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玩转地理 | 这就是天坑?

 hjh2004 2018-11-30

本文由地理蹊倾情原创编辑制作,如有转载必须注明原作者,虽免费交流使用,但保留谴责直接拿过去作为自己成果的部分使用者的权

天坑是一种分布在

喀斯特地区的

特殊的地质景观,

地下溶洞的顶部

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


01


重庆奉节县兴隆镇小寨村的天坑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



天坑是一种喀斯特负地形。

是碳酸盐岩在地下河长期冲刷下,

形成洞穴后崩塌而成的一种罕见的地质现象,

一般形成期在50万年左右。

四川广元川洞庵


地表水沿石灰岩裂缝下渗的同时

也对这些地表下的岩层产生垂直溶蚀。

天坑一般具有巨大的容积、

陡峭而圈闭的岩壁、深陷的井状

或者桶状轮廓等空间与形态特质,

从地下通往地面,

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

(或者有证据证明地下河道已迁移)

的一种特大型喀斯特负地形



地下溶洞也是喀斯特负地形


以地表为界

地表以下的喀斯特景观

称为喀斯特负地形

它包括水洞、天坑、溶洞、地下暗河

等地表下景观。



2001年之前,天坑只是对重庆奉节县小寨天坑这种景观的特称,类似的地貌在各地有不同的名称,如“龙缸”、“石院”、“石围”、“岩湾”等。


2005年国际喀斯特学术界

认可了“天坑”这个地貌术语,

天坑(tiankeng)是继

峰林(fenglin)和峰丛(fengcong)之后,

第三个由中国人定义

并用汉语和拼音命名的喀斯特地貌术语。


本溪市明山区卧龙镇金坑村天坑群

迄今为止全球已经在

俄罗斯、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

发现类似的天坑。

全世界仅有的3个超级天坑

都分布在中国

即重庆奉节小寨天坑(地面标高1331米,深666.2米)

重庆武隆后坪天坑(总深度约500米)

陕西汉中天坑群。



汉中天坑群位于秦巴山区,

地处汉中南部秦岭造山带

与扬子地块结合地带。

 



汉中天坑群在北纬32°跟北纬34°之间,

世界上其他同纬度地方没有发现,

是我国大陆热带、亚热带岩溶区

目前发现分布最北的天坑群, 

此前学术界的广泛共识是

天坑产生的纬度范围在

北纬24°到31°之间和南北纬20°以内的区域。



奉节天坑

天坑与地陷不同

地陷只是地面塌陷的一种,

通常都与地下水位的变化

和人类的工程活动有关,

如过度抽取地下水、

久旱降雨等造成地下水水位的暴落暴涨、

下水管道渗漏淘蚀地下的土层、

建设施工震动等。

同时地下资源开采也会造成塌陷

其中又以煤矿采空塌陷最为突出。


02


当前关于天坑的考察、认定

和争论仍然存在,

但都认为它属于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这个术语诞生于斯洛文尼亚,

喀斯特是欧洲原南斯拉夫的

一个石灰岩高原的名称。


喀斯特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中国喀斯特主要分布于南方的贵州、广西、重庆、四川、云南,湖北等省区以及北方的陕西省南部,是世界上最大最集中连片的喀斯特区。


喀斯特地貌从热带到寒带、

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



天坑一般呈现漏斗形,

大部分坑壁都是陡崖环绕。

因在地下河强烈溶蚀和侵蚀作用下,

石灰岩不断溶解,

导致顶部多次塌方裸露出地面而形成。

天坑的形成地先沉积了

深厚的石灰岩,

经地壳隆升(或地壳抬升)后

再流水溶蚀(或侵蚀)致使

地面塌陷而形成。


广西乐业天坑群


坑的成因大多分两种,

大多是塌陷型(广西乐业天坑群等)

罕见的是冲蚀型(重庆武隆后坪冲蚀、天坑群等)



重庆武隆后坪天坑


天坑的形成至少要同时具备六个条件

一是石灰岩层要厚。

只有足够厚的岩层

才能给天坑的形成提供足够的空间。

二是地下河的水位要很深。

有利于溶蚀。

三是包气带(含气体的岩层)的厚度要大。

才能有利于垮塌。

四是降雨量要大,

这样地下河的流量和动力才足够大,

足以将塌落下来的石头冲走。

五是岩层要平。

从天坑四周的绝壁看就会发现,

岩层与地面是平行的,

就像一层层的石板堆在四周一样,

只有这样的岩层才能垮塌。

六是地壳要突起。

地壳的运动就会给岩层的垮塌

提供动力。


03


读石灰岩地区塌陷型天坑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1.按成因分类,图中岩石属于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2.塌陷型天坑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      B.流水沉积

C.流水侵蚀     D.风力沉积

向左滑动找答案


CC  1图中岩石为石灰岩,是由碳酸钙沉淀所形成的,属于沉积岩。


2根据图中“地下暗河”、题干中“石灰岩”等信息可以推断出该地貌属于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侵蚀(溶蚀)作用所形成的。

 

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其中“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的地质景观,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回答3-4题。

 

3.溶洞的形成与地壳的升、降作用有关,当处在地质稳定期时,通常形成水平溶洞。对该图判读正确的是 

A.河谷的形成与河流侵蚀有关,与地壳抬升无关 

B.该地起码有三次地质稳定期 

C.石灰岩多裂隙,故地下水多且地下水位埋藏浅 

D.该处降水偏少,故溶洞内无水 


4.图中事物按形成年代由早到晚排序正确的是 

A.石灰岩、溶洞①、天坑         

B.天坑、溶洞①、溶洞② 

C.溶洞②、溶洞①、石灰岩      

D.石灰岩、地下河、溶洞①

 

B  A


【旅游地理】

1997年6月27日,重庆武隆县后坪天坑群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被称南方喀斯特地质地貌经典。图12为后坪天坑群景观图。喀斯特天坑是自地下深处向地面发展的地貌类型,多给人以奇幻、深邃、险峻、秀丽的感受,具有特殊的旅游观赏价值。

 

(1)写出后坪天坑群岩石的主要类形,并分析说明这种地貌景观的成因及过程。(10分)

 

(2)分析喀斯特天坑形成的自然原因,并评价天坑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10分)

向左滑动找答案

(1)主要岩石类型:石灰岩(碳酸盐类岩石)。(2分)

成因:早期这里是海底,形成大面积石灰岩;后期地壳上升成为陆地,石灰岩出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降水充沛;植被良好,土壤和流水中有机质含量高;长期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8分,任答四点即可) 

 

(2)天坑群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湿润,降水丰沛,地下暗河等水体水量丰富,对当地广布的石灰岩不断溶蚀,形成喀斯特天坑。(4分)

 

天坑给人以奇幻、深邃、险峻、秀丽的感受,旅游资源集群状况好,非凡性突出,具有很高的游览价值和美学价值;对天坑进行科学研究,(对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地下水文,大型天坑内的特殊气候与生态环境系统,生物学与生态学等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具有科学价值;天坑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具有遗产遗迹价值。(答3点得6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