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词漫话(二十)苏词巡礼(3)《念奴娇》(上)

 陆一2 2018-11-28

宋词漫话(二十)苏词巡礼(3)《念奴娇》(上)

 费秉勋


念奴娇.赤壁怀古


        在词牌“念奴娇”之上再加题“赤壁怀古”,以见题旨。此词与苏轼《赤壁赋》是姊妹篇,都是在贬黄州时,于元丰五年游赤壁后所写。作者当时是47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此词押入声韵。风流人物,就是杰出的、使人钦慕的的人物。淘,冲洗的意思。这几句是说,长江滚滚向东流去,千百年来的杰出历史人物,像是被江水的浪涛冲洗去了一样。此句高超之处是就眼前之景写去,又带着深沉的感情,由东流的大江,想到千古英杰,把江山与人物融和在一起,意境诗情,浑厚宏阔。包举江山历史,破空而来,气势博大,笔力雄健。

古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郞赤壁。

       古垒,旧时的堡垒。 “人道是”,取存疑态度,本词旨在怀古抒情,不拘泥于地理真伪。赤壁冠以周郎,为下文正面写周瑜先点一笔作铺垫。《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授建威中郞将,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郞。”赤壁大战时,周瑜三十四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三句具体具体描绘赤壁的景色。乱石句写山,惊涛句山水合写,卷起句写水。崖岸惊险峭奇,错乱的岩石穿向空际江涛像受了惊似地拍打着崖岸,卷起的浪沫像白色的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进行了赤壁山水的具体描摹之后,概括总述一句说“江山如画”,就在这如画江山的背景前,就在这个画面上,涌现了多少英雄豪杰。这一句又是江山、人物合说,感慨殊深。笔底已经逐步把圈子缩小了,由“千古风流人物”,进而聚笼到三国英雄的范围了。上阕歇拍一句,束上起下,过渡到下片集中笔墨,专写周瑜。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以“遥想”领起五句,从各个角度刻画周瑜形象,用“遥想”又配以“当年”二字,就把时时间逆推到建安十三年,这样就可以比较充分地进行具体描写。要以五句把周瑜的精神写出来,就要进行精心的选材。这里词人首先写了周瑜的婚姻。《三国志》(注意:不是《三国演义》)写孙策准备攻取荆州,让周瑜当中护军兼江夏太守,在安徽打了胜仗,得到了乔玄的两个女儿,都长得天香国色,十分美貌。孙策的仪表也是非常英俊的,“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士民皆呼为孙郞'。这两个人,一个孙郞,一个周郞,就分别和大乔和小乔结了婚。孙策当时和周瑜开玩笑说:“乔公的两个姑娘固然长得漂亮,而能得我们两个人做女婿,也算心满意足了。”这里词人写周瑜的美满婚姻,用小乔来作为烘托,就把周瑜的风流倜傥表现得非常充分,这样周瑜的形象才更加饱满。“雄姿”、“英发”这是两个方面,而不是“雄姿”是主语,“英发”是谓语,不是用“英发”形容“雄姿”的。“雄姿”写他英雄的仪表、风度、气质;“英发”写他的言辞、议论、演说才能,指言论超群。这用苏轼本人的文章就可以证明。他在《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一诗中有“知音如周郞,议论亦风发”两句,“英发”是形容议论的。又按词格,本应在“嫁”字下断句,“了”字当属下句,此是摆脱音乐束缚的大胆作法。

羽扇纶巾,谈笑间,強虏(樯橹)灰飞烟灭。

        上几句写周瑜的气度风采,他的小乔结婚时,才二十几岁,是赤壁之战前十年的事,本来是的这次战争扯不上的,词人是为了写周瑜的完整形象,所以写了他的婚姻。这几句就全写他的打仗和他的指挥才能。羽扇,用鸟羽制成的扇子,汉末三国时盛行于江东(羽扇不同于麈尾)像诸葛亮,晋的顾荣都是手持白羽扇指麾众军。纶巾,一种配有青丝带的头巾。前句雄姿英发是抽象地概念化地写周瑜的丰采气度的,这一句则主要靠具体象形描绘。大敌当前,曹军当时号称八十万,而吴蜀联军只有五万人,而指挥这场大战的周瑜却仪态闲雅,身穿便服,不着戎装,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种风度是有时代色彩的,就是我们说的汉末魏晋人通侻的作风,随随便便,无拘无束,不是弦繃得很紧,很紧张,而是在说说笑笑议论风生之间,就把曹军辉煌的战舰付之一炬。谈笑作战不是他轻敌,不是他玩忽职守,而是他胸有韬略,把握着全局。

           整个上片和下片的前半片都是怀古,写赤壁的形势和有关人事,特别是重点写了周瑜。从“故国”以下才转入抒情,自抒怀抱。这种章法,也和一般词作是不一样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