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足部经络调理有什么好处

 ll无为 2018-11-27

中部按摩是一种养生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减轻压力让心情和身体放松的方法,不但可以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同时也是一种养生和保健的方法,在平时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足疗等方法来刺激足底的穴位来达到调理身体的功效,大家虽然都知道足部经络调理很舒服,可是大家对足部经络调理有什么好处不是太清楚,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足部经络调理有什么好处 2.经常给足部按摩都有哪些好处 3.足部经络自然疗法 4.脚上六条连接五脏六腑的经络在哪 5.足部经络按摩的好处

1足部经络调理有什么好处

  足部按摩健康效应有哪些:

  增进血液循环

  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血液循环系统流动,输送营养,排出废物。增进血液循环对机体的健康极其重要。

  健康人都有一双脚,但您是否有想过脚承受着多大的压力?每走一步,一个68千克重的人其足部将承受260千克的压力。

  平均每一天,您的双足要承受260万千克的压力。这一数字大约相当于4万个人在你鞋上踩一下所产生的压力。

  脚在人体中距心脏最远,假使脚部末梢循环产生障碍,极容易引起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引起新陈代谢不畅、浑身组织器官功能下降。

  进行足部按摩,可以使足部的血液循环顺畅,增进浑身血液循环,加速机体新陈代谢、补充营养,使您的机体健康、正常地运行。

  调节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节机构,神经组织遍及人体各个部位,在控制和调节机体活动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神经组织重要而复杂的生理功能都是通过反射活动来完成的,完成这种活动的基础就是神经元。神经元通过反射活动,保证了机体内部的统一,使各器官的功能活动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足部分布着非常丰富的神经组织,通过有效刺激足底反射区,会使相更应组织器官的功能得到调节,使正常的更强壮,不正常的得以改善和恢复。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现在知道了足部经络调理有什么好处,而且值得注意的就是足部经络的调理对身体没有任何的坏处,主要是通过足部的刺激来达到养生的效果,不过需要注意的就是要注意手法和力道,这是在足部调理时最关键的。

2经常给足部按摩都有哪些好处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经典医著《黄帝内经》中就详细介绍了全身的经络和腧穴,其中有许多是足部的穴位。

  《黄帝内经》中多处提到了按摩治病的原理,得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疏通经络气血的治病机制。

  在中医方面认为,在连接人体脏腑的所有的文经脉当中,其中就有6条是和双脚相关的,而足三阴经都是起于足部的,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到达足部,双足分布的60多个穴位大多与足反射区的位置相一致,与人体的内外环境相通。

  那么对足部进行刮痧按摩对身体究竟有哪些好处呢?

  一是促进血液循环

  足部刮痧按摩可使足部的血液流速增加,增强全身血液循环,加速体内代谢废物通过肾脏等器官排出体外,同时,血液循环的改善也使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能更快地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细胞,使机体恢复健康。

  二是调节神经系统

  神经组织在体内分布广泛,遍布人体各个部位,在控制和调节机体活动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神经组织重要而复杂的生理功能都是通过神经元的反射活动来完成的,反射活动既可保持各器官间的联系,又协调各器官的活动,从而保证了机体内部的统一。

  在我们的脚底有着十分丰富的神经组织,因此,通过一些按摩活动以及刮痧按摩能够对脚底的不同反射区进行有效的刺激,可使相应的组织器官功能活动得到协调,使正常组织器官的功能得以保持和加强,使不正常的组织器官功能得以改善和恢复。

  三是疏通经络气血

  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以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的病变可通过经络反应到人体体表穴位或足部穴位上,通过足部刮痧按摩可以疏通经气,解除病痛,恢复和调节人体脏腑经络气血功能,使异常或病变失调的脏腑功能得以重新修复和调整,进而达到康复。

  生理原理

  身体的不健康,多半是因为缺乏运动的关系,古时候的人们整日赤脚在田中劳作,脚底直接接触地面,因而受到刺激,促进循环,然后流汗喝水,完成了一个新陈代谢的正常循环,发挥人体的治愈功能。所以,古代人的身体比我们现代人健康许多。

3足部经络自然疗法

  方法及原理:将具有舒经通络、健脾补肾、活血化瘀的中药煎液3000ml置于专用医疗治疗桶中,先以热气熏蒸,待水温适度,即将双足泡入药液中20-30分钟,后于局部穴位按摩及使用足疗仪电刺激足底穴位,通过中药药液循环效应及局部穴位刺激达到辅助治疗目的。

