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汤川安;)
“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郄中、太阳正经出血,春无见血。”
1、“足太阳脉令人腰痛”:足太阳经病使人腰痛。
2、“引项脊尻背如重状”:牵引颈部、脊柱、臀部、背部如沉重感觉。
3、“刺其郄中、太阳正经出血”:刺委中、昆仑,使出血。(“太阳正经”,指太阳经的昆仑穴。)
4、“春无见血”:春天不要出血。
节按:此节论足太阳经病症状以及刺法。
“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夏无见血。”
1、“少阳令人腰痛”:少阳经病使人腰痛。
2、“如以针刺其皮中”:就如用针刺皮肤。
3、“循循然不可以俯仰”:行动重着,不可以前俯后仰。
4、“不可以顾”:不可以扭回头。
5、“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刺少阳经腓骨上端处出血。(“成骨”,腓骨。“成骨之端”,即阳关穴。)
6、“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成骨在膝盖外侧,骨头凸出者。
7、“夏无见血”:夏天刺不要出血。
节按:此节论少阳经病导致腰痛的刺法。
“阳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顾,顾如有见者,善悲,刺阳明于前三 ,上下和之出血,秋无见血。”
1、“阳明令人腰痛”:阳明经病使人腰痛不能扭回头看。
2、“不可以顾”:不能回头。
3、“顾如有见者”:回头看时产生幻视。
4、“善悲”:常悲伤。
5、“刺阳明于前三痏”:刺阳明经在腓骨上端的前侧三针。(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
6、“上下和之出血”:调和经气,使出血。
7、“秋无见血”:秋天不要出血。
节按:此节论阳明经病导致腰痛的刺法。
“足少阴令人腰痛,痛引脊内廉,刺少阴于内踝上二 ,春无见血,出血太多,不可复也。”
1、“足少阴令人腰痛”:足少阴经使人腰痛。(张景岳认为:此前少足太阴腰痛一证,必古文之脱简也。)
2、“痛引脊内廉”:腰痛牵引脊柱内侧。
3、“刺少阴于内踝上二”:刺足少阴经在内踝上二针。(复溜)
4、“春无见血”:春天不要出血。
5、“出血太多,不可复也”:出血太多,难以恢复啊。
节按:此节论足少阴经病腰痛的刺法。
“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刺厥阴之脉,在腨踵鱼腹之外,循之累累然乃刺之。”
1、“厥阴之脉令人腰痛”:厥阴经病使人腰痛。
2、“腰中如张弓弩弦”:腰中好像拉开的弓弦。(僵硬紧绷)
3、“刺厥阴之脉”:刺厥阴经。
4、“在腨踵鱼腹之外”: 在小腿肚和脚跟之间,小腿肚外侧。
5、“循之累累然乃刺之”:触摸有连续的疙瘩才针刺。
6、“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这种病使人不善于说话,总是沉默不语。(“善言”,当为不善言。)
7、“不慧”:思维不清晰。
8、“刺之三”:刺三下。
节按:此节论厥阴经病腰痛的刺法。
“解脉令人腰痛,痛而引肩,目然,时遗溲,刺解脉,在膝筋肉分间 外廉之横脉出血,血变而止。解脉令人腰痛如引带,常如折腰状,善恐,刺解脉,在 中结络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已。”
1、“解脉令人腰痛”:解脉病使人腰痛。(解脉,足太阳经之散行脉。)
2、“痛而引肩”:腰痛牵引肩部。
3、“目然”:视物不清。
4、“时遗溲”:时常遗尿。
5、“刺解脉”:刺解脉。
6、“在膝筋肉分间”:在膝盖的筋肉间。
7、“外廉之横脉出血”:膝盖外侧的横行的血脉,刺出血。
8、“血变而止”:血颜色改变就停止。(色由黑转红)
9、“解脉令人腰痛如引带”:解脉病使人腰痛如牵拉带脉。
10、“常如折腰状”:常常如腰折断一样。
