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条云南马帮走出的国际驿道,比北方“丝绸之路”还早两个世纪!

 天行健227 2018-11-27

马蹄印,风尘起,过博南,越兰津。逶逶迤迤的古道上,面目沧桑的马帮人拉起了《赶马调》:石头嵌桥千人过,木头搭桥闪失我……年复一年,寻如此迹。

这条云南马帮走出的国际驿道,比北方“丝绸之路”还早两个世纪!

如果说北方丝绸之路是靠沙漠之舟骆驼走出来的,那南方丝绸之路则是靠山地之舟马帮探出来的。早在战国时期,蜀商便赶着马帮,循着云水迢递的崎岖山道,出境与印度商人从事贸易,开辟出了南方丝绸之路。而五尺道便是其中最知名的一条,它起始于川西平原,纵横于云南边陲古道,早在北方的“丝绸之路”形成之前的两个多世纪,便沟通着内陆和边疆的联系,是通往南亚和西亚以及欧洲的国际性通道。

这条云南马帮走出的国际驿道,比北方“丝绸之路”还早两个世纪!

五尺道至曲靖段,又分支路,经南盘江水路到陆良,再分道而去,南下个旧,为个旧大锡运往中原的主要通道,也是中原到越南、老挝的一条捷径。据《史记》载: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武帝派唐蒙为使,到广州去劝说南越王归汉,南越王不肯归附。本来是无功而返的唐蒙,在广州却吃到了四川的蒟酱,一打听,不经意间发现了一条从四川经西南夷通往广州的商业小道。唐蒙发现的小道就是这一条经陆良马街东去的古道。大理国时期,云南因与中原茶马贸易兴盛,而形成了两条过境驿道,其中一条便是经陆良、师宗、罗平至贵州兴义。

这条云南马帮走出的国际驿道,比北方“丝绸之路”还早两个世纪!

马帮文化作为陆良最辉煌的一抹文化印记,对陆良乃至整个大西南的经济、文化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贡献。

古陆良居万山之中,是云贵高原最大盆地,四周围有雄峰峻岭构成的天然关隘,唯有一条浩浩荡荡的南盘江和几条逶逶迤迤的古道,作为吸纳物质与文化的脐带,沟通着高原与内陆的联系。

江河上,山路间。马帮一程又一程,环环相扣,既要克服沿途的山高水险、风雷电雨……还要经受兵匪阻扰抢劫,官商盘剥刁难……战乱、兵荒、饥饿、灾难、瘟疫给生存积蓄了太多的艰难和悲愤,苦难和屈辱激起了赶马人太多的感慨,于是赶马人就唱起了那首《赶马歌》,唱出了自己的悲欢和辛酸,以及对家人和心上人的思念。

这条云南马帮走出的国际驿道,比北方“丝绸之路”还早两个世纪!

马帮一步一脚印,打通了陆良水陆交通网络,促进了当地商业繁荣。明清时期,由于实行军屯、民屯、商屯,云南迁徙进大量的汉族移民,并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特别是清康熙年间到陆良任知州的杜珍,从河南引进纺织技术,发展了以本地麻丝和棉花为原料的家庭手工业,而马帮也成为了商旅发展的最大动力。

这条云南马帮走出的国际驿道,比北方“丝绸之路”还早两个世纪!

光绪三十一年,来自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昆明、石屏、蒙白等地的商人,在马街开设了48大商号,经营农副土特产品及手工业产品,马街逐渐成为陆良的经济贸易中心。

1910年滇越铁路开通,马帮从宜良驮运棉纱、食盐、煤油等物资至陆良,再由水运至曲靖、沾益。返回时,把火腿、肥猪、大豆、陶器运到宜良、个旧。民国九年,云南省政府在陆良开设了“盐隆公司”,官运官销食盐,至民国38年,全县有座商户960户,行商300余户。光商号,县城有“万瑞号”(后改为“万顺号”)、“同兴祥”等24家;马街有“宝兴源”、“洪发祥”等52家;三岔河有“运奉祥”、“正义昌”等8家。

这条云南马帮走出的国际驿道,比北方“丝绸之路”还早两个世纪!

不得不说,是马帮,撑起了陆良整个古、近代的经济历史。(幺九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