳音五行..他就是这个角度 这里推荐一本五行大义...原因不解释 附下“同位娶妻,隔八生子”的内容。这个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如何推导的纳音。但是它里面的解释不明朗,有些是没解释的。而其中“五音始于金”的说法是有问题的,他的左右旋来解释纳音也不够清晰,另外隔八生律法的具体内容也没解释.这个在结尾我会简单解释一下 但他的生律过程是对的 下文为转: 六十甲子纳音,今人鲜知其原意。盖六十律旋相为宫法也。一律含五音,十二律纳六十音。凡气始于东方而右行,音起于西方而左行;阴阳相错,而生变化。所谓气始于东方者,四时始于木,右行传于火,火传于土,土传于金,金传于水。所谓音始于西方者,五音始于金,左旋传于火,火传于木,木传于水,水传于土。纳音与《易》纳甲法同:干纳甲而坤纳癸,始于干而终于坤。纳音始于金,金,干也;终于土,土,坤也。纳音之法,同类娶妻,隔八生子,此《汉志》 语也。此律吕相生之法也。五行先仲而后孟,孟而后季,此遁甲三元之纪也。甲子金之仲,黄钟之商。同位娶乙丑,大吕之商。同位,谓甲与乙、丙与丁之类。下皆仿此。隔八下生壬申,金之孟。夷则之商。隔八,谓大吕下生夷则也。下皆仿此。壬申同位娶癸酉,南吕之商。隔八上生庚辰,金之季。姑洗之商。此金三元终。若只以阳辰言之,则依遁甲逆传仲孟季。若兼妻言之,则顺传孟仲季也。庚辰同位娶辛巳,中吕之商。隔八下生戊子,火之仲。黄钟之征。金三元终,则左行传南火也。戊子娶已丑,大吕之征。生丙申,火之孟。夷则之征。丙申娶丁酉,南吕之征。生甲辰,火之季。姑洗之征。甲辰娶乙巳,中吕之征。生壬子,木之仲。黄钟之角。火三元终,则左行传于东方木。如是左行至于丁巳,中吕之宫,五音一终。复自甲午金之仲,娶乙未,隔八生壬寅,一如甲子之法,终于癸亥。谓蕤宾娶林钟,上生太蔟之类。自子至于巳为阳,故自黄钟至于中吕皆下生;自午至于亥为阴,故自林钟至于应钟皆上生 基础知识点----蕤宾重上,隔八生律 黄钟数81(黄钟数有几种,基于不同推导需要。在现在说的生律法中用81) 在汉书里有过解释 以上生下皆三生二,以下生上皆三生四,阳下生阴,阴上生阳. 6月林钟就是54,往上生 1月太蔟72 得到南吕 8月南吕48 得到姑洗 3月姑洗64 得到应钟 10月应钟43 得到蕤宾 5月蕤宾57 继续生上 为什么继续,因为43*乘以三分之二的话数字小于40.5清黄钟,所以继续往上生. 12月大吕76 得到夷则 7月夷则50 得到夹钟 2月夹钟67 得到无射 9月无射45 得到中吕 4月中吕是极不生 在六十 60又要重上得到80.所以中吕极不生结束. 因此有的书会把中吕认为清黄钟 把音高律数按顺序,就是第八位开始回到黄钟.在古代就是管长按顺序排列,发现隔八的问题. 而乐律学在古代是和天文历法混在一起用的,所以十二律生律法就会用到纳甲上,六十甲子纳音的过程就是蕤宾重上法 隔八律 现代音乐有个概念叫协和音,涉及音程问题。所以现代音乐音程音分是可以用以研究古代乐律学的.三分损益和五度相生很多人说一样,但通过计算会发现其实是不一样的..当然古人也知道这个终究没有回归黄钟律,所以一直在找解决的办法.. 一直到明代朱乐圣十二平均律才勉强解决.. 我觉得这纯粹是因为数学的问题 回到正题因为这种生律法规定了下不过清黄钟,所以从蕤宾开始重上因此叫做蕤宾重上法 古代还有蕤宾再下生等等生律法. 这也是我之前说京房是第一个那么用的人. 在这种纳音体系下,根据最后的五声音阶得到纳音五行 静心池:真正纳音出自易经八卦退二进三律,从河图金位起反旋。 退二进三成六十甲子纳音,按爻象命名。徐子平说:納音成于鬼谷子,名成于汉.东方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