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组工干部理解的“文字”,功夫够深!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18-11-30

关于文字,曹丕讲得好:“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组织部门不少同志都能深切感受到,组织口的文字任务特别重,某种程度上讲,“干部工作数人头,组织工作靠笔头”。

近日,《群众》杂志刊发一名组工干部的短文,谈对于文字的理解和感悟。


- 第一个理解 -
文字表面是形状,背后是思维,实际是能力

机关工作离不开文字,需要以文载道,以文化人,以文辅政。材料立意架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背后,能看出思考,而深度思考恰恰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能力。我认为,从事机关文稿的同志,既要做“文字匠”,更要做“思想者”,多思才能出思想,多想才能出智慧。脑中有思想,笔下就会有力量。


- 第二个理解 -
文字表面是符号,背后是工作,实际是水平

文字里是装着工作的。透过文字,能看到文路、文心、文化,更能看到工作情况、成效、水平,脱离了工作的文字,只会是空话、套话、虚话。在党建口工作的同志,可能深有体会,党建工作越往深里做,越难做,越要改革创新。但这种改革创新,不是简单花哨的“文字游戏”,而是实在管用的“工作创造”。


- 第三个理解 -
文字表面是图像,背后是景象,实际是形象

汉字是象形文字,文字通过图像,把我们要描述的景象表达出来,也展现了我们的形象。所谓字如其人,说的就是这层意思。任何文章,作者都是第一读者,如果自己都不满意,就很难让别人满意。


- 第四个理解 -
文字表面是文和字,背后是道和义,实际是政和治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现实生活中,出之于机关干部的文字,不再是简单的文和字。“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领导讲话、政策文件的“道”和“义”,就是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态度,体现着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承载着群众的期待、信任和嘱托,不可不察也。


- 第五个理解 -
文字表面是爬格子,背后是苦中苦,实际是精气神

我们经常说“诗在诗外”,同样文字也在文字外。笔头是从哪里来的?是从苦头中来。如果不能坐得住冷板凳,很难写好一篇直抵人心、启迪人心、震撼人心的文章,很难写出一篇具有传播力、引领力、穿透力的文章。“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