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政二街 2018-11-28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一、基础(24分)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D )

A.甲胄(zhòu) 畸形(qí)

窒息(zhì) 深恶痛疾(wù)

B.差劲(chà) 拙劣(zhuō)

平庸(yōng) 数见不鲜(shù)

C.广袤(mào) 无垠(yén)

私塾(shú) 诚惶诚恐(huáng)

D.荧光(yíng) 不逊(xùn)

匿名(nì) 小心翼翼(yì)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3分)

A.突然间我的心情变得烦燥、郁闷。而且这种感觉又是那么强烈,甚至到了要将人窒息的地步。

B.55个航班被取消后,大约一万名旅客滞留在广州白云机场。

C.帮助同学要诚惶诚恐,切不可骄傲自大。

D.目前,一些文化产品粗制滥造,甚至存在低俗、媚俗、庸俗的问题,群众十分反感。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 C )

A.钱老师在授课中并不是照本宣科地读PPT,而是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动作来传授知识。

B.他通过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在工作中任劳任怨,用无悔青春书写人民警察的风采。

C.元旦晚会上,学校老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享天伦之乐。

D.大臣们在不可思议、前所未有的喧闹声中,正襟危坐、呆若木鸡。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 )

A.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

B.走进人民公园,看到的是美丽的花海和沁人心脾的花香。

C.由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突然渐渐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D.《傅雷家书》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等。

6.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C )

A.《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一文,叙写了当地几个医生为“我”父亲治病的情形,医生开的药方里常有奇特的药引。

B.《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选集》,作者朱德,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C.《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是茨威格,他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D.《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人传》,体裁是传记。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地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

7.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微商”下定义,不超过50字。(4分)

在越来越发达的网络系统的影响下,人们的商品交易模式也越来越丰富了,而微商便是其中的一种。在日益流行的微博或微信平台里,人们不仅可以发表文字,上传图片,分享心情,还能发送商品信息,然后利用网络支付功能,销售自己的商品,达成交易的目的。这种商品交易模式方便快捷,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认可。

微商是人们在微博或微信平台里发送商品信息,并利用网络支付功能达成交易目的的一种商品交易模式。

二、阅读(46分)

(一)记承天寺夜游(10分)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2)怀民亦未寝(睡觉) (3)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3分)

A.文中作者自称“闲人”,充满自豪与庆幸,庆幸自己做官清闲,才得以饱览这样美的月色。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5题。

①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②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③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④“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⑤“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⑥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1.作者为什么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日暮”触发了作者忧国之情,印象深刻。“水户”是反清志士客死的地方,反映了作者爱国的思想感情。

12.作者把日本职员的“操心”说是“好意难却”,联系下文看有什么作用?

答: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做铺垫。因为有了这段内容,藤野先生的真诚关心就表现得更突出了。

13.“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中的“大概”对表达意思有什么作用?(2分)

答: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罢”合用更加强了不敢肯定的语气,这是作者用诙谐的语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

14.⑤⑥两段表现出藤野先生怎样的思想品质?

答:热情诚恳,求实精神。

15.从③至⑥段看,课文在写人上有什么特点?(2分)

答:选取典型的事例,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品质。

(三)细水长流(17分)

蓝雪冰儿

①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

②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

③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一句话给噎回去了。

④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棒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儿。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

⑤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别去上班。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棒子地里穿梭,割伤了脸,衣服都湿透了。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

⑥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出力,总该给点钱吧!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吧。这次父亲没敢说出细水长流这句话,但还是那个意思。母亲没有像中午那样发火,但心里还是不高兴。

⑦晚饭后,我跟父亲唠嗑,父亲说,这人啊,愿意活得累呢,就会累;愿意活得轻松呢,就会轻松。我说,是啊,细水长流。父亲笑笑说,可是,你妈有的时候,就是不明白这个理。我说,妈活得比你累。父亲说,所以,我愿意什么事都让着她。再说了,夫妻之间也是一样,不能啥都计较,还是那句话,细水长流。父亲说完,嘿嘿笑了几声,好像在女儿面前掩饰对老伴的体贴。

⑧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丫头,还是你爸说得对,真的是细水长流。原来,前几天,左右两户人家赶回来浇地,一看地早就浇了,便把水费给了母亲,还特意拎来了他们从城里带来的新鲜水果,表示感谢。母亲一边给我拿水果,一边说,你也要记住啊,这人啊,可不能太计较。

⑨我瞧了一眼父亲,窗外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选文有删改)

16.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4分)

“命好”是指:①闺女乖巧孝顺,夫妻恩爱;②不跟人闹意见(人缘好)。原因:老刘①包容,不争长短;②豁达,不计得失。

17.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①内容上交待矛盾冲突的起因(或故事发生的背景),天大旱;邻居又不在家。②结构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浇地和母亲不理解父亲等情节做铺垫。

18.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

“急”这里有“着急、生气”的意思,表达了母亲对女儿的不满,突出母亲“视地如命”。

(2)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

“急切”有“迫不及待”的意思,突出母亲内心的兴奋及对父亲言行的认同。

19.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5分)

①父亲的内心像阳光一样明亮;②父亲的言行像阳光一样温暖了周围的人;③邻居的回馈、母亲的理解像阳光一样让父亲感到温暖、幸福;④进一步升华了“水长流,情长在”的主题。

三、写作(5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阳光让美丽之花绽放,关爱让幸福之花绽放,拼搏让理想之花绽放,奋斗让青春之花绽放,奉献让……

请以《________悄然绽放》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2)文体不限(有明显的文体特征),诗歌除外;(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字书写;(4)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5)不少于600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