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家门店全关!拖欠工资330万!这家网红餐厅怎么了?

 昵称535749 2018-11-27

内参君 · 2018-11-23 10:33 来源:餐饮老板内参

倒闭!欠薪!跑路!获罪!

当这些落到网红餐厅Win House身上,冲击力立刻放大百倍。

这不仅是一家曾因“全日制早午餐鼻祖”而火爆上海的网红餐厅; 

更在于其两位创始人,均是知名餐饮老炮。 

上海音家餐饮董事长是百胜中国前总裁苏敬轼,他曾带领肯德基从4家店扩张至4000多家店,退休时,业内评论赞其:“功成名就,全身而退。” 

CEO是永和大王创始人林猷澳,他也曾将油条豆浆卖到年营业额3亿。

可现在一地鸡毛:Win House旗下14家门店全部关门!拖欠340余名员工薪资330万!房租拖欠!林猷澳处于失联状态,将被移交公安机关,欠薪入罪的同时还将列入“黑名单”。

难道“网红”餐厅无法变为“长红”餐厅?难道餐饮老将再创业,也只能随机成功? 

虽然现在事态还不明朗,但开餐厅成功就是:人来了,钱来了。

Win House到底做错了什么,让Win变成了Close? 

 2  Win House到底怎样?    

Win House用林猷澳的话来说,“为都市年轻人打造的一个世外桃源。”

餐厅主打美式早午餐(Brunch),水波蛋、欧姆蕾、煎饼等都曾好评如潮。

环境走时尚工业风,采用半开放式厨房,简约的木质桌椅,设计感十足的灯饰,低调又时尚,曾是潮人们热衷打卡的拍照圣地。

人均价位150元左右,但又设58、68、78三档套餐  ,对比蓝蛙、新元素,性价比还算可以。 

再加上创始团队的明星效应,Win House一开业就火爆上海,甚至还被誉为“全日制早午餐鼻祖”! 

直到2016年底,Win House上海老店也经常需要等位。

但这个魔都网红开到外地就受挫。 

北京西单大悦城,就餐高峰时,别家都排长队,Win House只有几桌顾客;杭州来福士店,顾客去“传说中的网红brunch,居然人很少,有点不习惯。”

客人不来了,为什么?

可能原因1:  创新没跟上。Win House新店设计和产品都复制四年前,可这正是餐饮圈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四年,多少网红餐厅横空出世;

可能原因2:  供应链跟不上。有不少顾客在Win House遇到过“没有肉饼了,所以点不了汉堡”,“没有面包了,所以菜单就变了一页纸”;

可能原因3:  选址有偏差。杭州来福士的西餐厅生意都很一般,Win House“低调”地躲在来福士一楼的角落里;在北京西单大悦城的80+餐厅里,算上西式简餐,西餐厅只有6家,Win House在6层,在这80+餐厅的评论量里,它的评价数排在第22位;

可能原因4:  赛道竞争加剧。《2018中国餐饮报告》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约有3500家餐厅加入了120+这个高端西餐赛道。

不过,如果上面这些原因是叶,下面的原因则可能是枝。

 3  众筹不是原罪  背后隐藏的资金压力才是   

有分析说Win House是因为众筹股权分散导致管理问题,仔细研究下当时的众筹方案就会发现,众筹不能背这个锅。

Win House在2017年先后有4个众筹项目,上海3个,杭州1个。每个项目的众筹金额在400-550万之间,有915人参与,累计众筹1800多万!

