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阳系的“太空吉尼斯纪录”木星可谓“冠压群芳”

 雨过 2018-11-29

太阳系大小之最

假如我们按照传统的划分方法,仍然把冥王星视为行星,那么,在太阳系的九颗行星中,半径最大的是谁呢?是赤道半径约为7.1万千米的木星。地球位居第5,半径约为6300千米。排在最后的是冥王星,半径约为1100千米,只有木星半径的1/60。

如果从太阳到各行星的距离的远近来做比较,那么,离太阳最远的是冥王星,距太阳约59亿千米,这个距离如果让时速300千米的列车来跑的话,约需行驶2240年,即使以光速来跑,也需5小时以上才能跑完全程。而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距太阳约5800万千米,列车需要行驶22年才能跑完这个距离。由此可见,太阳系实在是太辽阔了。

显然,使用实际数字来进行行星间的比较让人费解。我们不妨将地球比喻成直径为1厘米的“玻璃球”,按照这样的尺度,体积最大的木星是“铅球”,排在第2位的土星是较大的“软式垒球”,最小的冥王星就变成“芝麻粒”了。如果按这个尺度再现太阳系的话,从居于中心的太阳(直径约110厘米)到“玻璃球”地球的距离约为110米,到“铅球”木星的距离约为600米,到“芝麻粒”冥王星的距离约为4.5千米。高山之最

在太阳系中,最高的山在哪一颗行星上呢?火星表面的奥林匹斯山是太阳系中最高的,其海拔高度为2.13万米。

地球上的最高峰是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8米。而耸立在火星上的奥林匹斯山,不仅比珠穆朗玛峰高得多,而且山脚的直径也大得多,约为600千米。奥林匹斯山被分类为盾形火山(外形像倒扣的盾、上升比较缓慢的火山)。地球上最高的盾形火山是夏威夷的冒纳凯亚火山,但即使加上海底部分,其山脚直径也不到8000米。

不过,在火星上不存在像地球上那样的可以作为海拔基准的海洋。地球上以“大地水准面”(将平均海面扩大到陆地的假想平面)高度作为海拔零高度。美国“全球勘测者”火星探测器获得的火星地形图是以火星上的重力相等面(以赤道平均半径=33.96万米为基准的面)作为海拔的零高度。

基于同样的零高度,金星上有被称为“马克斯威尔山”的最高山(平均高度约为1.1万米),这座山不是火山,但堪称金星第二高山的马特山(平均高度约为8000米)被推测是火山。此外,在太阳系中活动最频繁的火山是木卫一——伊娥表面的火山,

其能量被认为是地球火山的100倍以上。磁场之最

太阳系中具有最强磁场的行星是哪一颗呢?木星可谓“冠压群芳”,其磁场强度比地球高10倍以上。

有的行星具有延伸到南北两极的“偶极磁场”,其中包括木星等所有的气态巨行星,以及地球和水星。地球的偶极磁场是由铁等构成的地核外侧部分熔化并对流产生的,而木星的偶极磁场则是由液态金属氢构成的核对流产生的。另外,对木星等气态巨行星而言,其高速自转有可能进一步加大了磁场强度。

通常认为形成极光的原因是:偶极磁场被太阳风吹走;与太阳对侧的磁场被拉伸成彗星形状,这种磁场因某种原因被切断;在被称为“等离子体层”的区域,带电高能粒子沿着被切磁力线流入极区,这种粒子与极区的大气碰撞产生大规模极光。

极光除了在地球上出现外,还在木星、土星等行星上被观测到。在木星上,人们观测到了起因于木卫一——伊娥的另一种极光。在火山活动十分活跃的伊娥的赤道上,火山喷发出的硫磺气体构成了“伊娥环”,其中的粒子在木星的巨大磁场影响下成为流人极区的电流,与木星大气碰撞产生新种类的极光。令人遗憾的是,木星或土星的极光无法用普通望远镜看清,只有用紫外线或红外线望远镜,才可以看到其皇冠般的美丽景象。行星环之最

一般来说,在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周围都有大小、形态各异的环。那么,哪一颗行星的环最壮观呢?非半径和质量仅次于木星的土星莫属。

土星的环由从A到G的七个环的明亮部分和环之间被称为“空隙”的黑暗部分组成,环的构成物质是水冰和尘埃等微粒子,其中最大的冰块直径可达10米。土星环的最大宽度达6.5万千米,即便这样,从地球上看去依然不清楚,哪怕使用高倍望远镜,我们也只能确认A环、B环和c环。

与土星的环相比,木星、天王星、海王星的环不仅宽度窄,而且微粒子的密度也格外小。由于在地球上是看不到这些星环的,所以曾经有人坚信只有土星才有环,现在看来,这真是“鼠目寸光”。

