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辽宁】草原丝绸之路的东端

 利有用无 2018-11-27




这是有关辽宁的故事,时间很久,跨越了28万年。

这是全省28家文博机构文物的精选,每件都是历史的印记。

我们与遗址、墓葬对话,与玉器、青铜器细语……

农牧文明群雄逐鹿,民族文化熔铸传承。

辽宁省博物馆与辽沈晚报联合推出大型策划报道:

发现辽宁

为您讲述“辽宁过去的故事”……


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


很多人习惯地认为,辽宁不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中心。其实不然,在古代,辽宁朝阳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所谓,“西有敦煌,东有朝阳”。辽宁尤其是辽西地区,是蒙古草原、华北平原、东北腹地三大自然地理区域的节点。

釉陶胡人俑 唐 朝阳孙则墓出土

开发东北亚丝路 始于北燕
辽宁省博物馆有一件镇馆之宝——鸭形玻璃注,出土于辽宁朝阳北票西官营子村北燕冯素弗墓。冯素弗是东晋末年,十六国时期的北燕宰相。十六国时期北燕建立者是冯跋,也就是冯素弗的哥哥。冯素弗墓共出土5件玻璃器,其他四件是玻璃碗、玻璃杯、玻璃钵和玻璃残器。经化学分析,当时中国尚不能生产这种玻璃制品,因此学者推测这批玻璃器可能来自古罗马。因为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人创造出利用铁管吹制玻璃的技术,采用一只金属管将熔融的玻璃液吹成中空的泡,最后制成形状各异的玻璃器皿。这种方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那么这件古罗马的玻璃精品是如何千里迢迢来到辽西的呢?据推测,这批玻璃器可能是经由“丝绸之路”进口的。十六国时期,东西方交往日益频繁,由于关中与中原战乱频仍,商人们在传统的“丝绸之路”干道外又开辟出许多条新路。其中,通过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地区的道路被称为“草原道”,而河套地区则是这条道路的枢纽地带,它将东北亚各政权与西域及欧洲连接起来。北燕政权所在的营州地区位于亚欧大陆边缘,与东罗马之间关山万重,其商业往来经由“草原道”的可能性极大。许多西域商人将西方商品及文化带至营州,改变了这一地区的文化面貌。


冯跋是位贤明的君主,在国泰民安之际,冯跋注意到了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在冯素弗的反对之下,仍将女儿乐浪公主嫁给了柔然首领斛律,建立了稳固的和亲关系,从而使西方的商品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进入了北燕,东西方交往逐渐频繁。

釉陶昆仑佣 唐 朝阳孙则墓出土

对于丝绸之路上的其他各族,冯跋也不断建立友好联系。真正意义上的东北亚丝路,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冯素弗本人对很多通过丝绸之路传来的商品也都接纳,尤其是对遥远的古罗马帝国的玻璃器非常青睐。在他去世后,冯跋对其进行了厚葬,许多来自西方的珍宝都成为冯素弗的陪葬,其中就包括这件古罗马制造的鸭形玻璃注。

唐代对外交通 陆路东线起点在朝阳

朝阳地区的文化十分复杂,这与其处在多种文化交汇融合的中心地带有很大关系。古代丝绸之路到辽宁,首先要经过的交通枢纽就是朝阳。朝阳是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各条路都向这里汇聚,然后再由朝阳继续向东延伸。


从辽宁省博物馆展出的《唐代交通路线图》可以看出,唐代的对外交通主要分陆路和海路两方面,但比之前大大繁荣。在陆路方面,东西南北形成了四条主干路线。向东从营州(今朝阳)出发,渡过辽水到安东都护府,再渡过鸭绿江、清川江,可以到达平壤;向北可以到达回鹘等国;向西可到达地中海、波斯湾、印度洋一带;向南到达天竺等东南亚国家。


在这四条主干线中,西路和南路最重要。西路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主要是与西亚和欧洲的阿拉伯帝国、罗马帝国等交往,中国的造纸、纺织等科学技术传入西方,西方的建筑、医学技术传入中国。南路是沟通与东南亚如天竺等国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日本等国还派遣遣唐使汲取中国文化,形成东亚文化圈。


随着造船能力和航海技术的提高,唐代海上交通大大发展。登州、扬州、广州三地成为主要的出海口。唐代从广州起航的帆船航线直通波斯湾、亚丁湾和东非沿岸,海上交通开始成为不逊于陆上交通的另外一种交通途径。


