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偷偷教》第一梯 · 第三讲

 湛璿 2018-11-30
认识一下小阴旦汤
桂枝汤古称小阳旦汤,桂枝拿掉,换成黄芪,则为小阴旦汤——黄芩汤。
伤寒论中,黄芩、芍药、甘草、大枣,无生姜。如果呕吐严重,才加生姜、半夏。半夏是止呕吐最常用的药。喝完再喝一点醋,可以加强药性。
汤液经法中,直接加上了生姜。
治疗“太少合病,腹绞痛、热痢”。
太少合病:三阳经病倒了两条,通常用拉肚子。因为三阳是免疫轴,需要分走消化轴的能量,病到两条,消化机能会停摆,,所以感冒有时会造成上吐下泻,这种情况要去治感冒而不是治肠胃。
某个方子中,如果芍药比较多,多少会缓解绞痛。因为芍药单用会让肠道和静脉管都放松下来,让构成肠道的平滑肌放松。所以,JT说,有绞痛的感觉,开芍药就对了!
与葛根芩连汤不同,同是热痢,葛根芩连汤是肚子不爽,不舒服的程度轻;黄芩汤是严重的绞痛,甚至伴随呕吐,非常像食物中毒。
与食物中毒的区别:食物中毒一般会在进食后半小时发作,感冒来的则与吃饭的时间没有相关性。
黄芩汤的脉象:右关汹涌跳动的一坨。因肚子有热。
三从四德的黄芩女士:
寒凉药中,黄芩 是三从四德药,跟着别的药物的药性走,故有黄芩有“三偶”的说法,嫁给柴胡就跟着柴胡的药性走,嫁给葛根就跟着葛根走……
黄芩汤中,黄芩的药性会被拉到肚子里去,完全没有桂枝往外开的样子。服下后,立刻肚子松开,黄芩的淡淡寒性被拉进去。喝下5分钟,汹涌跳动的脉象就平复下来。
继续理解桂芍相对的药性:胸口闷的,要用桂枝撑开,肚子绞痛的,要把桂枝拿掉,用芍药松开肚子。二者的走向完全不同。
黄芩汤中,黄芩的药量同桂枝汤的桂枝,一般一碗就够,不需要喝第二碗。
打开任意门的半夏同学:
半夏是止呕吐最常用的药。呕吐的原因,是胃里有一兜冷水,这时候用生姜、半夏。
《神农本草经》说半夏的药性:通阴阳。黄帝内经中有半夏小米汤(是炙半夏,伤寒论中用生半夏),治失眠。因半夏能从交感神经切换到副交感神经,然后加小米护肠胃。
“通阴阳”的意思,可以这样理解:1,如同哆啦A梦之任意门。如小青龙汤,喝下后,肺中的痰水小时,再次出现,已经在膀胱里。2,半夏采摘的时间是夏天过半,从阳到阴的转折点。3,止呕的功能也与“通阴阳”有关。
桂枝新加汤
桂林本要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治“发汗后,脉沉迟,身疼痛”。原来是脉浮紧,用麻黄汤发汗后,表面元气也被发散掉,上面一半的脉没了。故脉沉迟。人的元气运行要靠水气来传导,大汗之后,肉里面的水气被发掉,气不通。即逊脉不通,故全身酸痛。
为什么去芍药?加了人参之后,桂枝的负重量加重(龙骨牡蛎更重,附子最轻),不去掉芍药带不动。
今天用的人参不同于仲景时代的人参。仲景方剂中的人参是用来补津液,不是补气的。补气用炙甘草。生姜把药性从主级脉管推到次级脉管,即把人参提供的水气推到逊络。古方对人参没那么重视,今人用人参救虚脱,古方用附子。
今天的人参不具有张仲景时代的药性。当时是用中原参,补气补津液,且药性微凉。但中原参后来绝种。改成用东北参,东北参产于高纬度地区,药性热,完全不补津液。韩国白晒参还有一点中原参的调调,红参几乎不能用,含一片就口干舌燥,把气束住了。药性完全走不动。东北参是气虚的要死掉,救虚脱用的。
党参有补气的效果,但只有中原参的一半。补水的效果不高。
