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催眠讲堂253 | 使用过程暗示来鼓励投射的产生

 kevingiao 2018-11-27

使用过程暗示来鼓励投射的产生

如果你回顾上一章有关过程暗示的内容,你就能够记起一个总体上的原则,即你给某个人的催眠体验提供的细节越多,你的描述就越可能在无意中与这个人的催眠体验相抵触。比如说,用“让你的右手感到更温暖”来暗示一种手部温暖感的特定反应要比一个更一般化的过程暗示——“你可能会注意到,你一只手上的温度出现了某种特殊的改变”——更难以抗拒。在第二个暗示中,并没有说明哪一只手会出现改变,也没有说明这只手会变得更热还是更凉。现在,无论这个人产生何种反应,都可以被界定为一种合作的反应。

完全避免在暗示中使用细节是很困难的。而且这么做常常也是需要的,因为经常是由于你在催眠过程中所提供的细节让暗示变得更容易跟从,也更有效。要学会“做到具体的概括化”,也就是说,听上去是具体的,但是实际上是概括的,这能够帮助你避免来访者在一些不必要的情况下拒绝你的暗示。基于来访者对你的反馈,你要尽早注意到你是不是太具体了,还是太概括了,而且在必要的时候,请随着你的进程改变你的风格。

 

逐渐建立反应定势

当开始催眠会谈并着手发展出注意焦点和动能的时候,逐步建立起来访者对你的暗示的反应性是一个主要的目标。之前已经提过,大多数的人不会马上做出反应,或者说,无法立刻就产生催眠现象。建立反应定势这个词指的是在来访者身上建立起一种模式,让他能够更彻底地、更一致地对暗示做出反应。

在临床情境中,最常用的反应定势是艾瑞克森所描述的“是模式”。在来访者身上的一种“是模式”是一种模式化的接受反应——本质上即是点头称是的反应——接受你所提供的暗示。在催眠会谈的任何时刻,建立一种宜人的头脑框架都是很有价值的,但在治疗之初你开始和他们建立起治疗同盟的时候尤为重要。 

建立“是模式”的最常用的一种手段是使用一系列的自明之理,即你在上一章中所学到过的暗示形式,这种暗示形式涉及看似是正确的而且没有任何合理的理由去拒绝它们的陈述(例如,“有些时候,人们会因为知道他们不知道自己知道的事情而让自己大吃一惊……”)当你接连说出三到四个自明之理的时候,来访者会在心中默默同意其中的每一个。如果你同意第一个陈述,又同意第二个陈述,又同意第三个陈述,还同意第四个陈述的话,那么面对第五个陈述你最有可能的反应是什么呢?同意。

一般来说,在做催眠的时候,你的会谈会从一般化走向具体化。在你想要产生具体的催眠反应之前,比如说痛觉缺失,你首先不得不在来访者的反应性上建立起一种动能,从而促进这样一种复杂反应的产生。因此,你可能首先会提出一系列一般化的陈述(例如,自明之理),内容可以是让他们开始觉得自己的物理知觉是可以改变的。例如:

人类的身体是那么的复杂,它有许多的器官和器官系统……难道这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吗,因为我们对我们身体的知觉会时不时地发生改变……有些时候,你感觉温暖,有些时候,你感觉凉爽……有些时候你觉得你和你的身体融为一体,而有些时候你觉得你和它离得很远…

一旦这种总体上的观念被确立起来,即物理知觉上存在着变化,那么临床工作者就可以从一般到具体,给来访者暗示在物理知觉上发生了一种特定的改变,例如发展出一种痛觉缺失的现象。

为什么“是模式”是最常用的一种模式,此刻这些理由再明显不过了,但是还有其他类型的反应定势。或许在某些时刻,你想要有意地鼓励来访者拒绝你的暗示,比如说,或许是为了促进更高的独立性,那么你也可以使用“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你提供的是你知道这个人必然会拒绝的暗示。还可能有些时候,你想要鼓励一个人产生怀疑或不确定感,这个人本身非常自信,但是很难接受一种“我不知道”的状态,那么你就可以提供有关事物的模糊性的暗示,像是什么时候会出现意识,或者我们死后会发生什么。

有技巧的临床工作者能够意识到,随着会谈的进展,花时间在来访者身上建立起反应性是很重要的。事实上,如果你问我,互动的哪一个阶段对催眠会谈的整体成败影响最大,那么我会说,是有意建立起一种反应定势的阶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