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战经典】“荣誉之战” 系列节目 之 夜袭阳明堡

 梦想童年594 2018-11-30

 1937年7月

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

它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

形势要求中国国内各派政治势力

各阶级阶层民众团结一致

共赴国难 

                                                                                                     


看点一:
英雄部队


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根据同国民党达成的协议,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但仍沿用八路军名称。辖第115师、120师、129师,朱德任总司令员,彭德怀任副总司令员。当时,日军攻占北平、天津后,接着沿平绥、平汉、津浦三条铁路向华北腹地展开战略进攻。国民党军队抵挡不支,节节退守。为挽救华北危局,中共中央军委未待八路军改编就绪,即令誓师出征,挺进抗日前线。

八路军下辖的115师、120师、129师三个师,都是红军主力的精锐之师改编而成。第129师进入华北后,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希望尽快寻找战机打一个胜仗,以鼓舞部队和民众。

八路军第129师769团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英雄部队,早在1927年就参加过黄麻起义,后转隶红军第11军,开创过鄂豫皖根据地,随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后参加过长征,是享有盛名的能征善战的英雄团,团长陈锡联1915年出生于湖北省红安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4岁参加徐海东、詹才芳领导的红军游击队,15岁成为鄂豫皖红军战士。抗日战争爆发那一年,他刚刚23岁,却已经是有着8年军龄、7年党龄的“老资格”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每人官降两职,身为红四方面军第10师师长的他担任了第769团团长。尽管陈锡联长着一张娃娃脸,看上去稚气未脱,却是身经百战、足智多谋。也许正是这个缘故,师长刘伯承把129师入晋对日第一仗的任务,交给陈锡联,命令附加八个字:“宁可打小,也要打响!”

看点二:
计划破袭


1937年9月30日,第129师从陕西离平县出发,10月10日抵达太原。第769团随129师开赴华北前线。他们马不停蹄,日夜兼程。看到沿途的难民和溃败的国民党军队,八路军战士们心中充满了对日寇的仇恨。10月16日,第769团到达滹沱河南岸的苏郎口、刘家庄地区。部队行军的速度骤然间慢了下来,那是因为天空中不断出现低空飞行的日军飞机,时不时地丢下几颗炸弹,部队不得不随时就地隐蔽。

为了把敌情弄清楚,陈锡联在部队隐蔽住下后,亲自带着二营营长孔庆德、三营营长赵崇德,化装成当地农民,前去实地侦察。一行人头扎毛巾,身着灰棉布衫,挎着柳条提篮,沿着滹沱河岸前行了半个多钟头。他们爬上了一座山头,惊喜地发现,河对岸的阳明堡镇尽收眼底,镇东南约四五华里的地方有一座机场,机场上整齐地排列着一架架银白色的飞机,在阳光的映照下,机翼发出耀眼的光亮。

回到宿营地,陈锡联召开作战会议,研究制定了作战方案。一营、二营负责阻击阳明堡镇增援的日军;三营以夜战见长,负责夜袭机场;团迫击炮连、机枪连在滹沱河东岸构筑阵地,随时准备火力支援三营。整个行动要求迅速、果断。一场破袭日军机场的战斗即将打响。

看点三:
夜袭阳明堡


1937年10月19日晚,三营十连、十一连两个连的勇士,借着夜幕的掩护,悄悄地涉水渡过了滹沱河。在当地老乡的带领下,他们来到机场外围隐蔽埋伏下来,然后用铁剪子剪开铁丝网,从东西两侧神不知鬼不觉地摸进机场。

十连连长杨万兴摆手示意官兵分数路直扑西北角,袭击机场守卫部队的掩蔽所和岗楼。十一连则从东往西接近敌机群。就在十连的指战员逼近岗楼时,突然从墙角暗处出来一个哨兵,他发现有情况,叽里呱啦地吆喝了一句,连长杨万兴听不懂日语,也顾不上那哨兵说了什么,端起枪就扣动了扳机,哨兵应声倒地。一时间,枪声大作,十连战士一边射击,一边加速前进,用火力堵住掩蔽部和岗楼的出口。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三营以伤亡30余人的代价,毙敌100余人,摧毁敌机24架。而就在这时,阳明堡镇方向传来激烈的枪炮声,机场北边也传来隆隆的马达声,三营营长赵崇德判断是敌人的增援部队到了,他立即命令部队撤退,由他亲自留在最后作掩护。

看点四:
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夜袭阳明堡战斗消灭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大大削减了忻口会战来自空中的威胁,破坏了日军的空中运输线,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抗战军民的热情和勇气。

在后来的征战中,这支模范连队参加了鲁南、莱芜、孟良崮、开封、淮海、渡江、淞沪以及朝鲜的金柱山、西方山等一百多次战役战斗,连队发扬“攻必克,战必胜,不畏难,不畏死”的精神,敢打必胜,英雄辈出,歼敌万余人,荣获“战斗模范连”、“胜利连”、“模范连”等荣誉称号。

斗转星移。70多年后,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的新一代官兵,在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上,高擎着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鲜艳的战旗,威武雄壮、气势如虹,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他们铿锵的步伐,走出了雷霆万钧之势;坚毅的目光,显现了排山倒海之概,再次展示了当年夜袭阳明堡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雄风。

传统培育精神,荣誉凝聚力量。数十年间,红四连官兵继承英雄连队的光荣传统,着眼培养“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坚持对党绝对忠诚可靠这个根本,深扎信仰之根,以史育人,让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确保了连队血脉永续,根基永固,优势永存。连队年年被评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军事训练先进连”、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19次,被授予“军事过硬红四连”、“硬骨头六连式连队”、“精神文明先锋连”、“新长征突击队”等荣誉称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