为什么巨行星会有环呢?据推测,这是由巨行星的诞生过程决定的。原始太阳系的气体一尘埃盘中的物质一边绕着巨行星的中心核旋转,一边聚集,最后在巨行星周围形成环或卫星。目前,透彻解释环及卫星形成过程的理论还没有出现,但只有土星获得了最壮丽的环,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质量之最

太阳系中质量最大的行星是哪一颗呢?木星再次荣登榜首,其质量(1.89×10千克)比太阳系中其他所有行星的质量加在一起还要大,足见其质量之大。

因为木星体积巨大,其内部组成又与太阳有几分相似,所以木星也被称作“没有变成太阳的行星”。木星周围有比水星还大的木卫三等卫星绕着它旋转,形成恰如太阳系的“小太阳系”。

木星与太阳的本质区别在于木星内部不发生核聚变反应。假如木星质量达到太阳的哪怕仅8%(太阳质量约为木星的84倍),那么,在木星内部就会开始核聚变,木星就会像太阳那样发光。如果这种情形发生,太阳系将成为有两个太阳围绕共同的重心沿各自轨道运转的双星系。

尽管木星没有发生核聚变反应,从其中心到半径70%范围内的氢却仍然在超高压下变成了“液态金属氢”。什么是液态金属氢?氢原子是由其中心的质子及绕着质子旋转的电子所构成。通常情况下,电子很难跟质子结合。但是,如果将氢原子置于高压下(要把常态的氢变成液态金属氢,必须要有相当于几百万个地球大气压的极大压力),那么多质子的电子也会在其他质子的周围来回转。也就是说,液态金属氢处在金属内部电子自由活动的状态。

土星内部的部分氢也在同样的高压下变成了液态金属氢。季节变化之最

太阳系中季节变化最强烈的行星是哪一颗呢?具有各种“季节容颜”的火星当属“冠军”。

行星要有四季变化,先决条件是其自转轴与公转面之间存在某种倾角。相对于具有23.44度自转轴倾角的地球来说,火星自转轴的倾角为25.19度,虽然两者相差不大,但火星上四季的变化比地球更加剧烈。实际上,火星南半球夏季发生的大规模沙尘暴几乎覆盖了整个火星,每当此时,被称为“红色星球”的火星就变成“黄色星球”了。

另外,在火星南北两极,存在被称为“极冠”的“干冰地带”。火星极冠自冬季在各半球形成,到夏季逐渐融化,如此周而复始。在极冠的周围,十分频繁地出现“极云”和雾等,这从地球上也容易观测到。

美国宇航局专家在2003年报告说,自转轴与公转面成27.8度倾角的海王星好像也有四季变化。如果每165年才绕太阳转一周的海王星果真也有四季,那么一个季节将持续40年以上。而对土星来说,尽管具有与四季行星几乎相同的自转轴倾角(26.7度),却观测不到其表面有季节变化。

天王星的自转轴与公转面的夹角达到97.9度,因此被称为“躺”着转的行星,其表面恐怕也不存在像地球上一样的四季。但是,如果是以从行星上看到的太阳的高度变化来定义四季,那么变化近180°的天王星或许应该有剧烈的季节变化。究竟是否如此,目前还不清楚。另外,在天王星表面的很多地区,太阳或者几年不落,或者几年不升,真是奇特。顺便指出,相对于其他许多行星来说,金星是反向自转的,其最大的自转轴倾角据说可达177.4度。金星为何会反转?至今仍不太清楚。严酷环境之最

对地球人而言,具有最严酷环境的太阳系行星是哪一颗呢?很难做这种比较。事实上,除了拥有孕育生命的平稳环境的地球外,所有的行星皆可被称为“严酷之星”。

首先来看距离太阳最近的水星。白天,水星的表面温度约为430℃,堪称灼热-的“炼狱”,晚上却变成180℃的严寒世界。

如果把太阳连续两次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间间隔称为一天,那么水星的一天相当于176个地球日。一天之内竟然有600℃以上的温度变化,水星可谓是环境十分严酷的行星。

事实上,与太阳的距离仅次于水星的金星,其地表最高温度比水星还高,达到460℃左右。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覆盖这颗行星的厚厚大气中有96%是二氧化碳。其产生的温室效应将金星地表的几乎全部辐射热量都封闭在内。

金星环境的恶劣不仅限于此。金星在类地行星中具有最多的大气,其质量估计是地球大气的100倍,其地表大气压约为90个地球大气压,相当于地球上900米水下的压力。如果将我们身边的物体置于金星地表,则强大的金星气压轻而易举就会将它们压扁。

在木星大气层中频繁发生雷云,其能量总和达到地球上雷云的几千倍。

冥王星是太阳系中距太阳最远、表面温度最低的“行星”

(现在它被称为“冰矮星”),其表面温度约为230℃。相比之下,不难看出地球环境是多么的“舒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