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年成功男人教你做人

 火神求火 2018-11-27

リザフランク420 来自X博士 05:07


作为机场成功学教父的俞敏洪,最近是怎么了,这么喜欢树敌,而且一树就树好几亿。



我个人认为,他的话没道理,核心不在于歧视女性什么的,是在于不精准,没有逻辑,说不通。

不精准的大话遭人反感。

他如果要发表一个观点,得有个精准定义。

比如这句话:“现在中国是因为女性的堕落导致国家的堕落”

短短一句话,在字面上就有几个重大逻辑漏洞:

1 怎么定义堕落,什么叫堕落?

2 谁有资格定义堕落的标准

3 女性这个群体有划分吗?是所有女性吗?

4 我们的国家堕落了吗?怎么评定的?

整个分析下来,这句话根本就是逻辑不通,没有任何精准性,也毫无证据。是发泄个人情绪的胡言乱语。

最要命的是他的覆盖面实在是太大,一棍子抡死好几亿人,而且还言之凿凿说的那么绝对。所以这么多人反感。

如果他说的范围小一点,精准一点,绝不会遭众人白眼。比如他要是说:“我的堕落是由于某个女性的某些行为”,这下子大家都没话说了,还觉得他挺real,由衷感慨,老俞不容易啊。



俞总说出这种话,我毫不奇怪。

早在上学时期,同学们抱着俞总的成功学书籍孜孜不倦学习时,我就觉得此中不对。


△ 经典机场成功学,预备成功人士的最爱。


因为他说的好多鸡汤,都是这种毫不精确的、囫囵吞枣的大白话:

不放弃,就会出现生命的奇迹。(问题:要坚持多少时间?什么叫奇迹?放弃了会怎样?)

b 人一生有两件事不能做,一是低估自己,二是低估别人。(问题:关键是,怎样正确评估呢?有方法论吗?)

c 人生的奋斗目标不要太大,认准了一件事情,投入兴趣与热情坚持去做,你就会成功。(不展开说了)

d 为了不让生活留下遗憾和后悔,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抓住一切改变生活的机会。(不展开说了)

balabalabalabalabalabala

balabala

我不知道什么人能被这种话感动得心潮澎湃,反正我不是。

因为他的这些话无法量化、无法方法论化,不是一个具备完整分析和可论证的人生哲学。

当时,我就特别希望能有一场鸡汤王之间的辩论赛,看他们的金句哲学到底能不能被深究。

之所以鸡汤王不被人反感,是因为以前说的是正能量鸡汤,不会冒犯人,也就没人深究。相反的,大家会觉得这是一种成功人士的修养。

他说的话被人听,不是因为有道理,有逻辑。而是由于他成功本身。尤其是俞总这样白手起家,一路逆袭的人,说话看起来有说服力。一样想成功的膜拜就是了,不用分析真的有没有道理。

但是你没有一个强大且独立的思辨头脑,可能成功吗?



我认为很多问题都是一个哲学问题。应该让我们信服的话都是可论证,有执行方法的话。而不是含糊其辞,正反都差不多的话。

西方的思想史脉络最重视逻辑推导,喜欢明确而精准的定义。因为他们认为每一句确定下来的哲学,都是可供人在世界上践行的方法论。一个明智的人,思维和行动应该是一致的,没有那么多模棱两可,含含糊糊的地方。

所以自希腊时代开始,辩论成了重要的思想搏斗场,一个一个想法和心得,必须经过反方的强大诘问和反驳,才能一词一句的精准化。

你要是看过柏拉图的书,就知道了苏格拉底的哲学全是在高强度的辩论中产生的,而不是站在高台上一拍脑袋说出来的“人生感慨”。


《雅典学院》(Scuola di Atene),作者:拉斐尔,此壁画位于梵蒂冈使徒宫的穹顶之上。是一幅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的群像。


西方还有个思想传统,是忏悔录传统。是一个人反思和回顾自己的人生,把自己思想和经历中那些沟沟壑壑的欲望、矛盾全部坦白出来,自己解刨自己。比如卢梭的《忏悔录》全是打飞机,偷东西,勾引贵妇之类的真实人生。他们不追求虚假荣耀,要的是真理。

而咱们好多名人的“人生哲学”全是居高临下的说教。毫无逻辑,直接给你灌输的道理。或是声情并茂、或是强行的摆资历、或是骇人听闻,就是不给你讲明逻辑。                  

最经典的就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至于为什么?道理何在?你给我详细展开论述一下呗!

