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洛阳自古繁华

 阿牛哥8mi3kbb7 2018-11-30

街道(闽南语“街路”)即“街”与“道”的合称,沿街顺道呈线状,两侧建有连续的房屋或商铺,是人们活动的公共空间。在历史语境中,街道的含义往往超出其地理位置和范围,尤其体现了该地段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


泉州洛阳街古时属晋江县洛阳铺,与洛阳桥相连,俗称“三里街两里桥”,是厦门至福州的必经之道,因此,洛阳人多踞沿街骑楼之利,从事商品经营活动,居家买卖兼顾。洛阳街毗邻洛阳港,该港位于洛阳江中上游,为古洛阳小海的主要港口,乃“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的支港。据史料记载,宋元时期洛阳小海海域为五十平方公里,当时在乌屿东北角建有一座石塔,作为海舶通往洛阳港的航标,海商曾云集此港。洛阳桥头、海尾及吴厝祠堂埕脚分别设置三个码头,大量豆饼、肥田粉、面粉、南北杂货、建筑材料等等物品均由外地海运至此,再由脚夫卸载入仓。邻近地区如南安洪濑、晋江河市、惠安县城、东园、涂寨等地的商贩都常来这里采购货物,贩运到各地销售。洛阳古镇自古一派商业市井气息,斯时三里长街上密密匝匝地壅塞着杂货店、粮食店、绸布店、杉行、鱼行、钱庄、当铺、烟馆、赌场和妓院等,“福兴栈”“源利行”“万盛行”“长春行”“兴源行”“裕记”“吉和”皆是盛极一时的名号。建国后,粮站、供销社、书店、文化站、裁缝铺、理发店、照相馆等等更是一应俱全。逢年过节,顾客行者摩肩接踵、人烟鼎沸,经常挤得水泄不通。时人回忆,每每因次日要上街采购,晚上便激动得无法入眠。


这张旧照记录了洛阳街的繁盛之貌,熙熙攘攘的街头和芸芸众生的相貌被定格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自行车是当年时髦的交通工具,成为街上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也被珍藏在了一代人的记忆深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