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株洲中医治疗血亏虚型虚劳、血虚风燥型带状疱疹案例

 SantoXie 2018-11-28

该病最早见于隋·《诸病源候论·疮病诸候》名为“甄带疮”;《疡科选粹》则称之为“缠腰火丹”“蛇串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关于缠腰火丹记载如下 “此证俗名蛇串疮,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皆如累累珠形。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发热,此属肝心二经风火,治宜龙胆泻肝汤。湿者色黄白,水疱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疼,此属脾肺二经湿热,治宜除湿胃苓汤;若腰生之,系肝火妄动,宜用柴胡清肝汤治之。”神农中医馆张鸣医生治疗带状疱疹有效医案如下:

1、戴某某,女,55岁    

初诊时间:20188月14日

主诉:左前臂疱疹伴疼痛3天

现病史:患者诉三天前,左手小指桡侧出现有刺痛感,无红肿,触之痛盛,当时未予以处理,次日左前臂有出现片状红疹,有痛感,自行购买了皮炎平外擦,无明显效果。现症见:左前臂多处片状红疹,其上有疱疹,有渗液,左手小指、无名指、掌背部、前臂均有痛感。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中医诊断:蛇串疮

证型:肝经郁热

治法:清肝泻火,解毒止痛

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栀子10g       黄芩6g       柴胡10g       木通10g

泽泻10g       生地黄15g    车前子10g     当归12g

扁蓄10g       苦参8g       土茯苓15g     贯众10g

薏苡仁15g     人中黄10g    夏枯草10g     蒲公英15g

                                         ×5付

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外治疗法:棉花灸一次

患者在服用完上方10剂后,疱疹消失,患者痊愈。

按:本案患者因肝胆湿热内蕴,湿热之邪循经至左前臂有疱疹,有渗液,有痛感;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均热火热之象。遂治法宜清肝泻火,解毒止痛。方中龙胆泻肝汤(栀子、黄芩、柴胡、木通、泽泻、生地黄、车前子、当归)清肝泻火;扁蓄杀虫止痒,利尿通淋;土茯苓、贯众解毒除湿;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夏枯草、蒲公英清热泻火;薏苡仁利水渗湿。

 

2、陈某,女,53岁

初诊时间:2018年7月21日

主诉:胁肋疼痛并伴散在丘疹一周

患者自诉:近日来因外出旅游,时感神疲乏力,身体倦怠,并伴有轻微恶风怕冷,一周前开始出现左肋下疼痛,疼痛呈阵发性抽痛,过了三五日,便发出散在性的红色丘疹;现症见:左肋下散在红色丘疹,色稍红,绿豆大小,并伴有灼热,疼痛难忍。神疲乏力,食纳不香,睡眠欠佳,口苦咽干,小便少而色黄,大便干结。舌瘦小苔薄黄,脉弦细数。

中医诊断蛇串疮

证型:少阳郁热

治法:疏肝泄火,行气止痛佐以清热解毒扶正

方用:小柴胡汤合三黄解毒汤加减,并配合外治。

柴胡15克,黄芩12克,太子参15克,法半夏10克 黄芪15克,黄柏10克,延胡索15克,茯苓15克 陈皮10克,黄连3克,赤芍15克,半枝莲15克

白花蛇舌草30克,酒大黄10克,甘草10克

5剂,水煎服,分两次温服,嘱其饮食清淡,注意休息,避风寒。

二诊:疱疹基本消退,皮肤稍红,但仍有疼痛、灼热感,口苦咽干缓解,大便已通,小便正常,遂在上方加减,再进五剂。

黄芪15克,赤芍15克,牡丹皮12克,升麻15克 栀子10克,太子参15克,当归尾15克,玄参15克  石膏30克,川楝子6克,黄芩15克,柴胡6克

甘草10克

5剂,水煎服,分两次温服

服完上方5剂,基本痊愈,已无疼痛灼热感。

 

张鸣,女,主任医师、教授

擅长于治疗内儿疾病如胃炎,胃溃疡,急慢性胃肠炎,腹痛泄泻,失眠健忘,感冒咳喘,口疮咽痛,各类腰痛,关节疼痛,水肿,小便不利,夜尿频多,胸痹心痛;湿疹,荨麻疹,痤疮等皮肤疾病,女性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亚健康人群的调治。

临床论文有《滋阴治痹举隅》,《蛤蚧大补丸治疗顽固性荨麻疹9例》,《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胃炎疗效观察》,《四皮汤治疗慢性瘙痒性皮肤病82例》,《玉女煎加减方对糖尿病大鼠的实验研究》,《玉女煎加减方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不同证型慢性重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等各类论文20余篇。主持省、校级课题2项,参与5项省级课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