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富贵树”不幸被盗挖 罗汉松:富豪争移栽 野外踪难觅

 小男孩叫闫旗 2018-11-28

萧野

【不少人笃信“家种罗汉松,世世不会穷”。罗汉松有园艺界“宠儿”之称,一株动辄几万元,造型好一点的大树更要数十万元。不少富豪喜欢在自家院子里,种上一棵或几棵罗汉松,点缀门面,彰显身份。殊不知这种风气渐长,却害苦了这些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不少野生品种已进入告急状态。】

罗汉松种子圆圆,与种托(红色部分)合在一起,整体像穿红袈裟的罗汉。“罗汉松”这个名字的由来正基于此。

罗汉果并非罗汉松之子

说起罗汉松,很多人先联想到罗汉果,其实罗汉果并非罗汉松结的果。罗汉果是葫芦科苦瓜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罗汉果的果实,而罗汉松是罗汉松科常绿乔木,该科植物共8属130余种,以罗汉松属为主(约100种),广泛分布于南半球的热带、亚热带及南温带的多山地区,相比之下,北半球的罗汉松则是个稀罕物。

形如身披袈裟的罗汉

野生罗汉松,树形高耸挺拔,如松树一般,但名松非松,与松科植物不同宗。其叶片呈螺旋状着生,条状披针形(长为宽的4~5倍,中部以下最宽,上部渐狭,长5~10厘米,两面中脉明显)或椭圆状卵形,与松树的针叶大相径庭。它还有土杉等别名,但叶片与杉树似是而非,亦非杉科植物。

兰屿罗汉松的叶革质,线形或线状倒披针形,叶长5~7厘米,宽7~12毫米,先端圆钝。

罗汉松与松树、杉树的另一明显区别是种子。松树等裸子植物大多雌雄同株,而罗汉松属植物则是雌雄异株,初夏开花,雄花圆柱形,3~5个簇生在叶腋间;雌花单生在叶腋,受粉后,顶端胚珠会逐渐变大发展成种子,夏末时结籽,近球形的种子犹如和尚的光头。有趣的是,种子基部有肉质椭圆形种托,渐渐膨大,初长时青色,成熟后变成赭红色或紫红色。种子与种托整体像极了穿红色袈裟的罗汉双手合十地诵经。“罗汉松”这个名字的由来也是基于这个性状。

罗汉松属植物雌雄异株,初夏开花,雄花圆柱形,3~5个簇生在叶腋间。

种子累累,满树的“绿罗汉”“黄罗汉”“红罗汉”“紫罗汉”,富有奇趣,令人叹为观止。有一些种子外面蒙了一层灰白的粉末,像洁白圆润的珍珠;而有些深紫色的种托外面也是一层灰白,像是老僧披的旧袈裟。还有的是一个种托上面托着两颗种子,如同穿一袭袈裟的孪生罗汉。

许多人误以为罗汉松的肉质种托是果肉。罗汉松属名为Podocarpus macrophyllus,意思是“果实有柄”,其实是种子下方有肉质种托。它作为裸子植物,并不会有果肉,在植物学上,这种由种皮形成的肉质部分被称为“假果肉”,与被称为“白果”的银杏种子十分相似。

当种子成熟,种托由绿变红,口味从干涩而变得多汁可口。一些禁不住诱惑的动物就会去采食,而种子就会在假种皮的保护下,穿过动物的肠胃,随粪便排出,远走他乡。因此,有人称袈裟一般的种托是罗汉松“旅行的车票”。

以“生物武器”护体

罗汉松是常绿乔木或灌木,在野外高可达二三十米,树冠呈广卵形。它们灰褐色的树皮,纵向浅浅地裂开,有时候呈薄鳞片状脱离。它们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喜光、较耐阴,喜生温暖、微润、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质或腐殖土壤中。根据《中国植物志》,我国产罗汉松科植物有14种,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西、浙江等地)及港台地区。种类虽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形态特征大同小异。日本也有野生罗汉松的分布。

罗汉松是常绿乔木或灌木,在野外高可达二三十米。

罗汉松的叶片中含有各种各样的生物活性成分,如抗氧化剂、Nordi–萜烯、罗汉松酸和桃柘酚,这些成分中一些具有抗菌、抑制真菌或者制菌的功能。罗汉松为对付动物准备了防身利器——“生物武器”植物性蜕皮激素。植物性蜕皮激素的主要目标是昆虫。很多昆虫在生长过程中会经历数次蜕皮,只有摆脱了原有表皮的束缚才能长得更大,如果昆虫幼虫没有发育到特定程度,这时候收到了蜕皮激素的信号而开始蜕皮的话,等待它们的结局就是死亡。有了蜕皮激素防身,在罗汉松的叶片上很难发现昆虫啃食的痕迹。

昔日遍布海岛 如今零落山头

躲过了动物啃食的“天灾”,罗汉松科植物却还是没能躲过“人祸”,因“家有罗汉松,世世不受穷”一句俗语而招致无辜的杀身之祸。

罗汉松作为栽培植物在全国各地都有,常见于院落角隅作庭树,或对植、列植于门庭入口及路边,亦可丛植、群植于草坪边缘作下木。它们在北方一般不能形成大树,生长速度缓慢,寿命长,四季常青,枝密叶茂,叶片翠绿而小型,且不难塑型,多为盆栽观赏。不少富豪视罗汉松为风水树,尤其看重野生罗汉松形态弯曲,苍劲有势,这就给本来已经很稀少的罗汉松野生种群带来了压力。