要又补水又补气,可以用粉光参、花旗参、西洋参。但大部分非常寒,且贵。
取巧的方法,是用两倍的党参,再加栝楼根补津液。6钱党参加1钱栝楼根。一碗的量。
宋本伤寒论的新加汤用的是加芍药的版本。适用于大出血后,如产后伤风,芍药养血。
桂枝加芍药汤
芍药加到六两,以现代人的体质,加芍药后很多人会拉肚子,现代人肠胃寒。
一碗汤的量,是桂枝三钱,芍药六钱。JT建议加暖脾胃的干姜一钱,白豆蔻0.5到1钱。建中汤等芍药比较重的方子都可以加。
加芍药后,药性从作用在全身轮廓压到中焦,治足太阴脾经的病。肚子一阵阵隐隐作痛,闷痛,脉沉沓。
郝万山:桂枝加芍药汤这张方子,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把芍药的用量加倍,由原来的三两加到六两,因此桂枝加芍药汤这张方子,它就不是解肌祛风,调和营卫的,而是疏通经脉,和里缓急。用来治疗太阴脾经受邪,经脉气血失和的腹满时痛。
五脏皆补的小建中汤
桂枝汤的芍药加倍加麦芽糖,就是小建中汤。虚劳非常重要的方。三碗的量是桂枝一两,芍药二两,麦芽糖200cc,其它同桂枝汤。整锅药煮好后,把麦芽糖调化到汤汁里面。其实一天开一碗的量就好,慢慢补。麦芽糖非常好吸收。
芍药是把肠道松开,把其他药的药性往里吸,也是一味逼得你的身体吸收营养的药。
虚劳就是自律神经中的交感神经过度亢奋。(副交感神经亢奋是逸病。)卡到紧张状态中无法放松,例如熬夜加班后不是倒头便睡,而是睡不着。长期处于压力、消耗的状态,身体也没有胃口和心情去吸收营养,这时就要用芍药把卡住的状态打松,这样吃饭、睡觉才能补到。
劳病体质的人,容易“虚不受补”,肠胃绷住了。小建中汤会改善这种问题,使得肠胃放松,可以休息,可以补到。
感冒不能吃补药,因为会把寒邪束住,但一个人总是感冒,又很虚,怎么补?薯蓣丸、小建中汤都可以。后世方的补药,都不能感冒时吃,但古方派的小建中汤是桂枝系,不束邪。(古方派中,感冒不能吃的,是肾气丸。)
小建中汤补法治伤寒:
1、阳脉涩(脉的跳动有摩擦感,太干了,没有血)、阴脉弦(沉取弦脉),腹中急痛。若小建中汤无效,用少阳病的小柴胡汤。月经痛常常是这样情况。
2、心悸而烦。心慌。可能用小建中汤不会像桂枝汤、麻黄汤那么快,会慢慢补,让感冒在五六天里离开。
3、感冒的收功药,用于主症已好,还留有一些症状。
4、麻黄汤证,尺迟微。
小建中汤治虚劳:
1、脉大。
2、无病脸发黄。小建中汤喝两三个月。
3、悸(心悸)、衄(流鼻血)、梦失精、四肢酸、手足烦热、口燥咽干、喘、汗、少腹急(小腹硬、闷)
有些人的更年期可以用小建中汤治疗。
补充:JT讲小建中汤有多补
在补剂的「小建中汤」中,桂枝汤加倍芍药再加麦芽糖(饴糖),因为造酒的时候,是上面那层液体蒸馏出酒,所以酒可以「引诸药至至高之分」,而下面的余渣最底下可以提炼出麦芽糖,因此饴糖的药性除了补脾胃之外,更可说是把桂枝汤的药性粘住,然后压到腹部以及肚脐以下。原本入心的桂枝,就被拉了一些药性到小肠及丹田的区块,在小肠(小肠本来和心就是表里关系,小肠火来自心火)区块的桂枝「心火」药性大大帮助了人的消化能力。而丹田一暖,命门火也大大得助(关元通命门),同时补消化又补肾阳。
而加倍的芍药,搭上了桂枝,桂枝外散的力道被缩小,作用点又拉低了,就会变成从脾胃斜上去「平肝」(治肝虚乘脾),再加上芍药原本就有养肝血的功效,合起来就变成补肝了。所以小建中汤几乎是五脏皆补,很神,如果还要加强补肺,再加点黄耆、半夏,变成「黄耆建中汤」就得了。
