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古论道∣追寻玉琮的身世

 timtxu 2018-11-27



─── qidao_qidao ───



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江苏武进出土玉琮

───

在它成为礼器之前

它就是这个样子吗


古代的玉琮,是一种玉质礼器,那么在成为礼器之前,它就是这个样子吗?

许多古代的玉质礼器,都可以找到实用器的原型,它们多是实用器逐渐演变的结果。但说到玉琮,我们却很难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似乎不大容易弄明白它的来源。多年来,学者们进行了许多探索,结果是一个又一个的推测……

玉琮的形制,尤其是多节长玉琮的形制,让我们很难判明它的来源。从已经发表的诸多见解来看,玉琮源出环、镯的说法占有一定的优势,也比较有说服力。

有学者根据早期玉琮的形态特征,认为玉琮起源于手镯。因为玉琮的基体是圆筒形的,从类型学上看,它们应该来源于玉镯。


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浙江余杭出土玉镯


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浙江余杭出土玉镯

───

从类型学上看

玉琮应该来源于玉镯


就良渚文化而言,玉镯的演变有两路之说,一路是向筒形器发展(与筒形玉琮有别),另一路便向玉琮发展了。通过玉琮在良渚文化墓葬中出土的位置观察,可以认定其中有些玉琮是戴在腕上的,而且以右手多见,形态较为扁平,孔径一般在7厘米上下,接近镯的样子。

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江苏吴县出土玉琮

───

高3.5厘米 孔径8.2厘米



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浙江余杭出土玉琮

────

高4.5厘米 孔径6.3厘米


当然,那些多节的高筒形玉琮时代较晚,一般不再适于佩戴。玉琮虽然不再适合佩戴,但在制作时依然保留了原先作为手镯佩戴的形态特征。


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江苏武进出土多节玉琮

───

玉琮虽然不再适合佩戴

但在制作时依然保留了

原先作为手镯佩戴的形态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有研究者统计过大玉琮的内径,一般都是在6~8厘米左右,这也是它曾作为手腕佩戴物,遗留下来的又一形态特征。玉琮原本的形态当为环为镯,所以有学者认为,它是由实用饰品演化出来的礼器。环、镯由平面方向发展,成瑗成璧,随着圆环宽度的变化,形状有明显改变,逐渐趋于扁平形。环、镯由立体方向发展,成筒成琮,随着高度的变化,形状有明显改变,逐渐趋向高筒形。环、镯的变化就这样循着一横一纵两个方向改变,变成了璧与琮两大类新器形。

也有人认为良渚文化玉琮与玉镯无关,理由是许多随葬有玉钺的男性墓亦随葬有玉琮,女性墓却少见。当然,我们在判定墓主性别时,可能会以是否拥有玉钺为前提,那会不会是相反的情形呢?如果玉钺与玉琮都为女性所有,那就可能是另外的解释了。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