  经络药疗自然疗法是运用经络学、生理学、中医足浴学和热原理等多学科知识,用一定浓度和容量的中草药煎剂结合,高科技医用智解恒温足浴器浴足。

  中药浴足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优势体现,是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从足部给药,药借热力,热助药力,使药物离子迅速渗透到下肢,并加入到体循环中来,是体内毒素和废物通过新陈代谢的作用排到体外。

  经络药疗自然疗法对慢性肾脏病及其引起的肾功能不全和浮肿尿少有独特的疗效,主要体现在两个原理特点上。

  1、经络原理:《皇帝内经》记载:所谓经络之行、之经皆起于足。足部是三条阴经的起点、三条阳经的终点。在这些经络上的60多个穴位对各种刺激都非常敏感,穴位又与全身各脏腑器官密切相连,特别是肾脏。中药浴足时,药物离子能快速的通过经络 传导,有效地输布全身,特别是有病患的器官,从而起到治疗的目的。

  2、物理原理:在中药浴足时,通过热能作用、电磁作用,水压作用、药物离子运动等物理因子作用。刺激足部穴位,以激发机体自身调节作用,从而抑制、减少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达到调节肾脏代谢和防病治疗的功效。

  足部经络疗法具有舒经通络、健肝补肾、活血化瘀的作用,是解放军第309医院(总参总医院)肾病专家会诊中心中西医一体化疗法的重点辅助疗法之一。通过大量的临床观摩、反馈总结,全国各地的肾脏病患者中有大部分的人都积极采用这种既便捷又实用的疗法综合治疗,疗效非常明显。

4脚上六条连接五脏六腑的经络在哪

  脚上有三条阴经和三条阳经,分别是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从循行部位起于足小趾下面,斜行于足心(涌泉穴)出行于舟状骨粗隆之下,沿内踝后缘,分出进入足跟,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腘内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穴),穿过脊柱,属肾,络膀胱。

  足厥阴肝经循行路线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沿足背向上至内踝前一寸处(中封穴),向上沿胫骨内缘,在内踝上8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

  足太阴脾经循行部位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 8 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

  足少阳胆经本经脉又一分支从足背(临泣穴)分出,前行出足大趾外侧端,折回穿过爪甲,分布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交于足厥阴肝经。

  足阳明胃经本经脉另一分支从膝下3寸处(足三里穴)分出,下行入中趾外侧端。又一分支从足背上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交于足太阴脾经。

  足太阳膀胱经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夹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趾外侧。

5足部经络按摩的好处

  脚是人体之根,是人体元气凝聚之点。连接人体脏腑的十二经脉有一半起止于脚,有60多个穴位汇集在脚上,因此脚被国外医学家称为人体“第二心脏”。足反射学原理是以生物全息反射学和中医经络学为主的边缘科学。而这一反射的过程,需要人体经络的配合才能完成。经络循行线与人体各部位穴位连结在一起。脚上有很多穴位,如果脏腑有病,在大脑皮质内已形成一个病理兴奋灶时,由足部反射区传来的触压和痛觉冲动也会形成另一个兴奋灶而表现在脚部,从而确定脏腑的病变。

  按摩脚穴可调动人体的内部潜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适宜治疗人体各个脏腑器官的疾病,特别对某些慢性病有一定疗效。按摩脚穴治病不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能标本兼治,整体调理,多功能一次完成。

  按摩脚穴的作用是直接的,它能明显地起到双向调节作用,虚者能补,实者能泻,寒者能温,热者能清,积者能散,坚者能软,损之有余,补之不足,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疏通经络,通利关节,扶正祛邪,增强体质。再配合按摩三阴交、足三里、风池穴,可益肾固本、培补真元、固养精气、强身祛病。

  中医还十分推崇“足浴”。每晚临睡前可用水温约40℃的水加一勺盐,将双脚放入浸泡。5分钟后,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平行交替按摩双脚涌泉穴各60次,再用双手大拇指在温水中按摩双脚脚趾间隙各20次。随着洗脚与按摩时间延长,为保持水温在40℃左右,可分次加入适量烫水。按摩后揩干双脚,再用双手三指平行按摩同侧三阴交、足三里和风池穴各20次。手法先轻后重,由外及内,由表及里,均匀、柔和。

  足底反射区关联着人体五脏六腑。中药足浴就是利用内病外治的原理,药物通过足底反射区到达五脏六腑,促进气血运行,改善毛细血管通畅,通经活络,从而改善全身组织的营养状况,加强机体新陈代谢。

  通过足底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解除紧张和忧虑,改善睡眠,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从而增进人体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