大阳旦汤(黄芪建中汤)
小建中汤加黄芪一两半,就是黄芪建中汤,即大阳旦汤。最适合小孩子易过敏,易气喘,易发炎,长疹子,感冒易扁桃腺发炎。
黄芪加的很少,能看出仲景担心影响到小建中汤的结构。但后世发现其结构相当稳定,所以疯狂开了很多外挂。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小建中汤加各种外挂的方子有40多种。
黄芪建中汤的加减法:
1、易胸闷、喘,代表气上不来,生姜加一两,把气顶上来。若是咳嗽,改为干姜。
2、肺气虚损,代表肺中有痰,加半夏3两。
3、肚子胀满,去大枣加茯苓一两半。大枣是让脾胃保湿,茯苓可祛湿。
4、大便秘结者,去大枣,加枳实(枳壳即可)一两半
杂病问答
1、 心绞痛的灸法:
灸三个点:天同、膻中、鸠尾。灸到第十椎会发烫,冠心病就会好转不少。
2、灸膏肓的补充:
灸足三里、关元都是补,而灸膏肓是把不好的东西打掉。所以灸后会很困,那就尽全力去睡。身体需要进入一个深睡眠状态来自我修补。劳病体质是忙过了头反而无法放松和休息,小建中汤等会帮助放松,让病人可以大睡一场。
灸完膏肓会有点虚,可灸关元、膻中补气(气会膻中);会上火,灸足三里泻火。灸后会觉得唾液变多,屁变多。
灸膏肓对减少内脏脂肪有效,如脂肪肝。
血痹:黄耆五物汤
黄芪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六升煮到三升。此方非常保养皮肤。
脉象: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
此汤中有生姜和大枣,但有甘草的时候,二者才有互动,没有甘草,二者的药性就各走各的。
血痹,指的是易手麻脚麻,常见于四体不勤的“尊荣之人”。
此方也可以治疗血栓型中风。脑中爆血管的那种不适用。
黄芪是补腠理,柴胡是清腠理。
补充一:百度百科对腠理的解释
皮肤、肌肉的纹理。分皮腠、肌腠等。有时又指皮肤和肌肉的交接处,合称皮腠。腠理是渗泄液体,流通和合聚元气的场所,有防御外邪侵袭的功能。腠理和卫气在生理、病理上有着密切的关系。卫气有温润、充养腠理,控制腠理开合的作用,若卫气平和,则腠理致密,开合有度,能抗御外邪的侵袭,若卫气不足,则腠理疏松,外邪得以随时侵入。
补充二:徐文兵老师对腠理的解释
“腠”发音同“凑”,含义也相近。“凑”的本意是“水流汇聚”的意思,引申为“聚集”,“腠”用肉代替水做偏旁,意思是皮肉聚集。从微观的角度来讲就是单个细胞簇拥在一起,从宏观上形成了覆盖全身的细腻的表皮,但是微观上看,每个细胞之间有细微的间隙,这些细胞和它们之间细微的缝隙就是腠。中医研究细致入微,常常涉及到肉眼不见的外部虚邪、体内真气,所以也研究到了人体微观结构,所以产生了皮腠、肌腠、腠理的词汇。
“理”的本意是顺着玉石的自然纹路治玉。做为名词的理,就是指玉石的自然纹理,也就是裂隙所在。人体不是天衣无缝,人的肉眼所见的表皮上有毛汗孔和纹理。这些纹理就是细胞之间的间隙、接缝连接、拼凑而成,纹理所在也就是间隙所在,也就是腠之所在。中医有粗理、细理、小理、膲理等词汇。
简单地说,腠是肉眼不可见表皮间隙,理是肉眼可见的表皮纹路。如果把细胞比作山的话,腠就如同两山之间的山谷,理就是多个山谷连接成的沟壑。腠理肥,则间隙小;腠理疏,则间隙大。
