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阅读答案

 与你同行2011 2018-11-29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问题。

  

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一般青年都喜欢听故事而不欢喜读诗。从此一点,我们可以看出,现在一般青年对于文学的趣味还是很低。

  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做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趣的故事。人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或是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于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探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第一流的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团锦簇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只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

  培养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非我所有的变为我所有的。对于中国诗,最初,我由爱好唐诗而看轻宋诗,后来我由爱好魏晋诗而看轻唐诗,现在觉得各朝诗都各有特点,它们代表了几种不同的趣味,我人不必强其同。对于某种诗,从不能欣赏到能欣赏,是一种新收获;从编嗜到和他种诗参观互较而重新加以公平的估价,是对于已征服的领土筑了一层更坚固的壁垒。学文学的人们最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对于胃口不合的作品一概藐视。这种人不但是近视,在趣味方面不能有进展;就连他们自己所偏嗜的也很难真正地了解欣赏。因为他们缺乏比较资料和真确观照所应有的透视距离。文艺上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广博的趣味;不能同时欣赏许多派别诗的佳妙,就不能真确地欣赏任何一般诗的佳妙。

  趣味是对于生命的彻悟和留恋。生命时时刻刻都在进展和创化,趣味也是如此。艺术和欣赏艺术的趣味都必有创造性,都必时时刻刻开发新境界。如果让你的趣味囿在一狭小的圈套里,它无机会可创造开发,怎能不随之僵死腐化?从前私塾冬烘学究,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八股文、诗贴诗。他们对于这些乌烟瘴气何尝不津津有味?然而,这算是文学的趣味么?

  

1.“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这个比喻要说明的是(不超过12字)________

2.“小说中的诗”指的是(不超过28字)________

3.第三段作者自己学诗的例子中,“从不能欣赏到能欣赏”的“某种诗”指的是________,“偏嗜”的诗指的是________,与之“参观互较”的“他种诗”指的是________。

4.从全文看,“纯正的文学趣味”有三个特点,请用“××××而不××”的格式加以归纳,每点不超过10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如果一个人喜欢诗,说明他的文学趣味很高。

B.一部好小说或一部好戏剧、好散文都要当做一首诗来看。

C.培养趣味必须广参博观,不能坐井观天,囿于习惯所养成的狭小圈套中。

D.偏嗜者眼界不宽,对自己所嗜爱的东西也不可能真确地了解。

E.冬烘学究的最大毛病是偏嗜八股文和试贴诗。

答案:
解析:

  1.故事是小说中最粗浅的部分。

  2.艺术家对人生的深刻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

  3.宋诗,唐诗,魏晋诗

  4.①能欣赏佳妙而不粗浅,②兴趣广博而不偏嗜,③进展创化而不僵腐(注意从全文论述中抽取有关信息)

  5.AE(A项不能这么说,如果偏嗜僵腐的诗,则仍然不高;E项冬烘先生是陈腐而不仅仅是偏嗜)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阅读理解列表

