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拓跋焘-北魏太武帝(3)

 墨香笙樵 2018-11-28
击败南朝
  430年,南朝的刘宋皇帝刘义隆北伐,北魏将士王慧龙、韩延之、司马休之等人率军顽强抵抗,击退了刘宋。
  450年,宋文帝急于求功,听不进老臣宿将的意见,轻启兵端。在进军初其的时候很顺利。但是到了十月,反而招致北魏拓跋焘大举南下反攻:
  10月末,“冬十月癸亥,车驾(拓跋焘)止枋头。(拓跋焘)诏殿中尚书长孙真率骑五千自石济渡,备玄谟遁走。乙丑,车驾济河。玄谟大惧,弃军而走。众各溃散,追蹑斩首万余级。器械山积。帝遂至东平。萧斌之弃济州,退保历城。(拓跋焘)乃命诸将分道并进:使征西大将军、永昌王仁(拓跋仁)自洛阳出寿春,尚书长孙真(长孙翰的儿子)趋马头,楚王建(拓跋建)趋钟离,高凉王那(拓跋那)自青州趋下邳。”
  11月,“刘义隆鲁郡太守崔邪利率属城降。使使者以太牢祀孔子。壬子,次于彭城,遂趋盱眙。”
  12月,“刘义隆将军胡崇之等率众二万援盱眙。燕王谭(拓跋谭)大破之,枭崇之等,斩首万余级,淮南皆降。是月,永昌王仁(拓跋仁)攻悬瓠,拔之,获义隆守将赵淮,送京师斩之。过定项城,及淮西,大破刘义隆将刘康祖,斩之,并俘虏将军胡盛之、王罗汉等,传致行宫。癸未,车驾(拓跋焘)临江,起行宫于瓜步山。永昌王仁(拓跋仁)自历阳至于江西,高凉王那(拓跋那)自山阳至于广陵,诸军皆同日临江,所过城邑,莫不望尘奔溃,其降者不可胜数。”
  至此,拓跋焘实现了“饮马长江”的志愿,而刘义隆只落得“仓皇北顾”。拓跋焘五路远征军直达长江北岸,其中,拓跋焘亲自率领的北魏主力兵抵瓜步山(今江苏六合东南),与刘宋首都隔江相望,使得南朝大为震动。其他各路也先后到达江淮一带。但魏军还不具备渡江灭亡南朝的条件,并且北方人不习惯南方气候,军中士卒多染病,魏军在江边掠民烧屋后退军。
  不过他在对宋的战争中,虽然大胜,但使军民疲惫,并且远征也消耗了较多的财力物力,将士染病,尽管相对于南朝来说,北朝的各项损失是非常少的,但是很多优秀将士在回到北朝之后,重病不起,使得“国人怨恨”。
  450年,失败后的刘宋不仅输掉了战争。也输掉了苦苦积累的小康盛世。也输掉了国运。两个年纪相仿(刘义隆比拓跋焘大一岁)的皇帝终于在最终分出了高下。也为后世北强南弱的历史趋势奠定了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