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人喻于利,名利治小人

 黄元章3355 2018-11-27

小人喻于利,名利治小人

小人鼠目寸光,重利轻义,孔子感叹:“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讲物质待遇本无可厚非: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待遇看的很重:有房有车有工资。“长铗归来乎食无鱼。长铗归来乎出无车。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但是,一味经济刺激就会导致唯利是图。反过来又会加剧社会人心的污染。

“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对人性阴暗面的总结描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律。更不是提倡社会,利用小人的这一人品境界的缺陷来统治和役使人。孔子讲这句话的用意在于观察人、提醒人、改造人。

而社会现实很可怕。小人喻于利成为一社会控制原理。用各种名利刺激小人为五斗米折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名利成为挖掘人们的勇气和斗志的最佳诱饵。尹文子《大道》言:“名利治小人,小人不可无名利。”

“小人喻于利”社会法则下,名与利成为人们权术谋略的争斗核心。玩弄权术的人弄设名施利,让小人追逐;整个人类社会变成了抢夺名利的游戏场所。几千年来人们从没有从游戏中跳出;也没有统治者出来终止这场无聊的游戏!仿佛都沉浸与游戏的好玩热闹!

只有少数人翻然醒悟,从游戏中走出,成了孤单的看客!

政治家和哲学家们最应该思考,离开名利刺激,如何让社会运转!

宗教家们给出了给出了更高明的利益刺激方案——告诉人们获得名利的根源,让人们从根源下手。人们需要财富,佛告诉人们:财富从财布施中来;人们需要健康,佛告诉人们健康长寿从无畏布施中来;人们需要智慧,佛告诉人们智慧从法布施中来。

让人们从根源上努力,这就是无私,就是孔子说的“义”。当人们真的无私奉献时,恍然发现,大家都在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社会更加没好,人心更家愉悦。没有的计较,没有了贪婪,没有了患得患失的辗转不眠。幸福自然从天而降!但这只是理想,恐怕是永远不能实现的愿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