11、“善恐”:常常惊恐。
12、“刺解脉,在郄中结络如黍米”:刺解脉,在委中处,血络如米粒状。
13、“刺之血射以黑”:刺之黑色的血液就会喷射出来。
14、“见赤血而已”:血液变红后就停止。
节按:此节论解脉病导致腰痛的症状和刺法。
“同阴之脉令人腰痛,痛如小锤居其中,怫然肿,刺同阴之脉,在外踝上绝骨之端,为三痏。”
1、“同阴之脉令人腰痛”:同阴脉病使人腰痛。(足少阳之别,络于厥阴,并经下络足跗,故曰同阴之脉。)
2、“痛如小锤居其中”:疼痛就如小锤子在里面。
3、“怫然肿”:非常肿胀。(“怫然”,愤怒样子,指肿胀如怒放。)
4、“刺同阴之脉”:刺同阴脉。
5、“在外踝上绝骨之端”:在外踝上腓骨下端。(阳辅穴)
6、“为三痏”:刺三针。
节按:此节论同阴脉病腰痛的刺法。
“阳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肿,刺阳维之脉,脉与太阳合腨下间,去地一尺所。”
1、“阳维之脉令人腰痛”:阳维脉病使人腰痛。
2、“痛上怫然肿”:疼痛且非常肿胀。
3、“刺阳维之脉”:刺阳维脉。
4、“脉与太阳合腨下间”:阳维脉和太阳经交会在小腿肚下侧。
5、“去地一尺所”:离地面一尺距离。(承山穴)
节按:此节论阳维脉病导致腰痛的刺法。
“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络绝,恶血归之,刺之在郄阳,筋之间,上数寸,衡居,为二痏,出血。”
1、“衡络之脉令人腰痛”:衡络病使人腰痛。(平衡腰前俯后仰的络脉。)
2、“不可以俯仰”:不可以俯仰。
3、“仰则恐仆”:后仰就害怕跌倒。
4、“得之举重伤腰”:举重物伤了腰所致。
5、“衡络绝”:衡络断绝。
6、“恶血归之”:瘀血聚集。
7、“刺之在郄阳”:刺委阳穴。
8、“筋之间,上数寸,衡居”:在两筋之间的委中穴上几寸,衡络所居。
9、“为二痏,出血”:刺两针,出血。
节按:此节论衡络病导致腰痛的刺法。
“会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干令人欲饮,饮已欲走,刺直阳之脉上三 ,在跷上 下,五寸横居,视其盛者出血。”
1、“会阴之脉令人腰痛”:会阴脉病使人腰痛。
2、“痛上漯漯然汗出”:疼痛处,不断出汗。(“漯漯”,潮湿、多汗的样子。《灵枢·癫狂》:“风逆暴四肢肿,身漯漯,唏然时寒。”《素问·刺腰痛》:“会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灵枢·杂病》:“厥胸满面肿,唇漯漯然,暴言难,甚则不能言,取足阳明。”)
3、“干令人欲饮”:汗干以后使人口干想喝水。
4、“饮已欲走”:喝水后就想跑。
5、“刺直阳之脉上三痏”:针刺太阳经上三针。(“直阳”,足太阳经的主脉,侠脊贯臀,下至腘中,顺着小腿肚过外踝后直行。)
6、“在跷上郄下”:在申脉上和委中下。
7、“五寸横居”:两穴位相距五寸,所刺的穴位正在申脉和委中的中间。
8、“视其盛者出血”:观察血络亢盛处,刺出血。
节按:此节论会阴脉病导致腰痛的刺法。
“飞阳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怫然,甚则悲以恐,刺飞阳之脉,在内踝上五寸,少阴之前,与阴维之会。”
1、“飞阳之脉令人腰痛”:飞扬脉病使人腰痛。(“飞阳”,即飞扬,足太阳之络穴,别走少阴,故为腰痛。)
2、“痛上怫怫然”:疼痛时候会发怒。
3、“甚则悲以恐”:甚至悲伤恐惧。
4、“刺飞阳之脉”:针刺飞扬脉。
5、“在内踝上五寸”:在内踝上五寸。
6、“少阴之前,与阴维之会”:在少阴脉之前,和阴维脉交会地方。(筑宾穴)
节按:此节论飞扬脉病导致疼痛的刺法。
“昌阳之脉,令人腰痛,痛引膺,目然,甚则反折,舌卷不能言,刺内筋为二 ,在内踝上,大筋前,太阴后,上踝二寸所。”
1、“昌阳之脉,令人腰痛”:昌阳脉病使人腰痛。(“昌阳”,即足少阴之复溜。)
2、“痛引膺,目然”:疼痛牵引胸部,眼睛模糊。
3、“甚则反折”:甚至角弓反折。
4、“舌卷不能言”:舌头卷缩不能说话。
5、“刺内筋为二痏”:针刺足大筋内侧二针。
6、“在内踝上,大筋前,太阴后”:穴位在内踝上侧,足筋前侧,太阴经后侧。
