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号,深圳企文人线下沙龙在赢家时尚集团组局,戳一戳,了解详情~ 【小柿子说】不少企业都提倡,员工要忠于公司。但忠于公司跟忠于领导是一回事吗?无底线的忠于公司真的就好吗?曾经制造出日本第一台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微波炉,有着日本白色家电潮流引领者之称的东芝,用惨痛的教训告诉世人——未必。 近日,“日本老牌科技巨头东芝日前宣布,公司未来将裁员7000人(约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5%),同时,彻底清算其在英国的核电站建设项目。”的消息,再度将落魄的东芝推入大众视野。 曾经的东芝,有多牛掰? 上世纪90年代,在如今中国家电巨头格力、美的的老家——珠三角地区,有不少家庭非东芝冰箱不买,全国的高楼大厦到处都使用东芝电梯。东芝从白手起家到家喻户晓,兜兜转转已有140多年的历史。 1875:东芝前身田中久重在东京的新桥创立。 1894:制造日本第一台水轮式发电机。 1895:制造日本第一台感应电动机。 1930:制造日本第一批电动洗衣机和电冰箱。 1954:为东京大学开发日本第一台数字式计算机TAC。 1955:开始销售日本第一批电饭煲。 1959:开发日本第一批晶体管电视机。 1967:制成世界上第一台邮政编码自动识别装置。 1970:开发世界上第一台彩色电视电话。 1991:开发世界上第一批4百万位的与非型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1995:开发高密度光碟DVD。实行DVD标准化。 2004:开发世界上最小、输出能量100毫瓦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 它制造了日本第一台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微波炉,它引领者日本白色家电的潮流。 这些还只是在生活中看得见的东芝,在核电、半导体、医疗设备等领域,东芝那些看不见的强大也处于行业金字塔的顶端。这家拥有140多年历史的工业巨人,曾是全球半导体制造商中的重要成员,早在80年代就曾是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 2008年,东芝还保持着仅次于英特尔和三星的第三大半导体制造商地位。可以说,芯片业务是东芝唯一被市场看好的核心业务。甚至在2016年第三季度闪存市场,三星以27.44亿美元营收居首,东芝还以20.27亿美元营收、市场份额19.8%紧随其后。 科技巨头是如何走向平庸的? 2015年月份,东芝被曝连续7年造假、至少涉及4大业务部门、3任社长参与其中,虚报利润1562亿日元(约合12.7亿美元),此次财务丑闻是继2011年奥林巴斯隐瞒17亿美元损失以来,日本企业界最大的一桩财务造假丑闻,震惊日本乃至世界科技行业。这在以诚信立足的日本社会中是难以想象的巨大灾难,是东芝140年历史上最严重的品牌形象受损事件,随之业绩出现大幅亏损。 在业绩亏损压力和财务造假丑闻压力下,东芝开始了“断臂求生”,试图通过战略转型、重组业务的方式来遏制其业绩下滑的势头。 截至2016年4月,东芝在一年时间内共裁员14450人,涉及东芝总部、电脑、消费电子、半导体和医疗健康等部门,裁员人数占东芝全球员工总数的7.27%。 2016年6月,美的集团以514亿日元的价格收购了东芝旗下白色家电业务80.1%的股权,并获得超过5000项专利;佳能也以6655亿日元的总价收购了东芝旗下医疗设备业务。 除此之外,东芝还将在印尼的彩色工厂和洗衣机工厂以2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创维,而图像传感器业务则以190亿日元的价格转让给索尼。 尽管东芝已经开启了转让和销售业务的“狂潮”,但祸不单行的是,东芝在美子公司西屋电气又面临破产。 这家核电公司在全球“去核电”的潮流中再也挨不过去了。惟一扩张的核电市场是中国,西屋又被排除在外。西屋破产致使东芝要承担90亿美元以上的坏账,而东芝去年的整体亏损又高达84亿美元,这是东芝142年历史上业绩最差的一年。这直接导致东芝在2017年出售其最赚钱的芯片业务来弥补亏损。 2018年,东芝在《财富》500强的排行榜中位列326位 ,相比于财务危机爆发前的2014年145位跌出了181位。 过度效忠的企业文化害了东芝 2016年初,中华工商时报发文《过度效忠的企业文化害了东芝》。文章指出,日本公司重视长期投资、家族式经营(个人感情在其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的这些特点必须建筑于一个完全诚信的体系,也必须具有非常有魄力的领导者。这在大多情况下是好事,但也不可否认,其领导者对公司员工的个人影响力,可能会超过其对公司整体利益的拥护。特别是CEO级别管理者,他们将经营管理工作作为长期职业,在一家企业的任期一般足够长,他们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掌握着大企业的经营权,在日本讲究'忠诚'的企业文化下,很容易使职业经理人或员工对其自身效忠,而非对公司效忠。东芝事件恐怕为日本反思'效忠关系'的企业文化添加了一个重要案例。 丑闻发生后,东芝公司聘请了独立的调查小组来调查此事。调查称,东芝公司高层制定的目标不切实际,迫使公司PC等部门利用“填塞分销渠道”的方式虚报利润。为什么东芝各个部门负责人不质疑这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反而要采取造假的手段来完成这些目标呢? 该调查小组称,东芝管理松散,此外该公司奉行的下级服从上级的文化使得管理人员几乎别无选择,只能从数字上造假。由此看来,企业文化是造成东芝财务丑闻的深层次原因。 在东芝的企业文化中,下属不可能违背上级的意思。相关资料显示,包括田中久雄在内的3位CEO都对管理人士施加了压力,要求实现高销售目标,尤其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这些要求是“挑战”,可能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激发员工潜能、迎接挑战,但在高压文化下,就会迫使下属在销售成绩上不断造假。 东芝的丑闻再次令人深思日本的企业文化。众所周知,如今市场竞争激烈,业绩波动性很大。为了使每年度的业绩“看上去很美”,CEO和不少高管会私下掩饰漏洞,或者越来越急功近利。而日本企业文化中强调的忠诚,会导致企业派系牢不可破,尤其是在历史悠久的企业中更为明显。员工在日常的工作中,渐渐变得对上司效忠而非公司,那就更加不可能考虑股东和消费者利益。 你怎么看“忠诚”的企业文化?留言跟小柿子唠唠吧~ |
|
来自: 昵称29322182 > 《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