来源:2002最新高考命题趋向及解题技巧高三 题型:048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问题. ①因“乌台诗案 .苏东坡被捕进京.长途押解.犹如一路示众.在途经太湖和长江时苏轼都想投水自杀.由于看守严密而未成.当然也很可能成.那么.江湖淹没的将是一大截特别明丽的中华文明.文明的脆弱性就在这里.一步之差就会全盘改易.而把文明的代表者逼到这一步之差境地的则是一群小人.一群小人能做成如此大事.只能归功于中国的独特国情. ②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小人顺手把绳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师和历史全都成了罪孽的化身.一部中国文化史.有很长时间一直捆押在被告席上.而法官和原告.大多是一群挤眉弄眼的小人. ③究竟是什么罪?审起来看!怎么审?打! ④请允许我在这里把笔停一下.我相信一切文化良知都会在这里颤栗. 中国几千年有几个像苏东坡那样可爱.高贵而有魅力的人呢?但可爱.高贵.魅力之类往往既构不成社会号召力也构不成自我护卫力.真正厉害的是邪恶.低贱.粗暴.它们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无敌.现在.苏东坡被它们抓在手里搓捏着.越是可爱.高贵.有魅力.搓捏得越起劲.温和柔雅如林间清风.深谷白云的大文豪面对这彻底陌生的语言系统和行为系统.不可能作任何像样的辩驳.他一定变得非常笨拙.无法调动起码的言词.无法完成简单的逻辑.他在牢房里的应对.绝对比不过一个普通的盗贼.因此审问者们愤怒了也高兴了.原来这么个大名人竟是草包一个.你平日的滔滔文辞被狗吃掉了?看你这副熊样还能写诗作词?纯粹是抄人家的吧!接着就是轮番扑打.诗人用纯粹是纯银般的嗓子哀号着.哀号到嘶哑.这本是一个只需要哀号的地方.你写那么美丽的诗就已荒唐透顶了.还不该打?打.打得你淡妆浓抹.打得你乘风归去.打得你密州出猎! 1.比较下句中加粗的词.选出对其含义表述正确的一项 [ ] ①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 ②苏东坡被它们抓在手里搓捏着.越是可爱.高贵.有魅力.搓捏得越起劲 A.①中的两个“牵 含义相同.②中的两个“搓捏 含义不相同 B.①中的两个“牵 含义不相同.②中的两个“搓捏 含义相同 C.两个“牵 和“搓捏 各自都相同 D.两个“牵 和“搓捏 各自都不相同 2.具体说明文中划横线的两个词语的意义 ①独特国情: ②行为系统: 3.结合自己所学过的苏东坡后来所写的诗文谈谈下面语句的含义 那么.江湖淹没的将是一大截特别明丽的中华文明. 4.第④自然段开头撇开一笔.说“把笔停一下 .意为暂时中断苏东坡受审问.拷打的叙述.插写另一与之相关的内容.请问: a.“停 到什么地方为止? b.插写这段话有什么表达作用? 5.选出符合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表述特点的项 [ ] A.摹拟审问者的口吻 B.剖析审问者阴暗.丑恶的心理 C.表现审问者气愤的设问 D.揭示审问者荒唐的逻辑 E.这是审问者对苏东坡的怀疑和斥责 6.文末“打得你淡妆浓抹.打得你乘风归去.打得你密州出猎 牵涉苏东坡三篇诗词.请写出它们的篇名和原句 ①打得你淡妆浓抹: ②打得你乘风归去: ③打得你密州出猎:

