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服饰复原-复原也可以这么美!

 阿牛哥8mi3kbb7 2018-11-30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兴旺、社会生活富裕,民族交融,中外贸易与文化往来频繁。反映在服饰上也丰富多彩,盛况空前,不仅继承和发展民族的传统,还大量吸收外来服饰形式。



贵族妇女时兴身衣彩绣、长裙曳地,头梳高髻、遍簪花钗,尽显雍容华贵。

而此时的唐王朝对藩镇割据势力的全面失控、大一统的局面逐渐支离破碎

唐代服饰的流行,经历了由俭入奢、从紧窄到宽大、样式日新的整体趋势。这与历次社会动荡与变革之后,人们的心理变化、审美情趣变化有关,而这种流行发展趋势亦影响了之后的五代北宋的装束时尚,开创了后世服饰流行的先河。


参照新城长公主墓壁画复原,为唐高宗龙朔年间宫女的着装。


此套复原装束所反映的即是唐文宗即位前期仕女奢华的裙装。

中唐以来,仕女服饰日渐宽大,愈发铺张,甚至出现了曳地数尺的长裙,贵妇仕女皆“高髻险妆、去眉开额”、“费用金银,过为首饰”, 一向以节俭著称的文宗为此颁布了一系列的禁令,意欲禁断此奢靡之风,然而此风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气候,遂屡禁不止。“帝性俭素”的唐文宗即便通过法令禁止着装奢靡也只发挥了短期的作用,大袖、长裙已成不可阻挡的潮流,到了晚唐五代更是成为了一种常态。


唐代女子裙装的演变大体是从立国始越往后裙子的体量越大,衫子的袖口越大,整体装饰越趋向华丽,但其中的盛唐是个特例。纵观整个唐代,女子裙装最华丽最张扬的时代并不是盛唐,相反盛唐时期出现了“ 窄衣裳”的潮流,裙摆普遍相对于武周时期还缩小了一些。


此造型参照阿斯塔纳唐墓出土木俑进行,反映了武周时期仕女出行的装扮。人物上身穿着素绫印花衫子,下着绿绫绣裙,头戴锦帷帽。衫子为对襟窄袖式,下裙为扇裙样式。裙长曳地寸余,骑马时将裙摆前后置于马鞍,裙侧面即上提露出短靴,木俑所表现的状态即是如此。步行出行时,可用束带系于腰间,将裙面向上拉出少许,即可使裙摆不至曳地。


复原的制作难度高,更不适合日常,但是可以把它们当做一件艺术品欣赏。


图片来源网路,如有侵权请及时与后台反馈处理


(有什么想了解的,可以给小编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