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先生:谁在吃人?

 无事不登三宝殿 2018-11-29


01


几乎没有哪个作家能够像鲁迅一样,如幽灵般长久地盘旋在我们的灵魂深处,潜伏在时代最前沿的论领域。

 

不管是在禁书的文革时代,还是思想解放的改革开放时期,鲁迅都像一个符号,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无时不刻不在散发思想的魅力。


读鲁迅,就仿佛是在过一段黑色的隧道,就仿佛看见鲁迅正站在黑夜中的某一处地方,那深邃疲惫的眼眸里也在黑暗中透出光亮。


鲁迅的思想是黑色的,因为他正肩扛着黑夜的闸门。

 

鲁迅更像一个不带一点干粮饮水走进沙漠的旅人,早已抱定九死而不悔的决心。


他杜绝一切精神的幽薮,只是面对黑暗的无物之阵而抗争,他始终充满战斗的激情。


鲁迅的激情表现为神圣的愤怒,对黑暗中国的愤怒,对虚伪人生的愤怒,同时也因了愤怒而转化成对劳苦大众的深刻同情。

 

深深深深的绝望和热热热烈的爱心总是在一颗伟大的灵魂里不离不弃。


02


鲁迅在我们眼里,他的人设似乎一直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斗士形象。其实我们都被他冰冷的文字“忽悠”了。

 

事实上,鲁迅先生外冷内热,是一个有血有肉幽默有趣的人。

 

他不但在作品,为我们留下阿Q、孔乙己等滑稽的形象和幽默逗人的语句,而且还在日常生活中,与朋友调侃,开点儿玩笑。

 

老叶曾经问鲁迅,先生创作《阿Q正传》中的阿Q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为什么取个外国人的名字?鲁迅答道:“阿Q是个光头,脑袋后留一条小辫子,这个Q字不正是他的滑稽形象吗?”  

 

有次,鲁迅的侄女问他:“你的鼻子为何比我爸爸矮了一点、扁了一点呢?”鲁迅笑了笑说:“我原来的鼻子和你爸爸的鼻子一样高,可是我住的环境比较黑暗,到处碰壁,所以额头鼻子都碰矮了。”

 

透过鲁迅的幽默,可以看到他在幽默中夹杂着讽刺,讽刺中饱含着悲哀,悲哀中又见隽永,铸就了他独特的形象:一个穿着长衫,留着寸发,胡须坚硬,面容清瘦,冷峻孤傲而又幽默有趣的鲁迅。

 

03


如果潜心研读鲁迅,你就会发现,鲁迅其实就是一个彻底的异类。


他的特殊的品质,使许多观念性的东西在他那里凝聚成极端的思想。在他那里,一切“神圣”之物都在可毁坏之例,惟独保持的是人的自由、平等、独立与尊严。

 

鲁迅的全部努力,几乎都在于揭示时代的真相。而鲁迅早已超越了这个时代……

 

中国人向来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为座右铭,简而言之,就是我们要“忍常人所不能忍”,最后就可以“行常人所不能行”,这就成为了“高人一等”的人,比如各种精英和成功人士。

 

然后就拥有了特权。谁赚的钱多,谁的权力越大。个人的权力一大,难免就会侵蚀他人权利的边界。照此下去,社会是一定会要“人吃人”的……

 

鲁迅先生说:“高等人向来就善于躲在厚厚的东西后面来杀人的。”


所谓“吃人”,即作为个人的从生存到发展的各种权利,全然遭到剥夺;用《资本论》对专制社会的概括,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

 

鲁迅认为,我们几千年的糟粕,在于伪善,教别人做好事,自己占便宜。割别人的肉,填自己的腹,发展到极致,便成了人吃人。

 

这就是鲁迅写作的原始出发点。


04


一百年前的 1918 年,著名杂志《新青年》刊发了这一篇署名为鲁迅的小说,小说名字叫《狂人日记》,该文一出世便引起了巨大轰动,鲁迅先生横空出世。

 

这篇文章全文约 4700 字,其中 24 处提到“吃人”,5 处提到“吃我”。

 

1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2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

 

3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

 

《狂人日记》发表距今整整 100 周年,100 年后的今天,社会进步了多少?

 

05


“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


在丹麦,如果你骂他们的国王,他们会不理你;如果你批评他们的奶酪,他们会骂你无知;但是如果你提到安徒生而脸上没有尊敬的表情,他们会给你一个耳光。

 

这就叫一个民族的荣耀。

 

鲁迅先生追悼会上,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三个字:“民族魂”。

 

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行地来为他送行,古往今来,从没有哪个中国作家有这么高的地位。

 

他原本是一个想学医的年轻人,看到敌人宪兵射杀中国人时,竟有一群中国同胞竟轰然叫好,这样的同胞纵然身体康健、寿至百年又有什么用?

 

于是弃医从文!

 

小医治人,大医治国。

 

他哪里是在“写作”?分明是在为一群行尸走肉注入灵魂!

 

他仿佛生来就是为了挽救一个走向危机的民族。

 

鲁迅的敌人,都不是迎面而来的,而是来自上层、背后、内部,来自周围。

 

他的斗争也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斗争,而是反叛、反抗、突围。他反叛社会,反叛所在的阶级,反叛集体,直至反叛自己。他清醒地意识到,中国的每一个人,既被吃也曾吃人……

 

在漆黑的夜里,他孤军奋战、以文为剑,刺入一切腐朽思想的心脏,从中剖出国民的劣根性,然后血淋淋的丢到国人面前,用那刺眼的红色来震动人们麻木的灵魂,来惊醒所有沉睡的梦中人!


他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06


时至今日,鲁迅以丰沛的文字感动了一代又一代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的中国心灵。


作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鲁迅绝对是一个战略高地。研究现代文学及现代中国的人,没有一个能够绕过鲁迅。


正因为鲁迅是现代文学的精神代表,所以对鲁迅地位的冲击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反对者的攻击却从来都没能动摇过鲁迅的地位。


今天我们对中国社会的种种批判,大部分都是继承鲁迅的思想。正是鲁迅对现实的远见,对历史的贯通,使他在今日获得了更加重要的意义。


今天很多人写杂文,都继承了鲁迅杂文的战斗性,但往往忽略了鲁迅杂文的学术性。正因为鲁迅对事情看得非常全面、辩证,然后单出一剑,所以战斗性特别强。


他既能抓住主要问题,又能深入剖析,旁征博引,继而出之以非常精炼的语言与非常精深的思想。


鲁迅思想第一个宝贵的方面是怀疑精神。鲁迅在《狂人日记》里讲过:“从来如此便对吗?”我们应当敢于质疑那些“从来如此”的东西。


二是鲁迅的现实精神。鲁迅在《野草》里说:“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鲁迅打破欺骗,直面人生,这就是他的现实精神。


第三个是鲁迅的绝望精神。鲁迅笔下的“绝望”,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斗精神。当人们都耽于虚幻的希望时,鲁迅呼吁要正视绝望,“反抗绝望”。他是最坚强的革命正义战士,为了解放多数弱势群体。


他一生看似忽左忽右,其实从来都没有变过,他是一个坚定不移地为最广大劳动人民谋福利的人。


年少不懂鲁迅,读懂后泪流满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