查看答案和解析>>

来源:2002最新高考命题趋向及解题技巧高三 题型:048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问题. 一盏油灯 生日这天晚上.我又点燃了这盏灯.一盏极普通又极不普通的小油灯. 一个洗得透明的墨水瓶.瓶盖上加放着一枚乾隆年间的长钱.一根鸡肠线从钱眼中穿过.在通过钱眼处的肠线上包了一块用空的牙膏皮.粗细与钱眼相宜.在瓶里添上煤油或柴油.灯就可以点燃了. 随着摇曳的灯光.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令人魂牵梦萦的往事之中. 30年前.5岁的我随当教师的母亲住在山区一个小学校里.这里山青水秀.但很贫瘠.没有电灯.家家户户都用自制的洋油灯.晚自习的时候.学生们便点起一盏盏大小不一的油灯.暗淡的光环辉映出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几十盏汇集在一起.宛如一片星星. 尚不谙世我便开始学着做油灯.但总也做不好.还弄得满手墨污油垢.钟情和好奇驱使我悄悄拿了临窗口坐着的那位小姐姐的油灯.倒掉瓶里几近枯竭的油.用一块塑料布包好.藏在贴身的背心里. 夜深了.妈妈批改完作业.在昏暗的油灯下做油灯.我问妈妈:是给三儿做的吗?妈妈说:你还小.用不着.我是给班上的女学生巧巧做的.她的油灯不知被哪个淘气鬼拿去了.哭得好伤心. 我的心咯噔一下.手不由自主地捏住了那盏本不属于我的油灯. 当妈妈看见我用渗着汗水的小手摸出那盏油灯时.一向慈祥的脸上显露出一丝令我陌生的表情.右手也随着高高举起.但妈妈的手并没有落下来.她可能已从我滑落的泪珠中看到了悔恨和委屈.看到了我本善良. 清晨.妈妈叫醒我.送给我这盏属于我的小油灯.并嘱咐我后来才渐渐明白的几句话.妈妈说:有了灯.就没有黑暗.没有恐惧,有了灯.就不会走错道儿.干错事儿. 17岁那年我投笔从戎到塞外.临行时我带着亲人的嘱托.油灯伴我上路.伴我远行.在那风沙肆虐的北疆.油灯与我相厮守.为我驱散寒冷.消除寂寞.打发无聊. 刚提干不久.我又奉命到了硝烟弥漫的老山前线.猫耳洞里油灯骤然亮起.毒蛇.蝎子.山蚂蟥便仓皇逃离.油灯为我驱走死亡的阴影.伴我凯旋归来.那个时候.我才真正感觉到油灯已经溶进了我的生命. 我曾涉足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不曾留恋.更不曾沉迷.我丢不下那盏与我朝夕相处.生死相依的小油灯.我愿用躯体作瓶.血液作油.筋骨作捻.去燃烧.直到生命的尽头. 1.作者在第一段说他这盏油灯“极普通 又“极不普通 . (1)说这盏灯“极普通 是因为 (2)说这盏灯“极不普通 是因为 2.第4段画线部分是对教室里油灯的描写.其作用是 3.“令我陌生的表情 指的是 的表情. 为什么不直接说.而要这样说? 4.“油灯已经溶进了我的生命 的意思是 5.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 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 ] A.开头写“生日 这天晚上点燃这盏小油灯.是为了与“妈妈送的 及“油灯已溶进了我的生命 相照应. B.本文的主旨是歌颂油灯的光明正大.勇敢无畏的优秀品质. C.本文是一篇记叙性的散文.主要采用了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 D.本文也可以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小油灯成了我的象征. E.妈妈送我小油灯时嘱咐我的话.是教育我要保存好这盏灯.记住这次教训.好好做人 F.“我不曾留恋.更不曾沉迷 .反衬了小油灯在我人生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来源:《黄冈题库·练考新课堂》高一语文(全册) 题型:048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各题 铨四龄.母日授四字书数句.苦儿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①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绩纺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今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吚唔之声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②.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 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 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 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铨九龄.母授以.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之.尝问曰:“母有忧乎? 曰:“然. “然则何以解忧? 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 铨诵声琅琅然.与药鼎沸声相乱.母微笑曰:“病少差矣. 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蒋士铨节选 [注]①波磔(zh8):字的笔画.波.撇,磔.捺. ②夏楚:古代学校体罚用的工具.夏(ji3).即横木,楚:荆条 1.对下列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苦儿不能执笔 苦:以--为苦.为--而苦恼 B.组绣绩纺之具毕陈左右 毕:全.都 C.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 任:任意.随便 D.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间:间隔 2.比较下面每组句中加粗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乃镂竹枝为丝断之 何苦乃尔 吚唔之声轧轧相间 与药鼎沸声相乱 [ ] A.两个“乃 字相同.两个“相 字也相同 B.两个“乃 字相同.两个“相 字不同 C.两个“乃 字不同.两个“相 字相同 D.两个“乃 字不同.两个“相 字也不同 3.下列各句中代词指代部分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抱铨坐膝上教之 B.教之为吟哦声 C.共铨朗诵之 D.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蒋母教子苦心的一组是 ①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成所识字 ②读倦.睡母怀 ③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 ④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 ⑤母视铨.则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之 ⑥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 ]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5.