有人把毛汗孔解释为腠理,是不确切的。毛汗孔是孔,是水液、毛发出入生长之处,中医另有命名,如鬼门、玄府、汗空等等。腠理是隙,更加细微,是无形的邪气、正气出入之处。虚邪能够从看似无缝致密的腠理侵入人体。
痛风: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三两、知母二两、甘草二两,六升煮三升。
痛风是血管里有尿酸结晶。痛风者在痛风钱,几乎都是小建中汤证。虚劳,营卫不调,三焦不通。若建中汤证时调养好,就不易发展为痛风。所以,防痛风不是防某一种食物,而是防虚劳。
知母的药性:中下焦的寒凉药,湿润。(黄连、黄檗都干燥)对应的是痛风那种不是受伤的发炎,某小区块的红肿热痛。专门清理纠结不清的火,让血变回碱性,可以溶解尿酸。
黄汗:黄芪芍药桂枝汤、桂枝加黄芪汤
黄芪芍药桂枝汤
黄芪五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苦酒(醋)一升加水七升,煮取三升。
为什么用醋:想让药性往外、往上发用酒,要钻通而不往上,则用醋。
黄汗是腠理之间有湿气,现在是黄汗,中间是长疮,未来可能是痛风。
用桂枝、芍药吧黄芪的药性从腠理补进去,把湿气代谢掉。药性在钻的时候,可能需要一周的时间,人会心烦。
如果超过一周还是心烦,说明醋还推不动,就把醋换成酒。
桂枝加黄芪汤
大枣12颗加到15颗,再加二两黄芪。腰髋(髋关节、环跳穴的位置)驰痛,上身汗,下身无汗。这是用整个桂枝汤的结构来带黄芪,代表是全身性的腠理病。
减腰肥方:泽泻汤加味
泽泻二两,生白术二两,山药二两,黄豆芽半斤。
泽泻能从血管里抽油、固精,固精的作用可治疗青少年梦遗;生白术能修复带脉;山药很能补到人的精,调整内分泌,补到肾和脑,带脉受伤需要补精,女人的带脉受伤也会失精,形成白带病,所以傅青主的白带方也是白术、山药特多;黄豆芽要用非转基因的,黄豆一旦发芽很会抽水。建议用豆芽机自己发豆芽。
附:网友关于豆芽机发豆芽的经验:现在说说黄豆的选择,一定要买非转基因的,因为转基因的黄豆是不会发芽的,放入豆芽机只会烂掉。如果没有标注是不是转基因,那么买有机的保险一些,我的经验是,超市里最便宜的那些散装豆子一般都是转基因的,无法发芽。还有最关键的一点,黄豆一定要选新豆子,陈豆子的发芽率很低,不适合用来发豆芽,就算是有机黄豆也要当年的好。
泽泻汤加味,能治疗内耳性晕眩,快速把痰水抽干;能治腰肥(不是肚子肥,肚子肥用小建中汤、肾气丸),带脉受损引起的游泳圈体型,男人多见,女人少见。用到二两生白术才能运转带脉。如果还有腰酸,加二两薏仁祛湿。
非常补精的广东粥:
失精的人,皮肤没有光泽,用什么保养品都没用。
久熬的粥上的米皮,非常补精。
地道广东粥补精。方法:
三四斤羊骨锤破、一斤泰国米,加20倍水,记住滚水落米。
米下锅前先泡30分钟,沥干,入锅前放一勺猪油,比较滋补。第一个钟头用大火,第二、三、四个钟头逐渐关小一点,随水位降低,火越来越小。
熬足四个小时,熬出米油来。注意,比较黏,容易粘锅,需搅动。
还有一两红枣捏破,放布袋中,一两大地鱼干,一到三两白果,一两湿豆腐皮,熬到豆腐皮都化了。真正补精。
补肾的药未必补精,可能补到脑、骨髓、血。(whocantellme,精到底是what?)
排骨、山药、黄豆芽,也非常补精,黄豆芽的量要足,最少半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