一些富豪喜欢在自家院子里种罗汉松,这种风气促使不法分子盗采,一些野生罗汉松品种已经陷入极危境地。

一株野生罗汉松售价数万至数十万元,引发了商机,也扼杀了这类植物的生机,多年来香港等地非法砍伐野生罗汉松的罪案不断,不法分子纠结成党,有计划地活动,盗树猖獗、连根拔起。罗汉松命运堪虞。

被称为“珠海最原始环境海岛”的担杆列岛,不仅是海防前哨,更是珠海市的一片净土。据报道,当地繁茂山林的背后,却是难以言说的苦楚。在珠海担杆列岛、台山上下川岛、阳江的海陵岛等地,10多年前,这些海岛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罗汉松,有些几百棵生长成林。然而,偷盗者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屡屡上岛偷盗。如今,50年树龄以上千姿百态、苍劲古雅的野生罗汉松几乎绝迹,难寻其踪,只有一些手指头粗细的零星分布在一些山头上。

盗挖罗汉松给海岛生态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不仅使本地野生生物种群消失,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更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即使从偷盗者手中抢救回罗汉松复种,成活率不到10%。

兰屿罗汉松几被“满门抄斩”

台湾东部的兰屿罗汉松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革质,线形或线状倒披针形,叶长5~7厘米,宽7~12毫米,先端圆钝。在成为不法分子觊觎的目标前,兰屿岛的东清湾有一片十分壮观的兰屿罗汉松天然林。在当地原住民达悟族人的传统规范中,胸径粗达50厘米以上的兰屿罗汉松,才会取其材来制造大船的“舵”,而未达标准的幼树不予砍伐利用;兰屿罗汉松的材质很坚硬,但在达悟族的禁忌传说里,这种树生长缓慢,用其木材建造房舍,恐怕居住其中的人会长得慢、长不高。诸如此类的禁忌可以看出原住民对天然资源适材适用的保护行为,有利于保存罗汉松的基因库,使其种群命脉得以延续。

罗汉松在我国北方一般不能形成大树,生长速度缓慢,寿命长,四季常青,且不难塑型,多为盆栽观赏。

由于园艺观赏价值高,兰屿罗汉松遭大量挖掘,几乎被判下“满门抄斩”的重刑。1981年左右,东清湾这片美丽的原生林几乎消失殆尽,只剩下人爬不上去的五孔洞、老人岩等临海峭壁上还有一点残存。该种群小且分布狭窄,能繁殖的成熟个体少于50株。依据以往的直接观察,分布区域、实际占有面积及繁育地的质量均在减少和下降中,加上实际或潜在的开发破坏,有学者推论在10年或三世代内,兰屿罗汉松的种群数量会减少超过80%。它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已被列为“极危”物种。

兰屿罗汉松的写真

野生种质保护迫在眉睫

生长在云南大理苍山(模式标本产地)海拔2500~3000米地带的“大理罗汉松”,亦为“极危”物种。20世纪初,英国学者在苍山南坡发现并采集了该物种的样本。随后,著名植物学家冯国楣根据英国学者的记载,长期在云岭山脉进行考察,发现此种罗汉松与其他罗汉松品种存在差异,且非常稀少,为大理特有物种,因而定名为“大理罗汉松”。它的叶子多为狭矩圆形或矩圆状条形,先端钝或微圆,质地厚;雄球花穗细而短,长约1.5~2厘米。云南高山花卉植物专家龚正坤考虑到其濒危性后,于1976年2月至11月间采用“保护性繁育取种”方式取种,并于大理州花卉研究所基地内开展长期保育工作。经过数十年的精心繁育,现大理罗汉松的苗、桩、盆景已达十万余株,大理州花卉研究所基地是目前“大理罗汉松”云南种质资源重点繁育基地。

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罗汉松科的陆均松、竹柏、海南罗汉松、台湾罗汉松、小叶罗汉松已成为“濒危”物种。

叶子墨绿而细长、先端钝圆、密集生长在小枝顶端(叶间距离极短)的“小叶罗汉松”,产于广西金秀、广东南部及海南岛琼中(五指山)、白沙(黎母岭)、保亭(吊罗山)及陵水等地海拔700~1200米山地,云南东南部(麻栗坡、西畴等)海拔1000~2000米地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

台湾罗汉松为台湾特有树种,分布于中部及北部,因生育地遭破坏及族群遭挖采,数量持续下降,生存备受威胁。

海南罗汉松产于广东、海南岛五指山、陵水等地,越南、缅甸也有分布。

20世纪60~90年代,由于对陆均松天然林采取了不合理的经营措施,陆均松天然林资源不断减少,天然更新受到严重影响。

目前,同为罗汉松科植物的鸡毛松(又称“异叶罗汉松”)、罗汉松、毛枝罗汉松、百日青(又称竹叶松、脉叶罗汉松)属于“易危”物种;长叶竹柏、肉托竹柏(其叶似竹,茎似柏,叶色墨绿且闪光)处于“无危”状态。

城市里的罗汉松基本是人工培育的后代,生物学意义不大,加强原始林中野生罗汉松的种质保护迫在眉睫。

(本文撰写过程中参考了《江西农业学报》《生物学通报》等的文献,特此声明并致谢。)

本文系《环境与生活》杂志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刊;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责编:叶晓婷

网编:吴燕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