如果你一定要问清楚为什么、凭什么这么说。对方会给你一个高深莫测的微笑,不可说。再问,你就是不懂事、幼稚、偏激、没生活经验了。

这就是中国特色的教你做人学了。

俞总的话就属于这个传统,而且很经典。



其实这种教你做人的学问,我们每个人都很熟。

一般熟练掌握于北京出租车司机和酒桌老男人聚会中。

加上一些语气学作为辅助:“哎,我跟你说”、“知道不?”。

配上精酿白酒和韭菜、蒜味的混合就更地道了。

想必有过生活经验的人,都在酒桌上看到过这种中老年男人说这种话。

一种是失意狂躁型,主旨是回忆他当初有多行,抨击现在everything都不行,全玩完。一般句式是这样的:“想当初……”,“现在xxxx不行”,“ta算个几把,要是当初我……”“都得死……”。

最后结尾是,酒酣耳热、摇头头晃脑之际,将生活苦酒E饮而尽,巍峨若玉山之将崩,摊吐在桌子上,有一种“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悲壮感,顺便还不用结账。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一晚上有一百多万个这种聚会。



第二种是得意纵情型,大抵发生在成功中老年的身上,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强大风口,兜里有俩钱儿,觉得自己发迹了就掌握了宇宙真理,特别着急于文化输出和建立话语权秩序。必须借着酒精点评一下山川、大海和宇宙。

一般得到的反馈是:x哥高论👍;x总精辟🙏🏾 ,听x总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让我们敬x哥一杯🕺🏻。

夸就完事了。

呱唧呱唧鼓掌就完事了。

kuakua敬酒就完事了。


△ 哥,my heart will always follow you。


一顿吹嘘下来,哥哥们觉得自己真是柏拉图、苏格拉底附身了,一张口全是真理,成了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外界的“洞穴人”,想想也是蛮可悲的,酒桌就是他们的雅典学院。

所以俞总的话还在那里说过呢,我猜测是酒桌、 中老年男人饭局上。得到了一致认可后,才在大众视野下说出口。

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在酒桌上满堂喝彩的话为什么一放在公共领域会被群嘲,俞总们真的闹不清楚这是为什么。

当然俞总的这些话也得到了一些人的叫好,大约是一些郁郁不得志的男性。

这些朋友要清楚,这种教你做人,可不仅仅是针对女性的,今天是说女人,明天可能就是针对他眼中的男屌丝。只要是权力、地位、名气不如他的人,皆可被指点。

正如俞总前两天还说:

80后、90后和00后这几代人对于法规概念极其薄弱,是因为这样一代人从小到大就没有教育他们什么叫契约精神,什么叫社会道德,什么叫遵纪守法。俞敏洪说自己经常接触年轻人,但老一代企业家身上那种愿意献身为国家这样的情怀,在现在的年轻人身上很少很少有。



结合他的两次发言,可能他觉得中老年成功男子是我们国家的希望吧。正如在一次演讲中他的确表现过这种倾向:

“大学五年,一个女人都没有爱上我。今天至少还有很多女生坐在下面耐心听我讲,这就是中年男人的胜利。”

呃,你说是就是吧,不反驳。在这种没什么道理的氛围中,输出话语一切有关于权力。

自然是谁jb大谁是爹,谁拳头大谁当王。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个生活小秘诀,如果下回再碰见成功人士语重心长地教你做人时。

你可以非常儒雅随和又不失强硬地结束对话:

我就是一个傻波一,您甭为我费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