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石图》以4.636亿港币创下中国古画最高记录!

 zdjphoto 2018-11-27



在秋拍预展现场

特别邀请咱们朱绍良老师

为大家详细讲解

快来听听他怎么说~


朱老师现场讲解


快戳朱老师讲解苏轼《木石图》的视频↓



朱老师:

苏轼《木石图》

它是我们美术史上

唯一能够确定是苏轼的作品

也是我们教科书式的一个拍品

佳士得这次征集来这件作品

还是非常震撼的



最主要的我们来看他的绘画

苏轼的绘画强调的是

以诗入画 游戏笔墨

完全是用淡墨来进行一个勾画

我们看他这个石头的画法

完全是继承

李成和郭熙的这种卷云皴法



这个枯树很有意思

它进行了一个360度的回转 

这个在我们美术史上很少

大部分也就是180度就可以了

像他这个360度回转

就是把这个文人的意气抒发的十分清晰



这种白麻纸是从唐代时候就非常普及

这个纸非常受墨

这幅作品后面的纸和前面是有不同的

那这里边会给人很多遐想

会不会是画和题跋两回事

其实这一点大家可以放心

完全没有问题



我们看它的骑缝印

骑缝印上它都是有复斋的

复斋这个人是王顺伯

他是宋高宗时期的人物

他的这个骑缝印

就已经把刘良佐的题跋和这画新的本幅

完全是连在一起


王顺伯“复斋”收藏印


还有后边米芾的题跋

也是复斋的印盖在这个上边

由此可以判断

既然米芾和刘良佐他们两人的时间

也就相差这几十年而已

造伪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


看到前边有一个

文武师胄芾章

很多人误会了

实际不是米芾的章

这是元代杨遵的章

中国制印史上有

这么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叫杨遵,也叫杨宗道

他在这个作品上就有九方印



这个人呢是第一次

真正的将所有的印开始转变

用油印 

在他之前大部分都是水印和蜜印

那我们看这里边杨的一些印章

和王顺伯的印章是截然不同的

杨尊印章都是油印

王顺伯的这些都是蜜印



所以我们看到这幅画的时间点

它的时间节点

最低的下限就是宋高宗时期

那他的上限就是苏轼毫无疑问就是苏轼


第二次重装就是沐璘

沐璘是什么人呢

就是朱元璋有一个干儿子

叫沐英,沐英的后代就叫沐璘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杀功臣

唯一没杀的就是沐英和汤和

而且不但没有杀他

还把他封为乾宁王

在中国历史上异姓封王很少

这是沐英的后代沐璘收藏

第二次重装是他进行重装的

上面有沐璘的一些收藏印


沐璘的收藏印



那这个作品我相信

是我们很多收藏家都为之心仪的作品

那可惜的就是收藏家都没有钱

口袋都比较羞涩

只能寄社会上的

一些有识之士来进行和收购


朱绍良老师现场讲解苏轼《木石图》


当然这个作品

我相信未来的价值

不是说你拥有多少财富

而是说你拥有了美术史上的一个代表作

你翻开中国美术史所有的书

离不开这一件作品

因为这是我们的大文豪苏轼的作品



而且苏轼在中国历史上又是

唐宋八大家

又是宋代书法四大家

最重要还是美食家

什么美食啊?

东坡肉

他还是一位美食家

苏轼这个人他的作品

现在在他名下有三幅作品

一个是《木石图》

还有一个《潇湘风竹图》

另外一个《偃松图》

但是那两幅作品都不能和这两幅作品相媲美

因此我们对他是寄予非常大的厚望

希望我们中国艺术品

也能够跟西方艺术品相媲美

也能够跟它去比肩

它应该有它应有的价值


苏轼《木石图》


宋代大文豪苏轼一生几经大起大落,身处逆境却始终能将贫困生活过得生趣盎然,他会努力去发现生活的乐趣。


他是一位永不过气的偶像,追随者不分老幼、跨越古今


苏轼


难怪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都想要与之去旅行交谈,成为好朋友。


来源@纪录片《苏东坡》


苏轼引领了中国“文人画”的潮流,在中国文化中受到极高的推崇。


他是按照身边所接触的景物,赋予它一定的精神性。从他开始,竹子、石头甚至一棵枯树,都有了精神性的意义。


来源@纪录片《苏东坡》


现今留存的苏轼手迹书法,包含《寒食帖》和两首前后《赤壁赋》,为历代皇室或私人珍藏。


苏轼《寒食帖》,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品


苏轼的文学遗产具有独特的视觉性。而今仅存几幅相传为苏轼所绘之画作,其中最知名的,便是这幅将于香港秋拍呈献的《木石图》


来源@纪录片《苏东坡》


《木石图》是具有代表性文人画的风格。描绘一株枯木,庄严屹立于形状怪异的石头旁的水墨纸本。


后人形容其犹有鱼龙起伏之势,宛如在惊涛骇浪中若隐若现的庞然生物与巨龙。


宋 苏轼(1037-1101)

《木石图》

水墨纸本 手卷

画长 26.3 x 50 cm.

画连题跋长 26.3 x 185.5 cm.

全卷连裱共长 27.2 x 543 cm.

刘良佐、米芾、俞希鲁、郭淐题跋

鉴藏印共四十一枚

估价待询

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