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五到”之口到

 宛平2008 2018-11-28

 第五是口到与口勤。

 

  曾国藩的明强挺经智慧里有一条叫“言多必失,做多必得”,所以他个人向来是强调“戒多言”的,怎么又会在“五到”与“五勤”里有“口到”与“口勤”呢?

 

  其实,曾国藩“口到”与“口勤”里的“言”并不是“戒多言”里的“言”,而恰恰是“做”的一种。

 

  曾国藩解释“口勤”是“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这里的规劝与训导正是曾国藩为人的可贵之处。曾国藩的家书、家训不仅对曾家子女、子弟进行规劝与训导,他为了要办有主义的军队,也对自己的学生、对自己的幕府成员、对自己团队的所有成员进行“口勤”式的规劝与训导,这样一来他的家训就从家庭教育的范畴迈向了社会教育,所以曾国藩家训在中国传统家训中非常独特,就是因为它不仅具有家庭教育意义,更具有非凡的社会教育意义。

 

  当然,在洋务运动的过程中,他的这种“口勤”是与“身勤”结合在一起的,表现为一种独特的调查研究的方式。比如在安庆内军械所发展初期,他总要在繁忙的军事乃至公务之余,到军械所生产第一线去视察,去问询,去给那些科学家鼓劲、打气。后来他到了南京做两江总督,而江南制造局设在上海,虽然两地相隔甚远,他也异常繁忙,但他只要有可能总是要过问江南制造局的发展情况。李鸿章作为江苏巡抚,之所以在江南制造局上下那么大的工夫,也是因为那是他老师最关心的期望所在。

 

  说起来,曾国藩的去世也与他的“口到”与“口勤”有关。他晚年在两江总督任上,虽然身体羸弱,却十分关心江南制造局的发展。1871年年底,他专门到上海的江南制造局视察,当时江南制造局的总工程师美国人科尔与傅兰雅接待了这位曾大人。后来在曾大人热情而细致的询问下,科尔与傅兰雅终于说出了对江南制造局的失望,他们说以江南制造局的条件,在国外像这样的工厂,它的效率一定能提高很多倍,而在当时的中国,这简直是浪费。曾国藩问为什么会这样,科尔直说,这是因为体制的问题!

 

  曾国藩一下子意识到,体制不变革,他的洋务运动,他的“徐图自强”,不过终将是浮云一场。

 

  曾国藩脸色阴沉,一言不发,再也没了视察的兴致。自上海回到南京后,一下子就病倒了。这一病就没能再好,拖延了三个月后,一手开辟了洋务运动的曾国藩终于离开了人世,时年61岁!

 

  曾国藩在家训里曾有一句名言,他说:“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处求强则不可。”所以他的洋务运动虽然秉承了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精神,但他喊出来的口号却是“徐图自强”。

 

  怎么才能“徐图自强”呢?

 

  曾国藩的答案也很明确:

 

  眼到!心到!身到!手到!口到!

 

  眼勤!心勤!身勤!手勤!口勤!

 

  (选摘二十二)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郦波著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11年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