确切表述蒋母教子苦读的动机的句子是 [ ] A.儿息.则少加夏楚. B.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 C.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D.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 6.翻译上文中的两个句子. ①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 译: ②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来源:《黄冈题库·练考新课堂》高一语文(全册)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面各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对下面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田园将芜.胡不归 胡:何.为什么 B.奚惆怅而独悲 奚:为什么 C.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何 D.胡为乎逞逞欲何之 胡:为什么 2.对下面加粗字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归去来兮 知来者之可追 悦亲戚之情话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 A.两个“来 字相同.两个“之 字不同 B.两个“来 字相同.两个“之 字也相同 C.两个“来 字不同.两个“之 字相同 D.两个“来 字不同.两个“之 字也不同 3.对下面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眄庭柯以怡颜 眄:随便看看 B.策扶老以流憩 扶老:扶住老人 C.善万物之得时 善:喜欢.羡慕 D.帝乡不可期 期:至.及 4.下列句子在文中正确的意思是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②云无心以出岫 [ ] A.①自己让心被形体所役使以后 ②云气心里不愿从山里冒出 B.①既然自然让自己的心志为形体役使 ②云气心里不愿从山里冒出 C.①既然自愿让自己的心志为形体役使 ②云气无意地从山里冒出 D.①自己让心被形体所役使以后 ②云气无意地从山里冒出 5.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 ] A.觉悟到过去做错了的事已经不能更改的了.知道未来的事还能补救. B.觉悟到过去做错了的事已经不能更改的了.知道后来的人可以超越自己. C.发觉过去做错的事已不能再说了.知道未来的事还能补救. D.发觉过去做错事已不能再说了.知道后来的人可以超越自己. 6.下列对文意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人想到“田园将芜 .故应归家.但身为心役而难以自主.于是强烈地责备自己. B.文章第二段先写归途中喜悦急切的心理.以行动心理表现归心似箭的心情. C.接着就写了自己回家后的日常生活.饮酒自遣.涉园观景.流连忘返.这是真正的隐者之乐. D.文章第4段用形象化的手段表明自己快然自足于隐居生活.最后上升到哲理的高度.点出“乐天安命 的思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来源:广东省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下面的小题. 富公讳弼.字彦国.幼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识之.曰:“此王佐才也. 怀其文以示晏殊.殊即以女妻之.天圣八年.以茂材异等中第. 会赵元昊反.公上疏陈八事.且上言:“元昊遣使求割地.邀金帛.而词甚倨.此必元昊腹心谋臣自请行者.宜出其不意.斩之都市. 议者以为有宰相气.擢知谏院. 元昊寇鄜延.中贵人①黄德和引兵先走.刘平战死.而德和诬奏平降贼.诏以兵围守其家.公言:“平引兵来援.以奸臣不救.故败.竟骂贼不食而死.宜恤其家.德和中官.怙势诬人.冀以自免.宜竟其狱. 枢密院奏方用兵.狱不可遂.公言:“大臣附下罔上.狱不可不竟. 德和竟坐腰斩. 改知制诰②.纠察在京刑狱.时有用伪牒为僧者.事觉.乃堂吏为之.开封按余人而不及吏.公白执政.请以吏付狱.执政指其坐曰:“公即居此.无为近名. 公正色不受其言.曰:“必得吏乃止. 执政滋不悦.故荐公使契丹.始受命.闻一女卒.再受命.闻一男生.皆不顾而行.得家书.不发而焚之.曰:“徒乱人意. 庆历三年.晏殊为相.范仲淹为参知政事.杜衍为枢密使.韩琦与公副之.鲁人石介作.历颂群臣.曰:“维仲淹.弼.一夔一契③. 天下不以为过. 公恭俭好礼.与人言.虽幼贱必尽敬.其为文章.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平生所荐甚众.尤知名者十余人.世以为知人. 方契丹求割地上命宰相历问近臣孰能为使虏者皆以事辞免公独慨然请行使事既毕上欲用公公逡巡退避不敢居而向之辞免者自耻其不行则惟公之怨比而谗公无所不至.仁宗徐而察之.尽辨其诬.卒以公为相.及英宗.神宗之世.公已老矣.勋在史官.德在生民.(选自苏轼.有删改)注:①中贵人:帝王所宠幸的近臣或宦官.这里指宦官.后文有“中官 .意同此.②知制诰:官名.③一夔一契:夔.契都是舜时贤臣.后因以之喻良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词甚倨/傲慢 B.元昊寇鄜延/入侵 C.开封按余人而不及吏/追究.查办 D.执政滋不悦/滋生 2.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范仲淹见而识之/其为文章.辩而不华 B. 殊即以女妻之/请以吏付狱 C. 此必元昊腹心谋臣自请行者/议者以为有宰相气 D. 乃堂吏为之/必得吏乃止 3.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富弼是“王佐才 的一组是( ) ①会赵元昊反.公上疏陈八事 ②宜出其不意.斩之都市 ③大臣附下罔上.狱不可不竟 ④维仲淹.弼.一夔一契 ⑤与人言.虽幼贱必尽敬 ⑥平生所荐甚众.尤知名者十余人 A.②④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④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富弼少时刻苦学习.志向远大.受到范仲淹的赏识.范仲淹怀揣他的文章向晏殊推荐.晏殊也很赏识他.B.元昊反叛.派遣使者向宋要求割地和金帛.富弼指出当立斩其使者.体现了他政治上的果敢和远见卓识.C.富弼负责督察京城的刑事案件时.得知有官员让人凭伪造的簿录成为僧人.他就下令逮捕该官员.D.石介作诗称颂范仲淹和富弼可比舜时的贤臣夔和契.虽有人嫉恨富弼.但皇帝最终能明辨是非.重用富弼. 5.断句和翻译.(1)用“/ 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方契丹求割地上命宰相历问近臣孰能为使虏者皆以事辞免公独慨然请行使事既毕上欲用公公逡巡退避不敢居而向之辞免者自耻其不行则惟公之怨比而谗公无所不至(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德和中官.怙势诬人.冀以自免.宜竟其狱. ②得家书.不发而焚之.曰:“徒乱人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