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颈部超声:儿童扁桃体腺的正常大小

 RG冷暖自知 2018-11-28

扁桃体周围感染是一种儿科常见病,单纯的扁桃体炎可因炎症向周围组织延伸而致扁桃体周围蜂窝织炎或扁桃体周围脓肿,如不及时诊断和处理,病变可进一步导致颈深间隙或纵膈感染、吸入性肺炎以及脓毒症等威胁生命的并发症。


经口内超声和经颈部超声均可用于诊断扁桃体周围感染,可有效鉴别扁桃体炎和扁桃体周围脓肿。扁桃体炎主要表现为腺体增大和实质不均匀低回声改变,而扁桃体周围脓肿则表现为腺体增大和周围液暗区形成。韩国的 Hong 等学者通过研究确立了健康儿童人群的扁桃体大小正常值范围,文章发表于 2018 年第 7 期 J Ultrasound Med 杂志。


研究回顾性分析了 161 名健康儿童(男性 79 名,年龄范围 1 个月-18 岁)双侧扁桃体腺的声像图表现,并按年龄划分为四个组:<1 岁组,1-5 岁组,5-10 岁组,>10 岁组。检查时选用经颈部方式,受检儿童仰卧且颈部过伸位,将探头置于下颌下区,通过横切扫查测量双侧扁桃体的横径和前后径,纵切扫查测量扁桃体腺长度 (图 1)。单侧扁桃体腺体积计算公式:横径×前后径×长度×0.523。



图 1(A)颈部超声横切扫查显示左侧扁桃体腺,分别测量横径及前后径;(B)颈部超声纵切扫查测量扁桃体腺长度


研究发现,正常扁桃体腺实质呈低回声,且回声低于下颌下腺,内可见高低相间的条纹样回声。其中,单侧扁桃体腺平均体积(cm3)分别为 1.58±1.26(所有研究对象),0.30±0.14(<1 岁),1.27±0.57(1–5="" 岁),2.06±1.09(5–10="" 岁),2.19±1.48(="">10 岁)。双侧扁桃体腺测量的平均横径、前后径以及长度分别为 1.98±0.61 cm,2.17±0.66 cm,2.28±0.69 cm。


研究还发现,扁桃体腺大小随年龄增加而增大,而性别、身高和体重均非影响扁桃体体积的显著性因素。另外,多因素回归分析进一步提示,在扁桃体腺的所有测量径线中,前后径与体积之间具有最强的相关性。


作者指出,超声在诊断扁桃体周围感染和引导脓肿穿刺引流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超声引导下脓肿穿刺引流不仅可以避免盲目穿刺的风险,还可确定脓肿与颈动脉的关系。既往研究指出,经口内超声和经颈部超声在扁桃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中均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二者的诊断效能无显著差异。然而,目前超声在临床上还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该研究首次对健康儿童的扁桃体大小的测值范围进行了总结,同时还发现扁桃体超声测量的前后径与其体积之间相关性最好。由此,虽然扁桃体腺体积测量公式更为准确,但扁桃体腺前后径代以评估体积可能有助于简化繁重的临床工作。另外,虽然既往有研究报道指出,儿童生长发育迅速,体重与扁桃体腺的体积具有相关性。然而在本研究中,扁桃体腺体积与身高和体重均无显著相关性。未来尚需大样本数据加以验证(原始文献PMID:29274081)。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