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猪小袋纤毛虫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大伟0216 2018-11-26

摘 要

猪小袋纤毛虫病是由结肠小袋纤毛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原虫病,小袋纤毛虫主要寄生于猪大肠中,尤其结肠中,破坏肠黏膜,引起猪腹泻,因常被忽视,治疗不及时,给养猪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文章主要从猪小袋纤毛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为该病的诊断及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猪小袋纤毛虫病;诊断;防控措施


猪小袋纤毛虫病是由结肠小袋纤毛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原虫病。小袋纤毛虫也可感染牛、羊等其他30多种动物,也可感染人引起人顽固性腹泻,对畜牧生产和人类公共卫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小袋纤毛虫主要寄生于猪大肠中,尤其是结肠中,破坏肠黏膜,引起猪腹泻。饲养管理条件差的猪场,尤其是猪群遭受应激时发病升高。各品种日龄猪均可感染发病,保育猪发病率最高,如治疗不及时死亡率可高达100%。给养猪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猪也是小袋纤毛虫的一种保虫宿主,成年猪可长期带虫。1857年瑞典科学家首次从具有痢疾症状的病人粪便中发现小袋纤毛虫。目前小袋纤毛虫病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发病严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病流行范围逐渐扩大。我国20多个省市均有该病相关报道。文章主要从猪小袋纤毛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病原学

小袋纤毛虫是一种寄生原虫,是纤毛虫纲、小袋科、小袋属。发育过程中有滋养体和包囊两种形态。滋养体是虫体活动期的形态,呈梨形或卵圆形,无色透明或者浅灰略带绿色。全身覆盖纤毛,虫体依靠纤毛摆动可快速旋转运动,遇到障碍后可转向,大小约30~150μm×25~120μm,虫体前端有一条倾斜的沟,沟底为胞口,下部连结着一个管状结构,与胞浆相连。胞口部纤毛较长,通过其不断摆动摄取食物。虫体中央有大核,呈腊肠状,旁边为小核。胞浆内有多个食物泡和伸缩泡,食物泡的作用是消化食物,伸缩泡的作用是调节渗透压。虫体后端有胞肛,是食物残体排出通道。包囊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大小约为40~60μm,呈休眠状态,也是感染期虫体,包囊壁透明,有两层膜,呈淡绿色或者淡黄色,内有一个虫体或2个处于结合过程中的虫体。


滋养体抵抗力较弱,常规消毒剂均能杀灭之。包囊在外界抵抗力较强,在阳光直射下可存活3h,室温下可存活2个月,10%甲醛溶液中至少需4h才能将其杀灭。包囊不能自主运动,但可随粪液的流动而移动,其壁易变形。小袋纤毛虫生活史简单,不需要中间宿主。当包囊被动物吞食后,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囊壁破坏,内部虫体逸出,成为滋养体,随后寄生在大肠内,通过采食组织细胞、血细胞、淀粉及细菌等来摄取营养。通过横二分裂法进行繁殖。部分滋养体受粪便成形的失水影响,虫体变圆分泌囊壁包绕虫体,形成包囊并随粪便排出。当受不良环境或者其他条件的刺激,滋养体变圆,其分泌物形成坚韧的囊壁包围虫体,形成包囊。宿主排出的粪便中往往含有大量小袋虫的包囊和滋养体,再次感染其他误食的动物。猪肠腔内滋养体可大量成囊,但人肠腔内滋养体则很少成囊。


一般情况下,虫体可与猪共生,不致病,但当猪只消化紊乱,虫体可乘机侵入肠黏膜,形成溃疡性肠炎,引起腹泻。常与沙门氏菌病、魏氏梭菌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瘟、猪蓝耳病等其他传染病混合感染,致猪死亡率增加。滋养体可在含有胎牛血清、玉米淀粉细菌及青链霉素的人工培养基中进行短期培养,28℃和37℃均可以成功培养,目前技术并不成熟,不能实现虫体纯培养,培养且需要定期加入肠液或肠道内容物。



2   流行病学

小袋纤毛虫可感染猪、牛、羊等30多种动物,也可以感染人发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性原虫病。猪在人的小袋纤毛虫病发生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猪小袋纤毛虫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我国南方地区发病率高于北方。小袋纤毛虫主要在动物的大肠,尤其是结肠和盲肠。病猪和带虫猪是主要传染源。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多发。通过水平方式传播,虫体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饲料和饮水等,通过消化道感染健康动物。各日龄猪均可感染,猪的感染率为20%~100%。保育猪发病率高,哺乳仔猪感染率最低。成年猪往往成为隐性带虫者,虽然携带虫体的量较多,但无明显临床症状,可不予以治疗。饲养管理条件差或有免疫抑制的猪群发病率高,呈地方性流行。



3   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8~17d。根据病情不同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亚临床感染型3种类型。


急性型:保育猪发病率高,猪突然发病,呕吐,排黄色、灰色或黑色水样粪便,粪便恶臭,内混有血液,并含大量的滋养体和包囊。猪体后躯被粪便污染,该病型传播迅速,猪只可在2~3d内死亡,死亡率可达100%。


慢性型:病猪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饮水增加,体温正常或稍有升高排灰色糊状,后变为水样稀粪,有时粪便中混有黏膜碎片和血液,病猪逐渐消瘦、弓背、被毛粗乱,眼窝塌陷,后期病猪脱水严重,可视黏膜苍白,体温降低。病程长,后肢无力,行走不稳,有的持续数月。严重脱水者倒地不起,并最终死亡。