7、“上踝二寸所”:在足踝上二寸处。(复溜)
节按:此节论昌阳脉病导致腰痛的刺法。
“散脉令人腰痛而热,热甚生烦,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甚则遗溲,刺散脉在膝前,骨肉分间,络外廉,束脉为三痏。”
1、“散脉令人腰痛而热”:散脉病使人腰痛而热。(“散脉”,足太阴之别,散行而上。)
2、“热甚生烦”:非常热且心烦。
3、“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腰下好像有一根横木居于其中。
4、“甚则遗溲”:严重了会遗尿。
5、“刺散脉”:针刺散脉的穴位。
6、“在膝前,骨肉分间”:就在膝盖前侧,骨肉之间。
7、“络外廉束脉”:联络外侧的束缚的脉。(地机穴)。
8、“为三痏”:刺三针。
节按:此节论散脉病腰痛刺法。
“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急,刺肉里之脉为二 ,在太阳之外,少阳绝骨之后。”
1、“肉里之脉令人腰痛”:分肉脉病使人腰痛。(张景岳认为:“肉里”,谓分肉之里,足少阳脉之所行,阳辅穴也,又名分肉。)
2、“不可以咳”:咳嗽不出来。
3、“咳则筋急”:咳嗽就会筋挛急。(金邪克木。)
4、“刺肉里之脉为二痏”:刺阳辅穴二针。
5、“在太阳之外,少阳绝骨之后”:在太阳经的外侧,足少阳胆经的绝谷穴后面。
节按:此节论肉里之脉病使人腰痛的刺法。
“腰痛侠脊而痛,至头几几然,目,欲僵仆,刺足太阳郄中出血。腰痛上寒,刺足太阳、阳明;上热,刺足厥阴;不可以俯仰,刺足少阳;中热而喘,刺足少阴,刺郄中出血。腰痛上寒,不可顾,刺足阳明;上热,刺足太阴。中热而喘,刺足少阴。大便难,刺足少阴。少腹满,刺足厥阴。如折不可以俯仰,不可举,刺足太阳。引脊内廉,刺足少阴。腰痛引少腹控睾,不可以仰,刺腰尻交者,两髁胂上,以月生死为痏数,发针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1、“腰痛侠脊而痛”:腰痛,脊柱两侧疼痛。
2、“至头几几然”:到头部僵硬样子。
3、“目”:眼睛视物不清。
4、“欲僵仆”:将要僵扑在地。
5、“刺足太阳郄中出血”:刺足太阳经的委中,使出血。
6、“腰痛上寒”:腰痛而寒。
7、“刺足太阳、阳明”:针刺足太阳经和足阳明经。
8、“上热,刺足厥阴”:腰痛而热,刺足厥阴经。
9、“不可以俯仰,刺足少阳”:不能前俯后仰,刺足少阳经。
10、“中热而喘”:内热而喘息。
11、“刺足少阴”:针刺足少阴经。(涌泉、大钟)
12、“刺郄中出血”:刺委中出血。
13、“腰痛上寒,不可顾”:腰痛而寒,不能回头。
14、“刺足阳明”:刺足阳明经。
15、“上热,刺足太阴”:腰痛而热,刺足太阴经。
16、“中热而喘,刺足少阴”:(此句重复。)
17、“大便难,刺足少阴”:大便困难,刺足少阴经。(涌泉)
18、“少腹满,刺足厥阴”:小腹胀满,刺足厥阴经。(太冲)
19、“如折不可以俯仰,不可举”:腰痛如折断了,不能前俯后仰,不能举物。
20、“刺足太阳”:针刺足太阳经。(京骨、昆仑、申脉、仆参)
21、“引脊内廉,刺足少阴”:腰痛牵引脊柱内侧疼痛,刺足少阴经。(复溜)
22、“腰痛引少腹控睾”:腰痛牵引小腹和睾丸。
23、“不可以仰”:不能后仰。
24、“刺腰尻交者,两髁胂上”:针刺下髎,在腰髁骨下坚肉上。(张景岳:“腰尻交者,即下髎穴,此足太阴、厥阴、少阳三脉,左右交结于中也。两髁胂,谓腰髁骨下坚肉也。盖腰髁下尻骨两旁有四骨空,左右凡八穴,为之八髎骨。此太阴腰痛者,当取第四空,即下醪也。”)
25、“以月生死为痏数”:以月亮的圆缺为针刺之数。(《缪刺篇》云:月生一日一痏,二日二痏,渐多之,十五日十五痏,十六日十四痏,渐少之也。)
26、“发针立已”:出针立刻痊愈。
27、“左取右,右取左”:左病刺右,右病刺左。(因脉之左右交结,故宜缪刺如此也。)
节按:此节论几种腰痛的针刺法。
篇按:此篇论各经病引起腰痛的刺法,皆以辩证为本,依经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