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用《外台秘要》茯苓饮治胃痛

 仁和堂老军医 2018-11-30

胃痛在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部位常在上腹,此处接近于心脏的位置,使得患者有时会描述为心口部的疼痛。能够引起胃痛的因素有许多,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紧密的则是饮食、情绪等因素。胃痛既是中医病名,也是临床常见的症状表现,涵盖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胆汁返流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胃癌、胃神经官能症等病证。

运用《外台秘要》茯苓饮治胃痛

胃痛中医分为寒邪客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证、肝胃郁热证、瘀血停滞、胃阴亏虚、脾胃虚寒、寒热错杂等证型,而辨证施治及遣方用药,在临床中很难按上述证型分辨,多是寒热错杂,虚实并见。我国著名的中医专家俞尚德曾经著有《俞氏中医消化病学》一书,本书中的观点认为,“对于消化性溃疡的中医分型尚无统一标准,应该深剖析疾病的发病机制,然后根据发病机制来制定相应的治疗准则。

运用《外台秘要》茯苓饮治胃痛

胃镜证实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并排除难治性消化性溃疡,临床常引用《外台秘要》茯苓饮加味治疗,效果明显。

药物组成:茯苓、黄连、杏仁、枳壳、半夏、陈皮、苏梗、香附等。

运用《外台秘要》茯苓饮治胃痛

适用范围:①主证凡见胃气壅滞停饮所致的胃气不降:这种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脘腹疼痛、闷胀,脘腹胀满等阳明不降的症状;或者是胃脘隐痛;或剑下按痛;或心下有滞留感(又称心口顶);或胃脘烧灼痛;或胃脘喜温喜按;或胸满闷善叹息;或为纳差纳呆,不思饮食,口黏口苦,舌苔厚腻,大便黏腻等胃肠湿热症状。②兼次证:一切浊气不降、浮阳上扰清空引起的胸闷、头晕等症状。

运用《外台秘要》茯苓饮治胃痛

方解:方中茯苓为精纯之品,其质重,其气清,其味淡,重能培土,清能益金,淡能利水,兼及肺、脾、肾三脏。故在通调三焦病证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即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益脾和胃降胃气。陈皮芳香化湿,理气开胃,快膈通神,和中顺气。半夏辛温燥湿化痰,消痞散结,降逆止呕。枳壳理气宽中,行滞除胀,降气化痰。黄连泻火燥湿,苦降开胃。杏仁味苦芳香,宣降肺气,通络止痛,润肠通便。盖肺主一身之气,胃气下降实赖于肺气之肃降,故宣肺即所以降胃也。全方合用共奏通降阳明,和胃降气化痰之功。该方从《外台秘要》茯苓饮化出,功用为和胃降气化痰。其主治在胃而不在脾,而其为通降阳明法。胃气壅滞停饮的主要表现为心下有滞留感,患者主诉常称“心口顶”,为其主要用药指征。胃气不降可有多种兼证,但后者参术并用,功能益气降胃,补脾理气,化痰利湿。

运用《外台秘要》茯苓饮治胃痛

加减:泛酸加煅瓦楞子或浙贝、乌贼骨,如泛酸量大,属脾胃有痼冷停饮则加治酸之圣药吴茱萸;嘈杂者加淮山药、党参、扁豆,属阴虚嘈杂者需加玉竹、黄精;嗳气则加苏梗、丁香、香橼、代赭石、旋覆花、竹茹、柿蒂、炙枇杷叶降逆止呃之品;烧灼痛常合用左金丸或用黄连、枳实;矢气加香附、青皮、木香理气之品;胀满者加厚朴、徐长卿或合枳术丸;呕吐加生姜;呃逆合旋覆代赭汤或丁香、柿蒂;喉梗胸痛加鹅石、橘络、娑罗子、威灵仙、急性子、王不留行籽、通草;便秘加大量生白术,严重者加全瓜蒌;气虚者加党参;阴虚者加生地、麦冬、玄参;血虚加大当归、炒白芍;阳虚者加附子、肉桂等;腹泻加葛根、升麻、苍术、藿香、车前草或脾肾阳虚合四神丸;疼痛甚者加良附丸或加甘松、草果、香附、玄胡索、乌药、九香虫;痞满不通者加橘核、刀豆子、降香、代赭石、木香、砂仁、青皮、大腹皮、槟榔等;水果伤者加草果、肉桂、丁香;冷饮、鱼虾所伤者加炮姜、苏叶、吴茱萸;饮酒伤者加葛根花、枳棋子、砂仁、草寇仁;甜食伤者加藿香、佩兰、茯苓;肉类及油脂乳品伤者加焦山楂、鸡内金、莱菔子;谷食伤者加焦谷芽;麦食伤加焦麦芽;瘀血伤者加三七、合失笑散;如胃镜示有息肉加乌梅、威灵仙、三七、穿山甲;如胃镜检出有幽门杆菌寒性者加干姜、桂枝、芍药、砂仁、三七粉;热性者蒲公英、桑叶、黄连、三七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