亚临床感染型:成年猪多表现为亚临床感染型,猪只虽携带大量虫体,但猪只并不发病,而是达到了一种虫与猪的共生状态。



4   病理变化

小袋纤毛虫寄生于猪的大肠,主要侵害结肠,其次是盲肠和直肠。病猪消瘦、后躯被粪水污染,眼窝下陷。剖检可见肠壁变薄,肠内容物稀薄如水,混有组织碎片,恶臭。肠黏膜出血、有大小不一的白色坏死灶,肠道黏膜脱落,形成溃疡性肠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



5   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及特征性病变可做出初步诊断,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和一些引起保育猪腹泻的疾病做出鉴别诊断,如猪增生性肠炎、猪痢疾、猪沙门氏菌病、猪鞭虫病、猪食道口线虫病、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等。猪因受凉引起的腹泻,早晨较严重,粪便黄色糊状,太阳出来后症状减轻。因饮用凉水引起的腹泻,如在吃料0.5h后再饮水,则症状能明显减轻。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常因断奶后突然换料引起,所以加料应逐步进行。猪增生性肠炎患猪排沥青样或带血的粪便,有时混有组织碎片和未消化的饲料,皮肤苍白,走路摇晃,病猪肛门周围沾有粪便,严重者短期内虚脱死亡,病死率大约为50%。剖检主要可见回肠黏膜呈脑回样增生,肠壁变粗、变硬,就像一根橡胶管。


猪痢疾2~4月龄猪多发,急性型粪便带有黏液、血液及组织碎片,初期粪便黑色,后期粪便黄、灰色,慢性型粪便黑色,病变集中于大肠,肠黏膜肿胀,覆盖黏液、血液及纤维素性渗出物,肠系膜出血、水肿。取猪新鲜粪便镜检可见大量弯曲状密螺旋体。沙门氏菌感染时猪表现为顽固性腹泻,多发于3周龄仔猪,病变集中于盲肠和结肠,肠内含坏死组织或纤维蛋白样物;肠黏膜肥厚,覆盖灰黄色或淡绿色麸皮样物,剥开后可见底部呈红色,形状不规则溃疡面。


猪鞭虫病1~4月龄猪多发,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消瘦及贫血,排黏液状粪便,粪便中有血液。剖检病变主要在盲肠和结肠,肠黏膜有出血性坏死、水肿和溃疡,结肠外表面有小结节,肠黏膜可见乳白色成虫,大小约2~5cm,粪便中有成腰鼓状的虫卵。猪食道口线虫病1~3月龄以上猪多发,主要寄生于猪结肠,一般多次感染后可见肠壁有结节,猪临床表现腹泻、消瘦、粪便中有脱落的肠黏膜。剖检可查到虫体,成虫为乳白色,长度约1cm。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等病毒性腹泻,发病急,传播迅速,病猪呕吐、水样稀便、消瘦,剖检肠壁变薄,肠内充满气体与水样粪便,猪场发病时有特殊的腥臭味。病猪体温一般不升高,7日龄内仔猪死亡率可达100%。


如要确诊可采用实验室方法检测,最常用的是粪便镜检。取40℃生理盐水,滴于载波片上,挑取猪新鲜粪便或病死猪肠黏膜,涂抹开,挑去粗大的颗粒物质,加上盖玻片。置10×10倍或10×40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快速运动的滋养体或不动的包囊。如在盖玻片一侧加少许70%的酒精后,可使所有滋养体朝一个方向运动。一般急性病例以滋养体为主,慢性病例以包囊为主。如果粪便不新鲜,也很难见到滋养体。可用麦克马斯特氏法检测感染强度,具体操作可参照文献,当每g粪便包囊数少于1000个为轻度感染,1000~4000为中度感染,大于4000为重度感染。



6   防控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减少引种,引种时一定要隔离饲养半个月以上。减少对猪群的应激,换料时要逐步添加进行,不能突然更换饲料。饲喂优质全价饲料,饲料和饮水要清洁,尽量避免被猪粪便污染。猪场冬春寒冷季节一定要做好保温工作,防止贼风出现,猪舍保持干燥,猪群饲养密度要合理,病猪要隔离饲养。定期清理粪便,清扫粪便时要在猪圈铺撒生石灰,每清理完一圈,要到外面踩一下生石灰,进行鞋底消毒,防止圈舍间出现交叉感染,粪便做堆肥发酵。圈舍1周至少消毒1次,可选用2%戊二醛、5%二氯异氰尿酸钠、5%聚维酮碘等,以减少病原。猪场内要做好灭鼠、灭蚊、蝇工作,避免这些动物造成的疾病传播。猪场应做好猪瘟、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等常规疫苗的免疫接种。


猪发病后用地美硝唑300mg/kg拌料,连续1周,也可用500g/t的土霉素或四环素进行拌料饲喂,同时在饮水中添加口服补液盐24kg/t,饲料内添加多种维生素300g/t,以缓解机体脱水,提高猪只抗病力。在实际生产中,如果猪只腹泻,粪检中发现大量的滋养体,说明猪正处于致病期,需投药治疗,如果猪粪便正常,粪检仅查到包囊和少量滋养体,则不需要治疗。由于小袋纤毛虫也可感染人,引起人顽固性腹泻,是一种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病,因此,猪场饲养管理人员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做好自身的防控,以免被感染。



7   小 结

猪小袋纤毛虫病在饲养管理条件差的猪场多发,因该病常被养殖人员忽略,有时也能给养殖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临床生产中应加强对该病的防控。加强猪的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防护,减少该病的发生。该病的诊断相对简单,主要是一定要有这种病存在的意识,怀疑猪发病时显微镜检差猪的粪便,对病猪和可疑猪早发现早治疗,将病猪隔离饲养。由于小袋纤毛虫也能感染人致病,猪场技术人员一定要做好相应的个人防护,防止被感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