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先《更漏子·锦筵红》赏析

 江山携手 2018-11-27
《更漏子》张先

锦筵红,罗幕翠。侍宴美人姝丽。十五六,解怜才。劝人深酒杯。
黛眉长,檀口小。耳畔向人轻道。柳阴曲,是儿家。门前红杏花。

这首小令描写的是才子佳人之爱,但还是能给人以清新感,邂逅发生在歌筵酒席之间,颇有点戏剧意味。
“锦筵红,罗幕翠,侍宴美人姝丽。”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宴席桌上铺锦红,碧绿锦罗垂幕。侍宴的人儿生得美,楚楚动心扉。
起笔出场面。描绘锦筵铺红,罗幕垂碧,同时也为下边所出的美人暗设衬托。下句便出美人。这一位侍宴的美人生得很美,出现在红筵翠幕之间,在词人心目中,自是格外光彩照人。
“十五六,解怜才。劝人深酒杯。”上片后三句是说,年纪轻轻十五六,懂得爱慕有才华的人,劝我饮尽又斟满,一杯又一杯。
点其年龄之轻,则歌女之楚楚动人,词人之恻恻动心,皆在不言之中。不过真正打动词人之心的,还是歌女的心灵。“解怜才”三字,极有分量。她虽很年轻,却懂得什么是爱,懂得爱才华超众的词人。这位歌女或者是在此歌席上为词人所作歌词而动心,或者是“初未相识,但两相闻名”,而“一见慕悦”,这倒无关紧要。正义为她倾倒于词人的才华,所以才“劝人深酒杯”,即她劝自己饮尽,斟满。宋时,歌女往往要向客人劝酒。这句描写很妙,妙在很有分寸,入情入理。试想,在酒席之上,众目睽睽,这位歌女向词人初次表示自己的爱慕,必然是也只能是通过劝酒之际来暗表衷情。她把爱,都倾注在殷勤的劝酒、斟酒上面。这一动作描写,十分贴切歌女的身份,不仅刻画出她的爱慕而已。
下片接着写歌女劝酒之际进一步的大胆表示。
“黛眉长,檀口小。耳畔向人轻道。”下片前三句是说,眉儿细又长,口儿红又微。贴在我耳边轻轻的说。
这两句是逼近的面部特写。当歌女手执酒壶,在词人面前俯身斟酒时,面对着面,词人格外清楚的看见了她的美貌。画眉长,红唇小。不难想见,此时此刻,两人目光相注,目成心许,所以机灵而大胆的歌女乘此俯身斟酒的时候,当下便“耳畔向人轻道。”轻声的说道了什么?
“柳阴曲,是儿家。门前红杏花。”末三句是说,路弯弯的柳荫处,是奴家的家,奴家门前有红杏花。
末三句是歌女声口,声音虽轻柔,胆子却很大,原来是邀请词人去她家幽会呢。话虽很简短,叮咛的却很明白,情感很挚烈。此三句,歌女性情全出。虽极大胆,却合情合理,口吻完全符合歌女身份。结句极美,将词境融入一片红杏花之中,不禁令人联想到唐诗“人面桃花相映红”,韵外之致无穷。
这首词以才子佳人之爱为主题。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才子佳人爱情,其实有深远的历史文化背景,深厚的文化意蕴。特别在唐宋以进士科取士,士子诗文之优劣遂成为其才品高低之标准。影响所及,才子遂成为女子所爱慕的理想对象。正是在这一历史文化条件下,才子佳人爱情逐渐演变为中国古典文学一大传统主题。才子佳人的爱情特征为郎才女貌。才,即文学才能。因此这种爱情本身,便具有崇尚人文之精神。只有理解才子佳人爱情的历史文化意蕴,才能更好的欣赏这一类古典文学作品。

附录《更漏子·锦筵红》张先
锦筵红,罗幕翠。侍宴美人姝丽。十五六,解怜才。劝人深酒杯。
黛眉长,檀口小。耳畔向人轻道。柳阴曲,是儿家。门前红杏花。
注释

1.锦筵:美盛的筵席。

2.罗幕:丝罗帐幕。

3.侍宴:宴享时陪从或侍候于旁。

4.姝(shū)丽:美丽。

5.解:了解,懂得。

6.怜才:爱慕有才华的人。

7.黛(dài)眉:黛画之眉,特指女子之眉。

8.檀(tán)口:红艳的嘴唇,多形容女性嘴唇之美。檀:浅绛色,即浅红色。

9.柳阴:亦作" 柳荫 ",柳下的阴影。

10.儿家:古代年轻女子对其家的自称。

译文
宴席桌上铺锦红,碧绿锦罗垂幕。侍宴的人儿生得美,楚楚动心扉。年纪轻轻十五六,懂得爱慕有才华的人。劝我饮尽又斟满,一杯又一杯。眉儿细又长,口儿红又微。贴在我耳畔轻轻说:"路弯弯的柳荫处,是奴家的家。奴家门前有杏花,不见不散。"
张先《更漏子·锦筵红》赏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