之所以唐朝时能形成对外交往如此广泛的局面是因为:唐朝的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具备发展对外交往的基本条件,也吸引了各国人前来学习和贸易;唐朝开辟了四通八达的海陆对外交通线,便于发展对外关系;唐朝有辽阔的疆域和和睦的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对外交往;唐朝统治者对外来文化采取开明的态度,兼收并蓄,虚心学习,又尊重外国人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盛唐时代“万国来朝”,唐朝时做官的外国人多达三千,波斯人甚至官拜宰相。如阿倍仲麻吕,日本人,中国名叫晁衡,居留唐朝五十年,曾任安南都护、镇南节度使等官;阿史那思摩,突厥人,太宗时授右武卫将军;高仙芝,高丽人,玄宗时官至武威太守、河西节度使等。


惊艳罗马 中国丝绸比黄金昂贵
随着公元前2世纪丝绸之路的开通,加速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而古罗马正位于贸易路线上的终点,当时的中国把它命名为“大秦国”。《汉书》曾记载了中国人对大秦国的印象:在大海的西面,版图有8000里大,有四百多个城市,国都的城垣有400里,城内有五个宫殿,每隔10里相接,都是用水晶作柱子。还说大秦国盛产金银珠宝,大秦国的人体形高大,身体健壮,容貌端正。


罗马人同样对丝绸之路那端的中国充满了好奇心,觉得十分神秘,说“丝国”人身高近20英呎,聪明灵巧,举止温厚,而且长寿。当然,最令罗马人惊叹的是中国的丝绸。古罗马著名学者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曾以为丝绸是来源于树叶:“丝茧是生在树叶上,取来用水湿一湿,理成丝,裁成衣服,光辉夺目。”古罗马贵族的社会时尚之一就是能够穿中国的丝绸制的衣服。


一天,罗马剧场演戏的时候,西泽大帝突然穿着用中国丝绸制作的长袍出现在剧场内,耀眼的光辉,绚丽的色彩,令全场观众目瞪口呆。尽管演出的节目很精彩,但观众们都将羡慕的目光集中在西泽一人身上,纷纷议论。当时的罗马人一般都穿粗毛布制作的露着臂膀的披风式长衫,贵族则穿轻柔透明、亚麻织造的麻衣。不过,当他们看到美丽的丝绸后,就不可遏制地爱上了它。丝绸很快成为风靡罗马上层社会的奢侈品。之所以说是奢侈品,是因为一磅高级丝绸料子要值12两黄金。


至于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对中国丝绸的喜好与追求更是非同一般。当时,为了节省珍贵的丝线,她把从中国辗转运抵埃及的丝绸,交由宫廷织工,先是将从中国买来的丝绸服装一件一件地拆开,再重新编织成服装或做成点缀服装的饰品。


这种进口丝绸的情况一直维持到公元12世纪,十字军东征时,南意大利王罗哲儿二世俘虏了两千名丝织工人,把他们带回意大利去养蚕、缫丝、织绸。欧洲才开始有了自产丝绸。但是产量一直很低,直到马可·波罗时代,也就是中国的元朝时期,欧洲人仍然把丝绸看做是和黄金一样珍贵的商品。


因为地理距离过于遥远,中国与古罗马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往来。公元97年,东汉使者甘英,由京师洛阳出发首次踏上了罗马帝国的领土,但在将要渡海前往罗马帝国的首都时,被劝阻,未能成行。但甘英却是史书中记载第一个到达波斯湾的中国人。

3年后,罗马帝国的商人却来到东汉首都洛阳。据记载,罗马帝国5次遣史来中国,东汉2次,三国时期1次,西晋2次。其中4次到了洛阳,1次到了吴都。


汉朝的时候,主要出口丝绸,进口一些古罗马的商品,比如葡萄、苜蓿、黄瓜、铁器等。中国境内的东罗马遗物,以通行在当时中西交通路线上的通货之一的东罗马金币及其仿制品为多。重要的发现地点有新疆和田、吐鲁番,陕西西安、咸阳,内蒙古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和河北磁县、赞皇。出自吐鲁番墓葬中的,多含在死者口内。陕西、河北出土的金币边缘多凿有小孔,约是作为悬系或缝缀用的装饰品。


在陕西发现的东罗马金币,多为6世纪后期迄7世纪中期所铸,出土于隋唐时期的遗迹中。新疆、内蒙古和河北发现的,出土于北朝时期的遗迹中,多为5世纪迄6世纪中期所铸。后一种情况似可表明,北朝时期自西域东来,经由河套地区的路线,相当繁盛。这应和当时活跃在北方,并与中亚、东方都有密切联系的柔然、突厥等游牧民族有关。


转发自公众号:辽宁省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