Win House发起众筹规则是,参与众筹者只有分红收益,并非股权(重点)!投资的年收益率6%,和银行理财收益持平,还有每年7200元的消费电子券(全国店铺通用)。

4家众筹店回购设定稍有不同,但统一的是共建期3年,之后Win Group会原价回购。 

有用户质疑收益率偏低,品牌的解释是“更倾向于推广品牌,反馈给更多喜欢我们的粉丝,同时吸引更多的吃货。”

餐饮品牌众筹离不开3个目的:首先是,品牌宣传。  这点确实达到,当时有不少报道。 

其次是,粉丝吸引。  Win House客群是有一定消费能力,喜欢新鲜事物的新中产,参与众筹人也符合这两点。给到的消费金都是电子券,也易于他们分享给朋友,无形中拉动营业额。不过以900多人为种子用户带来的客源是有限的,只能锦上添花。

最后,也是最根本的是,分担资金压力。  在过往对Win House的报道中,内参君没有找到任何关于资金运转的介绍,只能推测,自有资金一定会有,冲着这明星创业团队和初期的火爆,风险基金也不会缺席。

 

但餐饮业回收期长,且不是一次投入就结束了。Win House高投入、跑马圈地式扩张带来的资金缺口必然不少,加上后期开的餐厅多数经营业绩不佳,风险基金是否有意愿跟进,还要打个问号。

想起一个小插曲,在今年7月6日,苏敬轼估清了手中持有的李宁股份,约289.93万港元。 

所以,Win House的失败,众筹不能背这个锅,但通过众筹倒是能感受到品牌在资金上的压力。  

另外,这4个众筹项目均开始于2017年,退出要到3年后,不知当时争抢着让Win House开放更多众筹名额的参与者是否要走上漫漫追债路。

 3  快速开店到50家就盈利了?  这条老路走不通啦!  

相比众筹,内参君觉得Win House的失败关键在于,基础没打好就急速扩张。

资金为什么紧张?新店还在养店期,就又要开店,还都是大手笔,当然钱不够用。

Win House官方曾说过,不开放加盟,所有门店都是直营店。

以众筹的杭州项目为例, Win House和Pan Dan(音家旗下另一品牌)3家店打包,估值在1500万,在杭州嘉里中心、来福士、银泰拿下的面积总和达到1180平米!

 

有人觉得估值太高了,品牌的解释是,“对设备及工程的要求,所以我们投入的成本会比一般的门店高。” 

Win House的扩张算是激进的,从2014年第一家店,到现在14家店,双品牌,开店速度比其同赛道里的蓝蛙、新元素、Wagas要快不少。 

内参道哥总结了358规律:3年出形象、5年有规模、到8年才决定品牌是否能成为赛道里的小领袖。

可Win House急于扩张,一方面遇到连锁经营的“黑洞”,花销大了,营业额增长缓慢,人员储备不足,犯错几率增高;一方面前期投入过多,资金流紧张。两者叠加,就命悬一线。 

4  归根结底  餐饮老将们需及时更新系统      

不可否认,苏敬轼和林猷澳这两位餐饮人都有辉煌的过去,可一旦选择再创业,就必须接受残酷市场的公平考验。

成也经验,败也经验。餐饮老板们的打法和对市场的判断,必须及时更新,否则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苏敬轼曾表示,“在中国,我想光开店就够我忙一辈子了”。他统领下,肯德基在中国迅速扩张。 

这样的打法被百胜大中华区前副总裁刘国栋称为“谨慎速进”,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速”。 

“扩张是抢占市场非常有效的手段。”这是苏敬轼时常提及的理论,宁可自相残杀,他也不会给对手一点儿机会。

林猷澳同样是扩张的簇拥者。在永和大王时期,他让“小本”变成“资本”,引入风险基金,快速扩店,虽然连续亏损4年,但真如他预期,一旦冲破50家开店数,终于开始获利。

 

回看的话,如果不是遇到中国快餐迅速发展的时机,如果不是有百胜这样国际巨头的系统支持,如果永和大王当时没有那笔风险基金,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再将过往快餐业快速扩张的战略,无差别搬用到当下高端西餐赛道,就有些刻舟求剑的意味了。 

在52届巴菲特股东大会上,被问及看待中国经济和市场,巴菲特说,中国作为一个比较新兴的市场……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投机,但我觉得投机是一个不太聪明的做法,你需要非常多的运气才能做这件事。 

做餐饮也是这样。只有单店挣钱才能扩张,如果玩的逻辑是吸引资本进入,靠运气和投机,肯定不能持久。 品牌不同阶段有不同打法,最终做大都要有系统支持,理念、制度、组织等缺一不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